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初期,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之一,当时大饭店、风味餐馆、首饰楼、绸布庄、土特名产、手工艺品、文物古玩、玉器等行业生意格外兴隆,出现了一批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和一些比较繁华的商业街。下面介绍几家老字号,其中一些老字号现在已失传。
会贤堂饭庄清末民初,北京有饭庄40多家,会贤堂饭庄就是其中一家。会贤堂饭庄在什刹海,是北京八堂之一。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山东济南人在此开设会贤堂饭庄。其店堂临街面湖,二层木楼,房间宽敞明亮,西院有戏台。每逢什刹海荷花盛开时节,京城的高官、贵族都要光顾会贤堂,赏荷品菜,听戏。抗日战争爆发后,市面萧条,会贤堂的生意也江河日下,难以为继,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倒闭。
全聚德烤鸭店 中华著名老字号“全聚德”位于北京前门外大街,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烤鸭的制作方法是挂炉烤制,烤完的鸭子被切成薄薄的片状,每一片上面既要有瘦又要有肥,和面饼、大葱、面酱等配料一起食用。百余年来全聚德烤鸭店接待过许多国家元首、政府使节、社会名流,逐渐形成了以全聚德烤鸭为代表的系列美食精品和独具风格的饮食文化。
月盛斋 月盛斋马家老铺是回族人马庆瑞于清朝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创办,在前门户部旁边,由于选料认真,制作精细,火候适度,制成的五香酱羊肉和烧羊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不腥不膻,香味纯正,远近闻名。1956年,月盛斋参加了公私合营,第五代传人马林摈弃了“艺不外传”的祖训,招收了外姓徒弟,如今当年的徒弟们已经成长为新月盛斋的骨干。
天福号 最早由山东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在西单的东北角处开设,是个只有一间小楼的猪肉铺,生熟肉都卖。由于他家酱制的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色泽好看,肉烂,味香醇。光绪年间,一名官员将天福号精心加工的几个酱肘子送给慈禧太后品尝,得到她的欢心。后来,慈禧太后要天福号按时往宫内送酱肘子。从此,天福号就名扬全城了。清代后期状元陆润庠为其书写“四远驰名”的横幅,户部尚书翁同龢为其书写“天福号”牌匾。
合芳楼 吃元宵是元宵节特定的习俗。旧京一些糕点铺卖元宵往往借灯会或放焰火招徕顾客。旧时北京东四南大街以“大八件”著名的合芳楼、瑞芳斋,地安门外大街的桂英斋、桂兰斋,正阳门外大街的正明斋等店铺,每逢元宵节都提前高搭席棚,悬灯结彩,摆案子,架笸箩,当众摇元宵,边做边卖,百姓纷纷购买,元宵生意十分兴隆。现在合芳楼已不存在。
森泰茶庄 在珠市口迤南,是安徽省歙县人王森泰(字复斋)于清咸丰年间开办的。茶庄在安徽、福建产茶区自采自制,叶色清淡味久,售价便宜,深得各界茶客的欢迎,营业经久不衰。民国初年,森泰又在前门大街珠市口迤北开办第一个分号“利泰茶庄”,不久又在安定门大街开办第二分号“和泰茶庄”。此后,相继在崇文门外小市口、京西蓝锭厂等处开办了分号“万泰茶庄”。
瑞蚨祥 位于北京大栅栏商业街上,是一座西式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绸布店,开业于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瑞蚨祥百年来始终坚持“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
一品斋鞋庄 在大栅栏商业街东口,是一家专门经营各种鞋的老店,和步瀛斋、聚顺和、长乘魁一样,都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现在已不存在。
作者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
会贤堂饭庄清末民初,北京有饭庄40多家,会贤堂饭庄就是其中一家。会贤堂饭庄在什刹海,是北京八堂之一。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山东济南人在此开设会贤堂饭庄。其店堂临街面湖,二层木楼,房间宽敞明亮,西院有戏台。每逢什刹海荷花盛开时节,京城的高官、贵族都要光顾会贤堂,赏荷品菜,听戏。抗日战争爆发后,市面萧条,会贤堂的生意也江河日下,难以为继,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倒闭。
全聚德烤鸭店 中华著名老字号“全聚德”位于北京前门外大街,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烤鸭的制作方法是挂炉烤制,烤完的鸭子被切成薄薄的片状,每一片上面既要有瘦又要有肥,和面饼、大葱、面酱等配料一起食用。百余年来全聚德烤鸭店接待过许多国家元首、政府使节、社会名流,逐渐形成了以全聚德烤鸭为代表的系列美食精品和独具风格的饮食文化。
月盛斋 月盛斋马家老铺是回族人马庆瑞于清朝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创办,在前门户部旁边,由于选料认真,制作精细,火候适度,制成的五香酱羊肉和烧羊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不腥不膻,香味纯正,远近闻名。1956年,月盛斋参加了公私合营,第五代传人马林摈弃了“艺不外传”的祖训,招收了外姓徒弟,如今当年的徒弟们已经成长为新月盛斋的骨干。
天福号 最早由山东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在西单的东北角处开设,是个只有一间小楼的猪肉铺,生熟肉都卖。由于他家酱制的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色泽好看,肉烂,味香醇。光绪年间,一名官员将天福号精心加工的几个酱肘子送给慈禧太后品尝,得到她的欢心。后来,慈禧太后要天福号按时往宫内送酱肘子。从此,天福号就名扬全城了。清代后期状元陆润庠为其书写“四远驰名”的横幅,户部尚书翁同龢为其书写“天福号”牌匾。
合芳楼 吃元宵是元宵节特定的习俗。旧京一些糕点铺卖元宵往往借灯会或放焰火招徕顾客。旧时北京东四南大街以“大八件”著名的合芳楼、瑞芳斋,地安门外大街的桂英斋、桂兰斋,正阳门外大街的正明斋等店铺,每逢元宵节都提前高搭席棚,悬灯结彩,摆案子,架笸箩,当众摇元宵,边做边卖,百姓纷纷购买,元宵生意十分兴隆。现在合芳楼已不存在。
森泰茶庄 在珠市口迤南,是安徽省歙县人王森泰(字复斋)于清咸丰年间开办的。茶庄在安徽、福建产茶区自采自制,叶色清淡味久,售价便宜,深得各界茶客的欢迎,营业经久不衰。民国初年,森泰又在前门大街珠市口迤北开办第一个分号“利泰茶庄”,不久又在安定门大街开办第二分号“和泰茶庄”。此后,相继在崇文门外小市口、京西蓝锭厂等处开办了分号“万泰茶庄”。
瑞蚨祥 位于北京大栅栏商业街上,是一座西式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绸布店,开业于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瑞蚨祥百年来始终坚持“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
一品斋鞋庄 在大栅栏商业街东口,是一家专门经营各种鞋的老店,和步瀛斋、聚顺和、长乘魁一样,都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现在已不存在。
作者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