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思考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h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在阐述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理论基础和表现,并对发展不均衡的内在原因和危害进行了研究,进而设计了一套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机制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普及任务的完成,让适龄青少年“有学上”这一基本问题已得到解决,而如何实现让所有学生“上好学”,即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正在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课题。长期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差异,使我国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发展水平,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发展很不均衡,这不仅是对“教育公平”的违背,还诱发了择校难、教育乱收费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均衡也即“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相对平均的平衡状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许多学者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质疑,均衡和均衡发展理念逐渐被提出,并被引入各个领域。均衡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公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国家和政府的一项义务。
  2010年5月刚刚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袁振国认为,所谓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指使受教育者受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教育,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保证;韩清林认为,所谓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国家采用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行政的、督导评估等手段,逐步弱化和缩小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推动基础教育实现相对均衡发展;柳海民和林丹认为,均衡发展应在数量特征和质的规定性上都体现平衡的特点,它不仅是一个静态的发展结果平衡,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平衡;汪明认为,教育均衡发展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区域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同一区域内中小学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教育机会的公平问题。我们认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保证所有适龄青少年享受相同或相近的教学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表现
  
  教育公平从古至今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孔子的“有教无类”、卢梭的“天赋人权”都是教育公平的体现。胡森的教育公平理论指出,平等是关于人与人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人与人关系发展的某种状态,教育机会均等在三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一是起点均等,指入学机会均等;二是过程均等,指教育条件均等;三是结果均等,强调学业成功,机会均等。罗尔斯把公平和正义看作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和评价社会制度的道德标准,他的教育公平理论认为,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会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另外,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而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职责,义务教育作为一种普及教育,应该人人享有。
  概括而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做到:
  1.人力资源的均衡,即师资力量的均衡。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素质是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实现教育均衡首先应保证教师的均衡。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师在学历、经验和数量上要相对均衡,同时教师享有的基本待遇也应当大致均衡。
  2.教学资源的均衡,即各种教学设备、实验设备、活动空间、信息资源等办学条件的均衡。标准化是行之有效的规范化做法,办学标准的统一是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基本条件,可以设立一个基准作为起点标准。
  3.学生资源的均衡。学生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主体,生源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之一,同时又影响着教育的均衡发展。
  4.教育经费均衡。教育的均衡以经费的均衡为基础,应有一套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确保经费在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分配是均衡的。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1.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分级投入的制度,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对教育的投入,进而影响教育的发展。
  2.教育体制不完善。200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由于教育体制重心较低,管理比较分散,致使各地、各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3.教育政策的取向偏颇。教育政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我国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发达地区”和“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致使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教育非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应该是公平的教育、平等的教育,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基础。义务教育如果发展不均衡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1.违背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基本理念,受教育权遭到破坏。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使处在不同地域、位于不同学校的学生“无条件”地接受不同质量的教育,使他们很大程度上在步入社会之前就丧失了机会公平,违背了社会的公正。
  2.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教育的不均衡,学生从小就面临着上“名校”的压力,各种培训班层出不穷,学生周转于学习与考试之间,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导致了不公平竞争,致使潜在人才流失。由于教育在区域之间、省际之间的不均衡发展,加之其他一些特殊因素,使高校招生计划往往在各地存在着很大不同,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地方参加升学考试,结果可能就会有很大不同,一些有着很好潜力的人才可能因此而被浪费。
  4.影响了社会稳定。学生的身后是家长,升学难、择校难在给学生压力的同时直接影响了一个家庭的生活,很多问题由此而生。教育乱收费、重点校与社会办学机构的利益关系、人们对贵族学校的仇视,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教育发展不均衡有关。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研究
  
  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简单的“扶弱抑强”,以牺牲示范学校的发展和使示范学校“削峰填谷”为代价,而是强调在办学经费、硬件设施、师生调配、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方面尽可能缩小差距,逐步减少薄弱学校,不断壮大优质教育资源,使更多的人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
  通过分析造成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对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我们可以设立一套机制来保证教育向着均衡的方向发展。
  
  1.教师流动机制。实行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是促进区域内各校师资均衡发展并整体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一名教师在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几年后,教育行政部门可安排他轮换到其他学校任教。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构建完善的教师流动政策、程序和制度,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程序性、流动的定期性和流动者的待遇等,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操作,保障教师流动的公正、公平和有效,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师定期流动轮换制度。同时,应实行校际教师“同工同酬”和教师“无校籍管理”,使教师无后顾之忧;严格任期考核,为实现教师流动创造条件。教师流动机制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的均衡。
  2.资源共享机制。基于教育资源的总体不足和分布不均衡,通过学校之间的协调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资源,更包括学校的管理经验、授课模式、教学资料等的共享;成立相关的资源共享管理机构,负责教育资源共享工作的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建立运营机制、激励机制,组织人员负责日常各种具体活动的开展。在教育资源共享中,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信息化带动“共享化”,通过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提高资源共享,解决教学资源和学生资源的不均衡。
  3.经费保障机制。首先要改革教育经费管理制度,使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其次应该提高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加大教育事业费的预算安排,合理分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担比例,确保总量充足。此外,要合理分配教育经费,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省与省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生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师生情况进行均衡分配,力求经费分配公平化、透明化。
  4.监督评价机制。监督评价机制是贯穿于整个过程各个方面的机制。评价体系对于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可以有力地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和条件;不仅要评价教学质量,还要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有配套的监督机制,对学校的发展、资源的分配进行监督,保证所有过程公平、合理。
  
  结论
  我们所要追求的均衡并非是静态的绝对的均衡,而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均衡。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其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现在很多地方已经采取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措施,如定向指标政策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涉及教育管理、政府政策、财政分配等各个领域,还需要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变。■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等《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韩清林《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操作层面上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人民教育, 2002(4)
  [3] 柳海民,林丹《本体论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4] 汪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天津教育,2007(9)
  [5]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苏州大学, 2004
  [6]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7] 张红玲《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现代教育科学, 2009(6)
  [8] 蒋正奎,张晓霞. 《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对薄弱学校的影响》. 经济研究导刊, 2010(3)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视觉思维就是利用视觉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和分析,并进行判断与处理.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大脑过去积累的知识,进行的一种信息提取、加工、整理,并通
栽种有温度的庄稼-我的麦子记之一每个秋季,我总要珍藏一些种子,等到来年春天按照时令撒播.这个秋季,我将各一百粒的黑麦、红麦种子,小心地点种进了土里,埋下一份期盼.在我们
关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的关系,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语文课要为专业课服务,语文课不要失去其人文性,不能把语文课上成专业课……到底如何处理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的关系?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应从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二者的关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本。    以课文为载体,锤炼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打牢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有利于促进学生专
新闻行业作为主流信息的传播行业,肩负着国家信息传播的基本使命,新闻的制作过程与传播也非常重要.随着数字媒体的到来,电视新闻报道中,数字化技术和设备支持新闻素材的采集
全世界无数人口都倚赖大米作为主粮.这篇关于水稻生产、消费和贸易的概述,显示了目前水稻总量过剩,但是未来几十年的人口增长可能会改变这一状况.rn一、每日的依赖rn1961-201
作为一种现代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设计者结合学识与本土文化对设计对象的表达,在设计过程中直接受到地域差异的影响.本文针对地域差异对视觉艺术的影响,概述地域差异与视
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北京市教育系统已经全面启动“创先争优”活动,这既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更是实现首都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一,突出“两个到位”,扎实推动“创先争优”活动  一是认识“到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基层党组织在做到
一花,是大自然的精灵.每座城市似乎都有自己最钟爱的花朵.如果要用一朵花为洛阳代言,那一定非牡丹莫属了.牡丹花,娉婷妖娆,富丽端庄,美得顾盼生辉,美得雍容华贵,美得惊世骇俗
《百家讲坛》是CCTV-10开办的一档讲座式栏目,它搭建了专家学者和百姓间交流的平台,不但传播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对提升百姓的素质大有裨益.本文对《百家讲坛》产生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活动.在设计工作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放弃设计的其他元素,一切都基于人类需求为切入点.设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人们提供高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