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初中英语完形填空的作答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4965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完形填空题,以其内容广泛和知识、能力有机结合而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它也是各类英语测试和竞赛中的重点题。且多数同学认为完形填空题是较难的题形之一。说它难,一是它所测试的内容几乎是无所不包:单词、语法、句式、习惯用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都可通过此题进行测试;二是它可以把知识和能力紧密结合,而且是以测试能力为主,基础知识为辅。通过完形填空,可测试出学生综合运用基础语法、词汇、句式、习惯用法等阅读能力,及分析、判断、推理能力。这也是综合运用英语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形填空题主要有“四选一”、“首字母填空”、“选词填空”和“根据上下文填空”等形式。但不管形式如何变换,只要我们基本功扎实,掌握解题要领,则“难者亦易矣”。为了把完形填空做得尽善尽美,我们应该掌握以下一些要领。
  一、词汇要熟,句意要明
  不管什么形式的完形填空题,都是要我们把短文中的空缺词填写完整,所以,首要的一条是要对所学过的词非常熟悉。音,要读得准。形,应记得清,意义记得要全面。特别是那些“常用词”要记得相当纯熟。熟悉词汇是做好完形填空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对句形要明了。明了各种句子的类型、结构、常用句型的词语搭配习惯等。通过所空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所给首字母的联系,判定该填什么词。如,哪些词常用于句首,哪些词常用于句尾或句中等。句形熟,是正确理解句子的保证。句子的大意基本清楚了,所空单词是什么也就大致清楚了。
  二、语法要准,道理要通
  词汇和句形对完形填空固然重要,但语法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因为实词在句中多有变化。如:句词有复数、所有格形式;动词有各种时态和语态形式;代词有主格和宾格形式,还有物主供词、反身代词的各种形式;数词有基数、序数形式;形容词、副词有比较级和最高形式等。如果我们对语法不熟,即使知道填什么词,也会写,但由于语法疏忽,词形该变的没有变,仍然不是正确答案。因此,词汇、句型要理顺关系,建立联系。有些单词单靠词、句、语法知识还不能确定。这就要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找到答案。看所空的单词与前、后词的关系,所空单词的句子与上、下句的关系,以及同全文的联系等。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后,方能确定。填完后应整体阅读一、两遍,看看意思是否连贯,通顺,首字母是否对应,有无语法错误,大、小写是否有误等。还要注意用词准确,书写规范。
  三、采取“三遍法”作答
  首先,完形填空的首句一般都是完整的,其目的是给答题者一个整体思路,我们顺着这个整体思路进行第一遍的“跳读”,也就是不看选项通读全篇文章。虽然文章已经被“挖”的支離破碎,我们仍概分析出它所发生的语言环境是“hospital”还是“cinema”或者是“farm”等。知道了这些以后,思维就会变得具体起来。
  接下去进行第二遍的诸题攻破,边看边选。这遍做起来是最费时间的,因为每选一个空,都要考虑到有关的语意搭配、固定句式、词组、时态等各个方面。比如,如果选项是动词,那么,考察的可能是时态,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的规则、不规则变化;如果选项是介词,考察的可能是固定搭配或词组;如果选项是连词,则考察的可能是上下文的顺承转接等等。这就要求答题者有较深的知识功底,同时,要能做到上下呼应,左右连接。
  在填完所有的空之后,就进入到了第三遍的纠错过程。这一步要求我们把所有的选项一一对应到相应的空中,把它作为一篇完整的阅读文章来通读、复查。许多学生经常会忽略或意识不到这一步的重要,其实,通过最后一遍的通读,可以通过语感分析出选项是否与语境相吻合,是否与原文协调一致,是否符合应有的逻辑关系。这样看来,这一遍绝对是重中之重、不可或缺的。
  另外,答完形填空时,还要注意一个“快且细”的原则。虽然时间紧,也要尽可能多读几遍,读得快,思考得快,快中有细。做到词词留心,句句留意,争取高分、满分。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要找到技巧,遁着规律,完形题就轻易解决了。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绝大部分新授课含有演示实验内容,有些是以实验学习来了解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有些是靠实验推断出重要的结论。因此,我们把实验作为了化学学习的载体和向导,通过实验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实验建构知识,通过实验形成能力,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结构程序为:设疑激趣→实验→探究→讨论总结→触类旁通。下面,我就略谈实验探究教学方法应
期刊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适当引入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能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探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选择和必然结果。当前,我们必须把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真正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和谐社会的理论提出及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在于探
期刊
【内容摘要】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应采用不同的爱的方式,产生心灵共鸣,让爱的教育充满心智,让教育之爱闪耀光芒。让通往心灵之桥如彩虹般无比绚丽。  【关键词】 智慧 宽容 发现 爱的教育  教育是爱的艺术,爱是心灵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教育风格虽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爱
学位
俗话说:“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学期,受学校委派,我有幸去乌海聽了十几节参加全区物理优质课评选的课,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以他人为鉴,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此时的反思,对自身将来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既是一种铺垫,又是一种启迪。特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整理如下,与同行共勉:  1、不做“井底之蛙”。  本次参加评比的教师都是各地区选派的一线优秀教师,均在本地区获得过很高的荣誉。但是在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