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溢传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ix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始生,声如钟。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毅。天性孝友。父殁,未葬,火焚其庐。溢搏颡吁天,火至柩所而灭。
  蕲、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官以兵来,欲兵诛诖误者。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论功累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溢曰:“吾所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辞不受。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之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巡行江东、两淮田,分籍定税,民甚便之。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既至,宣布诏旨,诛首叛者,余党悉定。温州茗洋贼为患,溢命子存道捕斩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
  洪武元年,与刘基并拜御史中丞兼赞善夫。时廷臣伺帝意,多嚴苛,溢独持大体。文忠之征闽也,存道以所部乡兵万五千人从。闽平,诏存道以所部从海道北征。溢持不可,曰:“乡兵皆农民,许以事平归农,今复调之,是不信也。”帝不怿。既而奏曰:“兵已入闽者,俾还乡里。昔尝叛逆之民,宜籍为军,使北上,一举而恩威著矣。”帝喜曰:“孰谓儒者迂阔哉!然非先生一行,无能办者。”溢行至处州遭母丧乞守制不许再上章乞终制诏可溢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夜绐守者脱归(等待)
  B.以义兵属其子存道(托付)
  C.溢悉籍还其家(找借口)
  D.時廷臣伺帝意(伺机)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毅/蜩与学鸠笑之
  B.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视为止,行为迟
  C.而吾独取功名/吾尝终日而思矣
  D.文忠之征闽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溢行至处州遭母丧乞守制不许再上章乞终制诏可溢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
  译文:
  (2)乡兵皆农民,许以事平归农,今复调之,是不信也。
  译文:
其他文献
引子: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可启智;可广见闻,可增知识;可与圣贤对话,可通古今大道。狭义的读书,即读有形之书;广义的读书,即读无形之书,即生活这部大书。如若双管齐下,异曲同工,效果可能会更好。  记得6年前,一位老领导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两行苍劲有力的大字:“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同志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写了这副自勉联。意思是要成就大事就要和有忠心诚
期刊
按部就班成大器,循规蹈矩以成才。  不愿坐等小树自然成材,直接种上大树,看似简便快捷,殊不知,越走离目标越远。急功近利,轻狂浮躁,已成为目前这个社会的流行病。  张爱玲曾说过:“出名要趁早,不然的话,幸福也来得不那么痛快。”这句话不知误导了多少人,就连她自己也身陷其中,深受其害。闪电般恋爱结婚,不料却碰上一个负心人,最终凋谢成一朵枯萎的花。  那段俗世之中的爱情,已然成为流沙深埋的曾经。然而,现在
期刊
《天龙八部》中有一位武功高强却深藏不露的“扫地僧”,而在电子科技大学,也有这样一位被称之为“扫地僧”的44岁保安张永辉。平日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大学几个大门的安保执勤工作。2016年6月29日,张永辉与同事调班,参加了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典礼。在这次的硕士研究生授位仪式上,张永辉作为一名公共管理学的在职研究生,接受“拨穗礼”。  读书不为功利。一个保安,在工作之余,读完了专科、本科、研究生,这实
期刊
对于争与不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我认为,人们做事情,在过程中要努力去争,而对结果却不必争。  过程中要“争”。对手是自己,目标只为做到最好,超越自己。现实中有的人标榜“不争”,不是淡泊名利,而是为自己的不努力、不上进找借口。确实,在一开始就想着“不争”会使自己丧失进步的动力。而当我们为一件事努力时,其实就拥有了一种决心,一种力求做到最好的信念。以前看过一个综艺节目,百名少女不断竞争,只为争那十
期刊
话题一: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易水河边那位高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他认识到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  话题二:心灵的选择  我常常懷念古代,那是充溢着人格魅力的時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诚实、信用、执着的信念。那
期刊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诸葛亮深谙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目的为求得“义理精熟”。而诸葛亮读书却
期刊
五星红旗,我无数次仰望。  小时候,我是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上,老师为我系上红领巾,轻轻告诉我:“这是红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不要给它抹黑。”年幼的我似懂非懂,却将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长大了,我成了共青团员。入团仪式上,我庄严宣誓,暗暗告誡自己,一定不负重托,珍惜这份荣誉和责任。火红的徽章佩戴在胸前,责任的烈火在我心间燃烧。  15岁的夏天,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踏进了高手云集
期刊
小学生“炫富”  “你的书包三千元,这没啥,你的钱包三千元还差不多!”因为必须穿校服,有的中小学生就比鞋、比书包等文具,看看谁用的是名牌。  除了上面說的比鞋、比书包,看看谁用的是名牌的事例外,电动转笔刀、可食用铅笔等文具,都成为“炫财”“秀富”的奢侈品。比如,不久前有报道说,浙江某市一所小学有学生带电动转笔刀、电话手表等昂贵文具上学,全身“行头”总值逾万元,令人唏嘘不已。  “100元穷游”给孩
期刊
【话题导入】  纵观文学经典作品,典型人物多如牛毛,被人们记住的往往是那些个性鲜明、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那精明干练、泼辣狡黠的性格使你记住了她;《阿Q正传》中的阿Q,有一套自己的“精神胜利法”,这种独特的个性使你记住了他;《吝啬鬼》中的阿巴贡,吝啬、抠门,他那令人啼笑皆非的“守财奴”举动使你记住了他……所以说,个性是人物的灵魂。只有抓住这点,我们才可以
期刊
以“争与不爭”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思路引擎:“争”有三个义项:1.争取;力爭获得或做到,如争冠军,争光。2.较量;打斗,如鹬蚌相争,斗争、战争。3.争吵;争论。无论从哪一个义项立意行文,“争”的概念都要保持一致。  “争与不争”是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审题时要深入思考两者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秉持的态度:  人生在世,有些事必须争,且要尽力去争,如学习、工作要力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