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书”那些事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788962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金秋,我八岁,父亲一把夺下我手里的放羊鞭,把我赶进学校,叫我去那里“念书”。当时在我们那个农村,把上学称为“念书”。刚开始,我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啥叫“念书”,只是路过村边的那个没有围墙的学校,看到有一个特别大的铁壳子,挂在一个木桩上,三五个孩子捡起石头敲几下,发出沉闷的响声,一群孩子“哗”的跑进了房子,过一段时间再敲几下,又“哗”的跑了出来,心里盘算着,这就叫“念书”?
  不敢有违父命,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向那所学校。“念书”从此开始。那时“念书”,只有语文和数学,从汉语拼音到简单的汉字、数字,学习起来出奇的轻松,一学就会,一听就懂,感觉“念书”比起放羊要轻松多了。念了一段时间,老师说要考试,我居然轻松的考了两个一百分。在老师的赞赏中,在父母的鼓励下,我越来越喜欢“念书”,感到“念书”真是件无比快乐轻松的事。这一“念”,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
  随着年龄的增长,识字量的增加,课本已经无法满足我“念书”的渴求,可那时在农村找一本课外书是极其困难的。四年级,收音机里每天播评书《薛刚反唐》,听着听着,就想找这本书看看,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不分昼夜的看,感觉比评书里讲的更精彩,于是又有一种想法,“听书”不如“看书”。
  在書籍匮乏的农村,想看书是很费事的,主要是没有书可看。每天都苦苦寻觅书的踪迹,但书总是羞羞答答的不肯露面。幸运时,在某个犄角旮旯翻出一本破旧不堪、缺张少页的书,便欣喜若狂,居然能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把不完整的部分给补充进去,读得津津有味。
  再后来,上初中、上师范一直到参加工作,书不再难找,阅读的数量也随之激增。从诗词歌赋到经典名篇,从路遥的《人生》走向其《平凡的世界》;从认识花果山下的孙大圣开始,一直到认识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从三国《临江仙》雄洪厚重的词牌声中,闯进大观园委婉清浅的《枉凝眉》;从汪国真的《小城故事》走到泰戈尔《吉檀迦利》;站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上眺望海明威的《伊甸园》……阅读有多少,至今难以计数,手抄笔录,居然有一米多高的一大摞。
  多年的读书习惯,难以改变,书几近是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学的、专业的、科普的,但凡有机会,便会拿起来翻几下。
  读书,让我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虽有“苟全性命于现实,不求闻达于诸侯”之心,但出于自我责任义务的使然,亦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用书中的教诲辛勤工作。
  读书让我挥笔成章,灵感飞扬。当有写作冲动的时候,或是直抒胸臆,或是生活哲理,总觉得无需多思,信手拈来,一蹴而就。
  读书让我陶冶情操,自信从容,找个安静的书屋,可以喝点茶,手捧一本喜欢的书,坐在靠窗边的椅子上,安安静静地品味书中的滋味。这时候,我的内心是充实而满足的。
  读书让我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深知;读书让我更加理性,不为喧嚣繁杂的世事所干扰,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而喜忧。通过在笔墨书香中体验共鸣和感动,解脱自己内心的焦虑、恐惧、寂寞、悲哀,使胸中的积郁释然超脱,达到淡泊宁静、自信从容的心理和谐状态。
  感谢美味的书籍,让我从蒙昧中接受洗礼。感谢早逝的慈父,用“念书”把我的灵魂唤醒。
  丘吉尔有言:人生最有益的消遣方式是读书,千千万万的人都能从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找到精神慰藉。让我们放下手里的游戏,眼睛从众多的屏幕上移开,多停留在书籍那里。在那里,可以找到世事的平淡,内心的安宁,生命的超然……
  ——选自《朔方》第二期
其他文献
流火的七月,我穿越百里瀚海,在西行古道上洒下了一路绵绵情诗。带着对诗人炽热的怀念,对德令哈千般的好奇,沿着千年古道,跨过茫茫戈壁,拥吻骆驼刺和席箕草,穿越历史时光,来寻觅诗人曾经留下传世佳作的那座荒城。  站在德令哈广场的时候,太阳只剩下余晖,大地褪去了白天的炎热,此刻,气温温暖适宜,如涌的人潮冲击着我的视野。广场中央的舞台上,文工团演员正在演节目,群众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正如痴如醉地观赏。我没法
期刊
浣溪沙  印象中,《浣溪沙》最早应该叫《浣溪纱》吧?春秋之时,有“沉鱼”之称的西施,在若耶溪边浣纱。青山隐隐,绿波荡漾,村姑一群,岂非一景?易“纱”为“沙”,一字之改,似乎境界全失,不知所云了。  但《浣溪沙》这个词牌,常为有闲者所用。比如晏殊。  说是“有闲”,也就是有多余的时间,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为稻粱谋”。试想,若是穷苦之家,清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不让人烦心?缺柴少米,箪瓢
期刊
去李家塆的路,好像解剖图中入眼盘结的小肠,由低凹处盘旋而上。  去李家塆的山,好像山与山之间鸟儿打不开翅膀,由于很少走过这样的崎岖偏远的山路,所以个人感觉好像就是要去一个摘星星的地方——其实李家塆是属于高山地区的低海拔地带,坐落在半山腰的。  去李家塆的季节,满树梨花散发着蜜香。  我们的心一路歌唱,由于路途遥远,有人也不时下车去寻找“唱歌”的地方,车子缓慢行驶在去芝苞乡青山村李家塆窄窄的水泥路上
期刊
我确信是在网页上浏览到“在救援人员通过无线电信标找到他之前,他在一处丛林里躲藏着。而他的战友奥列格·佩什科夫中校在跳伞逃生过程中,被地面的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的火力射杀。”这一段表面平静的文字时,突然失控泪流满面的。我的孩子在一旁莫名其妙地看着我,她当然无法理解我在换位思考身临其境替他人安危着想时,灵魂深处强烈求生的欲望,无法理解我对生命死而复生弥足珍贵的泪奔。  “如果有人要剥夺我们的生命,不需要警
期刊
一、永远的传说  在已故甘肃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张蕊兰著《女娲传说故事》出版一周年之际,我有幸读到这部著作,精美的装帧和图文并茂的内容强烈地吸引我翻阅、浏览,颇有点儿爱不释手的喜悦;继而逐字细读,提笔记录,反复比较,去其雷同,取其精华,竟发现此书经张蕊兰女士辛勤搜集采撷、抢救整理、巧妙构思、匠心编排,实乃是在甘肃古成纪一带,尤其是天水秦安县陇城等乡镇村庄、清水县诸村民间口头传承了万年的始祖文
期刊
云台盛景  来到巫溪,最美的风景是从云台盛景开始的。  “云从云台生,云从云台散。”云台山一定起名于象形,这里的云、台,各自妖娆纷绕,环石盘绕,高耸云端,仿佛空中环绕的云朵一样,更像神仙的居所。据说这里历史上曾为道教圣地,上面建有道观,名为云台观,香火鼎盛,道士道行高深,四面八方前来朝拜的人很多,所以云台观别号“小武当”。尤其是龙头香,俯临大宁河,垂直高度1500多米,而武当山的龙头香离地面大约不
期刊
“赤子之心”,這不是一个新鲜的提法。  《孟子离娄下》中说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清代学者杭世骏考证认为:“赤子”源于孩子的身高。早期“尺”和“赤”通用,幼儿不过尺把高,称为尺子,也就是“赤子”。“赤子之心”也就是孩童之心。莫忘赤子之心,即不要忘记那份天生的纯真。  保持纯真,这本不是一个新鲜的提法,我在这里的确也不想做什么求新之事。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发觉,那些古人总结出来的道
期刊
一  古城临涣的一天从晨曦开始。  夜色尚未褪尽,早餐铺红红的炉火已经烧旺,风裹着浓郁的包子香味扑面而来,第一班去往县城的客车已经出发,小超市、五金店、宾馆相继打开店门。菜市场里新鲜的瓜果蔬菜已经上市。街角,第一锅马蹄烧饼已经出炉,掌炉人将金黄的烧饼整齐地摆在烤炉的上面,继续着炉火的温暖,面的焦香、芝麻的浓香、葱花的清香被风卷着,飘向饥肠漉漉的行人。  这时,临涣大小茶馆的第一桶龙须泉水已经煮沸,
期刊
(一)  风把乌云请到了空中,风儿欢笑着,掠过高大挺拔的白杨,携着地面的空水瓶一路翻滚,就连我的裙角也不放过。风来,是与夏雨相约吗?  我伸展双臂,与肩平齐,用心感受这股凉爽之风。等风儿躲了,收回双手,仰起头,见空中的那团云正注视着大地的所有,像在说:“我是雨的使者,来自大自然,风是我的向导,旅途很愉快。”  云在流动,在散开,下吧,躁热的大地期待着你,下吧,夏日的果农盼望着你。怎么,是让风儿上前
期刊
成吉思汗被誉为“一代天骄”“世界伟人”“全人类的帝王”,他所拥有的美誉令无数伟人望尘莫及。他所创立的大蒙古国幅员辽阔、横贯欧亚,恐怕也是空前绝后、举世无双。据格鲁塞《草原帝国》所述,当时的版图面积达到三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占了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又据成吉思汗祭辞,成吉思汗灭国四十个,征服了七百二十个语族,三百六十个民族。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族大约仅有一百多万,蒙古军队最多也就是十三万人,那么为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