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a芘对人胎气管上皮细胞生物大分子作用的探讨

来源 :肿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at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并a芘(BaP)是烧煤和吸烟过程中最常见的化学污染物,为了解其在人类肺癌发生中的作用,用人胎肝肺组织和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HFBE)研究了BaP的代谢、几种主要代谢物的致微核(MN)作用、对程序外DNA合成(UDS)的影响和对H-ras癌基因的致突变作用。结果发现人胎肝肺组织的微粒体酶都有代谢BaP的能力,初级代谢产物中有三种二氢二醇苯并a芘的衍生物,两种羟基苯并a芘代谢物和一种醌基苯并a芘。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骨转移患者的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2例原发性肝癌伴骨转移放射治疗的效果,放疗方法采用常规分割,每周5次,每次2Gy,中位肿瘤剂
趋化因子是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中一大类可特异性激活和募集白细胞的小分子蛋白多肽,其氨基酸组成具有特异的半胱氨酸(Cys)基序[1].根据特征性保守Cys基序的组成排列差异分为C
本文通过对1975年4月 ̄1992年7月间,经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201例颅内星形细胞瘤,进行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arnofsky评分、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和病理分级作为单一影响因素时,对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作用系统与肿瘤转移魏泓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学教研室(重庆630038)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可分为尿激酶型(uPA)及组织型(tPA)两种。两者均具有水解纤溶酶原转化为纤
胰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王国民1赵森2作者单位:1.上海华东医院放疗科(上海200040)2.上医大肿瘤医院放疗科胰腺癌在美国是占第二位的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占肿瘤死亡的第五位[1,2],1992年,为实体肿瘤的第四位
在南汇县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定群研究的基础上,以累积发病概率P=[1+exp(8.8440-0.9321*性别-0.0446*年龄-0.0380*肝炎暴露时间-0.1220·小河水饮用时间)]-1=0.004作为肝癌病、低危人
贲门癌由于浸润型多见,淋巴结转移率高,手术切除率在44.1%~93%,大部分则在80%左右[1].
探讨染色体着丝粒点的变异与HeLa瘤细胞染色体非整倍性畸变的关系。用Cd分析技术研究LeLa细胞染色体Cd的变异。HeLa细胞染色体Cd缺失率为2.10%,Cd迟滞复制率为0.23%;与正常人胚胎绒毛细胞染色体Cd相比较,HeLa细胞Cd血显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的研究。方法51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P诱生IL┐2、IFNγ量之间相关分析;结果晚期胃癌患者IL┐2与IFNγ的产生量与CD+4、CD+8细胞数目
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尽管随着早期诊断率及手术切除率的提高,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使部分病人得以有效控制甚至治愈,如原发性肝癌行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