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视域下解读《达洛维夫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意识流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在“一战”后英国的一天,达洛维夫人正在筹备一个上流社会派对,高潮时却传来塞普蒂默斯逝去的消息.根据拥有完美生活的达洛维夫人和身患精神疾病的塞普蒂默斯来看,他们可以说是当时也身患精神疾病的伍尔芙的分体,伍尔芙为了保持达洛维夫人的完美,而选择剥离出消极异己的部分,成为塞普蒂默斯,当他逝去后也意味着达洛维夫人的自我重生.本文采用意识流的陌生化处理,产生的持续审美体验形成不同的张力,从而来解读《达洛维夫人》,意在为读者提供一种专注文本的新批评解读方式.
其他文献
跟身边大部分厌倦甚至恐惧搬家的人不同,毕业多年,我仍保持着一年一搬家的习惯,并且坚决找与之前住过的气质截然不同的房子.对我来说,搬家就是一次心灵的定期清理.rn搬家可不是搬的那天才算搬家,之前就得好好做准备,提前一个月跟房东说好要搬,然后精打细算着自己的储备粮是否能掐着点吃完,以便在搬家时少提一点行李.人对囤积的食物通常没有感情.
期刊
跟着朋友去散心,其间他去工作,听说我喜欢逛图书馆,便把我安置在清远境内的一个图书馆.rn这个年代,手机端的阅读越来越发达,我却十分怀念读纸质书的感觉,总觉得纸张放在手上更安心.当我到了杂志报纸区,走到第一排便看到《意林》.
期刊
我们普遍认为月亮从海上“升”起来的,诗人张九龄的明月却是从海上“生”出来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rn第一次读到,完全没法理解,“生”?生孩子一样的生吗?rn小学时读过的第一首诗现在还记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背诵着,然后跟着感觉走,明白不明白似乎不那么重要,就收藏在心灵深处.到了成年才读懂诗的意涵:白天为生活奔波忙碌,夜深人静时,清冷月光照耀下,抬头一看,是一轮圆圆的月亮,月圆人未圆,人心哪能不被触动呢?
期刊
朋友,您见过用一座山来做椅子的吗?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与资兴市交界处,飞天山附近的高椅岭景区,就有这样一把把的椅子.
期刊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受人喜爱和关注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苔丝的悲剧命运常常被探讨.苔丝的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而她的原生家庭作为外部环境的一部分,对苔丝人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去原生家庭里寻找根源,这种做法来自经典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根据他的理论,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压抑的结果.后来弗洛姆在其著作《爱的艺术》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和发展,进一步阐释了原生家庭中父爱和母爱对孩子的影响.文本中,苔丝的原生
一、人生如戏的戏曲隐喻和戏曲空间意象书写rn《采桑子》是叶广芩在20世纪90年代“以戏曲入小说”进行的家族小说尝试,由于叶广芩家族有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所以她得以在戏曲文化的熏陶中长大,戏曲渗透了她的灵魂,“我爱戏,爱的如痴如醉”.因此,叶广芩有意识地将与满族文化有渊源的京剧元素自然巧妙地纳入家族叙事之中,从而站在戏曲书写的角度来追寻和回望家族文化.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另一说是为纪念儿子梁从诚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所带来的喜悦.
期刊
公司销售部要招聘一位业务员.这个职位,基本工资不高,压力特别大.我面试了很多求职者,有能力的,嫌钱少,不愿意做;没有能力的,我不想要.最后,一个条件不错的女孩愿意留下来试试,但我不确定她到底能不能做下去.
期刊
期刊
在北宋词坛上,柳永可谓是一位个性鲜明、成就卓著的“大家”.他以细致的笔法、感伤的色彩、凄美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失意士人的悲剧人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伤春悲秋、离愁别绪、孤独苦闷、失落无助的人世至悲之痛.深入探究柳永的悲剧人生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柳词的意蕴,更可从中窥视以柳永为代表的古代词人的心路历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