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传承一种情怀

来源 :星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博的父亲是国内知名导演杨亚洲,但这位“星二代”的低调淡定,让人很难在他身上找到“上阵父子兵”的优越感。这位自幼在星光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最初也并没有踩着父辈铺好的路。他在新西兰留学时学商科,之后改学大众传媒,回国后,杨博却不可救药地爱上片场。他从最龙套的演员和片场最辛苦的执行工种一步步做起。
  他说,他要传承的是一种情怀。
  
  找回迷失的自我
  因为父母都是吃文艺这行饭的,我小时候长得好看,又比较爱表现,就天天泡在摄制组里玩,哥哥姐姐们都很热情。那时拍过一些港台片,记得有一部《绝战天门》,我的戏份还挺多,名字列在主演之内。那时我正在上小学五年级,脑袋剃一中分,身穿一长袍,一边上学,一边拍戏。有时候来不及换衣服,穿着戏里的袍子就去学校了。还有一部11的集电视连续剧《千里难寻》,这戏是在外地拍的,我当时10岁,跟着剧组一出去就待了六个月,赚了两块钱。
  小时候性格特别外向,小朋友也都挺喜欢我的,我那时自信心爆棚,觉得没什么我做不了的事。后来爸妈都忙,我就借宿在老师家,从那时起,我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不一样的生活状态,还有多种看问题的角度,有着别样人生。
  后来,父母让我正常上学,在北京读完高中后,去新西兰留学。他们并不是刻意想让我在艺术这条路上发展,也希望我能像别家的孩子一样,学到更广泛的知识。初到新西兰,我选择了大部分中国人都会选修的商科,学了三年。但当毕业的时候就迷茫了,不得不考虑一下,商业的东西是不是自己喜欢和能够驾驭的。
  我打电话跟父亲沟通,说不想做这一行,他没有反对,就希望我能继续读书,我又选修了大众传媒。因为新西兰的大学都是综合大学,它不像专门的影视传媒学院,可以给你做专做精的优势。这一年对于媒体的接触,让我感触挺大的。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够弘扬什么,特别是在道德伦理上,从媒体的角度应该怎样去传播,要考虑清楚。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创作和制作。跟着我父亲工作,也慢慢地看他怎样做、如何表达,包括他做这一行最初抱着怎样的心态,对我都是很有益的启发。一个人的名利心如果太重的话,做事情就会拧巴、不舒服。
  毕竟从小父母已经给了我很好的成长环境,生活也比较富裕,我的事业不是为了让我生活得更好,再不会与别人攀比财富,而是要有一个做人的目标。
  
  我想做一位好导演
  真正做演员的时候,才知道当年做童星时打下的底子其实特别薄。
  父亲对演员的要求是一定要体验生活。我回国后参演的第一部戏是他的作品《八兄弟》,我演老八。这个角色我准备了很久,特意去北大的学生宿舍住了一个月。因为老八是农村出来的凤凰男,骨子里很虚荣,他生活的背景和大城市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放假时整个宿舍的人都走了,他就买了两箱方便面偷偷放在宿舍里,他不想让人知道他的寒酸。还有一个细节是他拿矿泉水瓶子灌白开水,维持面子。这些方面,都需要我去细细体味老八的内心纠结,很好地呈现出来。
  《八兄弟》里还有好多老师,比如倪大红、周晓斌、句号老师,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演都有特点,也教会我很多表演经验。后来,我在《美丽的事》里做执行导演,在里面演了一个角色。之后,基本就很少出演角色,在片场里做副导演、执行导演等。
  合拍片《蝴蝶》,这部戏是去加拿大拍的,中国方面的主创去了20多人,我是执行导演,在这个组里我着实感觉到了工作的不易。当时,两国演员的语言不通,大部分演员几乎没有英语对话能力,所有的沟通都由我来完成。
  比如,现场我喊“开机”,要喊六七次,要对导演、演员、摄像、场记等不同国籍的工作人员以中文、英文的方式对应到。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很琐碎,当时压力大到几乎崩溃,一天要抽两包烟。但后来想想自己设立的标准,好吧,扛下来吧。
  在工作场合,我习惯叫杨亚洲为“导演”,以至于片子拍完了,我还改不了口,不习惯叫他爸爸。他作为总导演,总是在提各种各样的创意和想法,而我,就是千方百计的完成他的创意和想法。跟他合作的渐渐多了,刚开始时一些理念上的冲突也能够融合化解。
  其实,一个影视创作的中心肯定是导演,你选择了这部戏,就等于选择了要在他的掌控之内,最终还是要服从导演的战略指挥。
  回国后的这几年,我一直在不同的剧组里创作着,从前期抓本子,之后拍摄,后期剪辑,都会从头跟到尾。因为我想做导演。要想做一个导演,这些必须的过程和基础一定要扎实。
  在去年的《大太阳》里,我也试着跟着剪辑,剪辑是一件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大太阳》也是个很特殊的片子。这部电影作为0后的我来说,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能够参与其中,也是一种幸运。
  每个家庭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我爸爸一直是关注平民生活状态的导演,他的内心有一种情怀。老实说,他带给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下一代被上一代影响,也许是个规律。刚干这行的时候,我的确也受到过圈内关于“星二代”的困扰,现在不介意这些了。因为我知道,你一定要比别人辛苦十倍做出成绩,别人才不会说闲话。
其他文献
见到惠英红,是在阳光倾泻的冬日北京,打扮精致,身上散发着一股雍容气质,身材好得可以令20多岁的女生自愧不如。她在世人眼里是女强人,带刺的玫瑰,但一番倾谈后,才发觉那些不过是她为了保护自己的伪装,在大女人的外表和行事里其实包裹着一颗小女人的心。她说话亲切,目光温存,是聊天的好对象。她50岁了,没有爱人,但她安慰自己说有事业有家人就很好了,不可以贪求太多,她已经够圆满了。    “有些东西是你一旦懂了
期刊
一月十三日,顺义的京都影视基地在冬日里显得格外静谧,倔强的树影投射在青灰色的砖地上,与都市的繁喧扰攘分处两个世界。两天时间,来自各大网络媒体、各大卫视、以及十几位社会问题专家齐聚一堂,观看即将在湖南卫视黄金档推出的尤小刚最新作品《8090向前冲》样片,这部80后生存状态蓝皮书,将凤凰男、孔雀女、隐婚、闪婚、就业难、买房难等诸多社会和生活问题一剧揽尽。    从不靠谱到靠谱的过程  提起青春剧,不少
期刊
“聚点翻转”乐队是由天津音乐学院五名学生组成的流行摇滚乐队。2009年,他们取得“百事群英乐队大赛”冠军,此后行走流行乐坛。青春的舞台,虽光彩夺目却也荆棘丛生。有的人昂首走来,也有的人黯然离开;有的人风景看透,也有的人光彩绽放。而能在音乐这条路坚持走下去的,却需要强大的内心和不俗的才气。    “百事群英乐队大赛”让梦想启航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聚点翻转”乐队队长朱海龙和主唱叶星眩,一个自信阳
期刊
春节前夕,世界顶级品牌Prada在北京举行盛大活动。此次秀包括男女时装秀和现场音乐表演,地点位于文化和创意标杆地的中央美院美术馆。  活动持续整个夜晚,首先是春夏男女时装秀,展示了一些特别款和2011年春夏服装系列。时装秀后,来自英国的音乐双人组合“宠物店男孩”带来现场表演,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那么,废话少说,就让我们一睹Prada 2011年春夏服装的风采吧!    女装篇    橙色用来
期刊
生活中很多细节都能发现一个人的品质。郭晓冬的经纪人给他起外号叫“郭准时”。因为郭晓冬“他从不迟到,经常早到。” 在这个迟到已经成为惯例的行业内,无论是哪家媒体的采访还是拍摄,郭晓冬一直坚持着准时到场化妆,准备,这让很多接触他的业内人士都感到不小的压力。然而,这就是郭晓冬的风格。过去的岁月让他相信,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回来。坚持着有好戏上演,即便坚持落得啼笑人间,也无有懊悔。    我永远以家
期刊
又是一年艺考到,数以万计的学子齐集北京,他们施展浑身解数希望挤进四大艺校的教室,即便挤不进,在门口看看也好,就当作是一把检验自己、衡量自己的标尺。于是很多时候,太多人不管准备充分与否,都要去试试水、踩踩深浅。就连徐静蕾都曾表示,在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之初,自己对于“小品”的概念,仅停留在春晚上,真正开窍也要从考上以后再说了。  汹涌大军要过独木桥,大浪淘沙又能剩几个?考前要做哪些准备?考中要注意哪些问
期刊
一袭优雅白色西装外套,干净的妆容与利索的马尾辫,干练之风毫不躲藏地展现在唐于鸿最新写真上。这个来自重庆的姑娘,嬉笑言语中透着一股辣妹子特有的豪爽,毫不做作,与人尽情畅谈生活。  问到她前一段在忙些什么?唐于鸿说,此前不怎么忙碌,抽出时间学学语言,学学绘画艺术,读读新锐作家的小说,在得来之闲中反复敲打自己,充实心灵。    艺术自相通  学习绘画,是唐于鸿自小开始的事情,断了一阵,现在重新抓起。  
期刊
2010年9月,解放军歌剧院接连上演了两部话剧,《桃花剩开》和《七年知痒》。十多天的演出期,天天座无虚席,观众更为演员们情绪饱满的表演而感动不已。然而,鲜有人知道,这两部话剧的主创班底——演演戏剧社,竟然全部是非职业话剧演员。    剧社的成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是来自广告、互联网、传媒影视、进出口贸易等各行业的白领和企业高管。他们事业有成,但他们同时又视话剧为生命,有着执着的戏剧梦想。究竟是
期刊
在这个秋天,在《潜伏》之后,许多观众又开始重新着迷于谍战剧,一部《黎明之前》让众多的人欲罢不能。扑朔迷离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答案、目不暇接的镜头,不停地牵动着观众的神经,锻炼着大众的智商,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一部几乎是清一色的男人戏,只有作为点缀的情感元素,让看惯了家长里短、卿卿我我的观众感受到了如此的不同,为什么《黎明之前》能够这般地吸引人?带着对该剧的意犹未尽和满腹好奇,我们走近相关主创,探究其
期刊
以戴军、柳岩、谢楠、大左、沈凌、刘刚领衔的百城春晚主持团,一如既往在舞台上发挥其幽默、欢乐的脱口秀主持风格。此外,主持团还集体组成“神曲俱乐部”,将《忐忑》《我只是个传说》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另类演绎。而且搞笑的装扮、雷人的造型也成为主持人们对自己的颠覆。此外,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余位异地主持人也携手同登百城春晚舞台,表演了极具异域风情的歌舞秀。    “春晚”这两个字挺唬人的  节目录制空档,大左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