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探究

来源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ul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基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提出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中水资源利用技术的有效应用。为了进一步论证水资源利用技术的效率与可行性,通过模式构建的方式,层层论述该技术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中应用的具体步骤、措施,评价区域用水总量的控制实施效果,以期能为我国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起到实质性帮助。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技术;区域用水;总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2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042-01
  水资源属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但从我国发展现状来看,由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水体遭到严重污染,使得水资源的保护与水资源治理也成了现代社会最被重视的问题。如今,我国人口还在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但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日益加大,使得我国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基于这种现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与手段,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成为我国目前水资源优化控制工作中所面对的重点。
  1 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重要性
  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针对我国水资源利用、开发不合理的现状,提出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与效率的可行性措施,对促进我国用水的安全性、合理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便也成为了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的主要目标。在基于科学界定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环境、社会以及水资源四个方面为方向,合理应用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对水资源进行分配、开发、利用、调度与保护,并构建完整、系统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最终才能达到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目标。
  2 关于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研究方法
  文章认为,先要详细了解关于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研究方法,才能为后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有效实施及实施效果打好基础。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参考,总结归纳出三种常见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研究方法。
  2.1 模拟优化法
  采用模拟优化法计算区域用水总量,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模型对水资源调控及水循环进行模拟与优化,以辅助水资源总量控制指标方案的制定,以此来保证水资源总量分配的合理性,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更具说服力。
  2.2 总量分解法
  总量分解法是指利用前期对水资源的规划、评价,确定区域可供使用的水资源总量,之后再根据我国及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水资源的其他统计数据,将区域水资源总量逐级分解到各个低级别区域,最终分解至每一位用水客户。
  2.3 分析计算法
  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主要是指对水资源利用量的控制以及对水资源开发量的控制。水资源利用量中诸如农业用水总量、工业用水总量、耗水总量等指标,均可通过综合分析与简单计算来确定。而水资源开发量中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取水许可总量、地下水可开采量等指标,也可通过综合分析与相关公式计算来实现。因此,利用分析计算法研究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便可通过水资源已有的各项计算成果,结合对不同水资源特性的分析,计算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值。
  3 基于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
  3.1 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概念
  水资源利用技术是指依靠科学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并应用经济与市场手段,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而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概念,便是指在健康的水资源市场调节机制与水资源管理体制下,在既定的环境条件、技术条件与一定的水资源投入数量下,获得最大的产出能力,或是指在一定的产出数量情况下,所需要的最小水资源投入量。通过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以此来反映水单元在已有技术下的效率。
  3.2 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应用于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思路
  基于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思路,主要是指以行政区为取水单元,开展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思路可分为两个层次:其一,目标水量。指基于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下,对区域用水户现在的生产技术、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结构、投资能力、用水意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其是否能达到目标水量。其二,控制水量。指在区域范围内,遵循可持续性、公平性、有效性原则,严格按照资源配置准则和市场经济规律,应用各种技术措施与手段,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配置。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是指基于投入、产出的效率评价,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中,适用于具有明显投入、产出的工业用水与农业用水的效率测算。
  4 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模型构建
  4.1 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测算
  关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一为参数方法,以随机前沿分析为代表;二为非参数方法,以数据包络分析为代表。通过实际分析认为,非参数评价方法忽略了样本之间的差别,将不可控与可控因素都归为非效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在本次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测算中,决定采用以随机前沿分析为代表的参数评价法。
  4.2 区域用水目标水量测算模型构建
  构建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模型时,先要在大量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对常用水资源总量控制的研究方法做出深入了解,综合多种方法的优点,再结合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思路,构建区域工业用水目标水量测算模型与农业用水目标水量测算模型。
  ①区域工业用水目标水量测算模型。区域工业用水目标测算模型选择以超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分析法来构建,变量选择主要包括工业产值、从业人数、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生产水用量等,通过层层公式代入与模型构建,最终得出工业用水目标水量:
  ■Ait=TAitWAit,
  式中,■Ait代表工业产出一定条件下的最小可行水资源投入量,TAit代表第i个地区在时间t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WA代表工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投入。
  ②区域农业用水目标水量测算模型。农业用水目标水量测算模型选择以G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分析法来构建,投入变量包括劳动力、机械力、农药、化肥投入以下有效灌溉面积投入、农业用水量等,最终得出农业用水目标水量为:
  ■Ait=TAitWAit,
  式中各公式表达与工业用水公式表达相同。
  4.3 某市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实况
  以笔者工作所在地某市为例,分析该市用水总量控制实况。首先,先采用Froniter 4.1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获得该市工业用水与农业用水的随机前沿模型,再代入相应公式,评价该市2010~2013年工农业用水技术效率,通过对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测算结果可见,该市2010、2011、2012、2013年工业用水技术效率分别为0.615、0.733、0.770,农业用水技术效率分别为0.924、0.907、0.896,由此可见,该市工业用水技术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用水技术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相关资料的取证调查,认为农业用水技术之所以下降,可能与农业技术不断发展,节水技术却没有随之发展有关。根据文章对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定义与相关研究方法,将用水总量控制分为目标水量与控制水量,并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从而测算出区域用水目标水量,是比较准确和合理的,因此,也体现出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5 结 语
  文章总结了几点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研究方法,并探讨基于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通过区域用水目标水量测算模型的构建以及实例分析,证明基于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因此,建议将该技术在水资源总量控制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贵良,顾巍,谢文轩.基于虚拟水贸易战略的缺水地区用水结构优化研究[J].水利经济,2013,(1).
  [2] 徐春晓,李云玲,孙素艳.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用水效率控制[J].中国水利,2011,(23).
其他文献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电树枝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使用寿命。为了有效解决电树枝化的问题,需要对交联聚
摘 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道路的运载,城市道路的控制、管理、以及安全对于城市道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通过对通信管道的设计以及应用的探索对城市快速路进行分析,为更好的建设通信系统奠定基础。  关键词:智能交通;设计;通信系统;城市快速路;通信管理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076-02  通信系统是智能交通可以正常运行的保障,其
以页岩气富集的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和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调研对比了两者在沉积环境和成藏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定量分析了两地区的孔、渗、饱条件,从而为
摘 要: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网络技术、压缩解压缩技术的发展,网络摄像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视频监控的标志和核心设备。网络摄像机不仅可基于局域网实现传统的区域监控,而且能基于互联网实现远程监控。文章论述了网络摄像机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剖析了网络摄像机优于传统摄像机的优势。  关键词:网络摄像机(IPC);远程监控压缩编码算法  中图分类号:TN94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文章结合雅安芦山地震和文安地震,以其对震前震后重力变化的记录资料为基础,对地震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流动重力变化;雅安地震;文安地震  中图分类号:P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2-0079-02  地震是一种因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具有瞬时性,且破坏性极大。近些年来,地震频频发生,如2006年的文安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树
本文主要介绍了油基钻井液加PDC钻头钻井技术的高效运用,针对其对传统录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下的不同的录井手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并最大限度地排除油基钻井液对
摘 要:电力对于人类来说是不能缺少的重要能源,电力系统能否安全运行不仅同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也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提高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文章首先对电力运行中安全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接着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阐述了保障电力安全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对我国电力运行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电力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
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扩大油田项目建设势在必行,在扩建的过程,一方面要对项目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另一方面,还要对一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及时储存和处理,目的有
在电厂运行过程中,煤炭作为重要的燃料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减少,煤炭的价格也随之提高,而这对于电厂来讲,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其机组的运行成本。在这种形势下,基于节能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