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及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举措,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有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接下来,笔者将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浅析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培养信息型人才
   近几年来,“核心素养”这一词语非常热,在教育领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核心素养也引领着校园育人模式的变革,引领着各学科的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导向作用。世界经合组织核心素养框架将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类别,其中“互动地使用工具”包括“互动地使用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互动地使用科技的能力”。新加坡政府设置的21世纪技能包括三项,其中一项便是“沟通、合作与信息技能”。我国核心素养课题组确立了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其中第三点“学会学习”即包括“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这一核心素养成了多个国家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势在必行。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要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要让学生对信息化内容感興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全媒体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量都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已不是简单停留在浏览网页,网络聊天等层面。“将信息技术嵌入到传统的机械产品中”“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等,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及影响,以及简单的操作与应用,如在网上找到适合学生观看的简单的编程视频,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兴趣,随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简单的编程操作,使学生觉得编程并不是很难的内容,之后循序渐进地加深编程的难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掌握编程内容。
   2.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供有力的软件与硬件支持。笔者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如: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的硬件措施等。另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软件设施更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作为中学的一门必修学科,应得到重视。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使其具备学科专业素养与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另一方面,学校也应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供学生使用,除计算机必备的设备外,还可成立“PPT制作小组”“机器人小组”“编程小组”等,或组织相关的比赛,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
   3.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凡事脱离了实践的验证,皆是空想。信息技术要想在教育教学中很好地应用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要让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就要让学生不断的实践,让学生将信息技术与日常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在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也可以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班级生活当中去,如:让学生利用电子表格制作自己的学习计划,统计自己的考试成绩;班团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制作美篇;班会中,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等。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便会在日常的操作中自然得到提升,学生也能在活动中切实体会到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捷与便利。
   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相关的展览,或者举办比赛等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及能动性,在动手与实践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二、促进教学模式改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管理,那么,如何更好地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就值得我们探讨。
   1.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当中,应用到相关科研工作之中。如招生工作,年级、班级、新生注册、分班,教学计划制订,以及学生的成长信息管理,考试评卷、成绩分析等,还包括校园的人事、图书、财务等各方面的管理,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来完成。另外,学校的科研工作,项目组的成立,科研课题的开发与实践,数据统计,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教师们完成整个科研课题的过程也都需要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
   2.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同的教育阶段对于教师有不同的要求,在现在这个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就应该具有信息化能力。教育部在2018年提出教育信息化2.0的概念,许多学校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来,教师通过平台认真参与到学习中,并把所学付诸实践。通过平台中的系统学习以及教师的自发学习,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教师能力提高后,就可以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3.注重教育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改变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很多学校尝试了运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如“智慧课堂”“微课教学”等,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迎合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二月份,学生无法到校学习,各省市教育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实行网上教学活动,各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策略,调整了本校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有组织地开展在线授课,实现学校虽然春季学期延迟开学,但“停课不停学”,教育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学生。这使我们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疫情期间,各校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形成也为复课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无论作为学校还是教育工作者,都要跟上这种趋势,强化认识,不断学习,提高信息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其他文献
本报讯 为发挥“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对“项目”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全面开展家校(园)共育工作,日前,公主岭市召开了2020 年公主岭市“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经验研讨会,会议由公主岭市教育局主办,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承办。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刘云程,长春市装备与信息中心主任潘占宏、应用管理科科长穆德惠,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东北三省指导中心主任刘江南、吉林办
期刊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推动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习方式的迅速变革。无论我们在情感上、心理上是否接受信息技术发展影响下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到来,它的到来都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   一、学习方式的变化  疫情期间,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咸嘉小
期刊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精神,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习惯,日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斑马湖小学开展了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首先,学校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学校书记刘伟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美德。  随后
期刊
本报讯 近日,未来学校生态探索研讨会暨2020未来学校生态大会启动仪式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召开。会议期间,政企校研四方就“未来学校生態构建”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韩呼生,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南京金地未来学校总校长、人大附中原副校长肖远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民办教育专委会秘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现在,在教育普及和国民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等方面成就很大,但同时面临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突出问题。张家界市天门初级中学利用互联网,实施了关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课题调查研究。   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   1.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   (1)学习科目多,知识难度大   以张家界市为例,小学必学科目有十四门,初中必学科目有十六门,高中必学科目有十二门,学习任何
期刊
本報讯 为调动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探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对实验方法和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创新,近日,吉林省教育厅举办了2020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长春市8件作品荣获一等奖。   长春市各县(市)区及直属学校教师积极参与网上说课活动,15个县(市)区和17所中、省、市直属学校500余名教师参加,共推荐140件优秀说课作品。长春市教育局聘请专家对参赛作品逐一评审,最终选拔出30件优秀说课作品推荐参加省
期刊
吉林市永吉县教育局通过实践研究、精准施策,为师生推送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线上活动,使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  多平台实践研究,为行政决策提供支持   搭建学校“互联网+教育”平台。根据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教育局创建了全县信息技术教师在内的永吉县钉钉管理群,在群内接收并转达工作部署通知。管理群成员准备、收集学校和教师的相关资料,搭建学校网络教育“钉钉”组织架构,指
期刊
为保证线上教学的实效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利用教育资源平台,精心设计在线课程,全力保障师生综合运用优质在线学习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统筹部署,为线上教学做足准备   疫情期间,在汪清县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汪清县各学校全面开始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模式。教师授课主要以钉钉平台在线直播教学为主,教育局要求教师借助资源平台准备好优质课程资源,并情调在线学习资源要满足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学习需求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其中也包括学校。今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疫情的出现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顷刻间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习惯。各校教师在疫情中求发展,时艰面前不止步,创新教学模式,服務于自身的专业发展,打造了互联网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将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期刊
本报讯 近日,在《2019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发布会上,吉林市龙潭区教育局信息化教育案例成功入选。   龙潭区教育局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套简易教研直播方法,成功开辟了专递课堂。通过开展“名师1+x”同步课堂、“互联网+”初中语文学科送教下乡网络直播、乡村艺术课程网络专递名师课堂、“互联网+研训”中心论坛网络直播等,使教研活动常态化、規模化。同时,教育局积极探索优质资源规模化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