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美青和她的临终护理队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岛,仍有很多儿女排着队要把老人往这里推。这些被送出家庭的老人非但不哭天抢地,反而逢人便夸儿女孝顺,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地方叫四方区红十字爱心护理院,专门收住临终老人。
  一批没有被选出的优秀护工
  和以往无数个日子一样,院长谭美青今天仍是很早就赶来护理院——昨晚,她忙到1点多才回去——建院快10年了,她觉得应该举行一次优秀护工评选。为了这事,这几天她一直忙活着。
  起初,谭美青想着买豆浆机或者按摩仪作奖品,结果大家异口同声要奖状,这让谭美青纳闷极了。直到前几天,她在一个护工大姐家墙上看到一张20年前的生产标兵奖状,问起奖品的事,大姐说:“我们对老人好,是分内的事,从没想过要啥回报,奖励我们东西只会让心里不自在……”大姐的一席话让谭美青感慨万千,原来她们和自己一样“傻”!
  10年前,谭美青离职办护理院,亲友们都不赞同。就快退休了,趁着胳膊腿还好使,逛逛公园遛遛狗,带带孙子喝喝茶,这多好!偏去办什么护理院,侍候那些没几天可活的人,这不是自找苦吃吗?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她不仅把自己全部的储蓄和退休金全砸了进去,还没日没夜地在这里义务工作了近10年!
  谭美青跟人打赌,肯在护理院工作的姐妹,没有一个是冲着钱来的。因为护理院“经济危机”时,她们甚至主动申请少领工资。
  应该把优秀护工的名额留给那些“元老级”的护工。照顾瘫痪丈夫15年的刘嫂、守寡后还将公婆养老送终的张姐、将一个路边孤儿养大成人的胡大姐……这些站在身边的姐妹就像一堵墙,和她一起把护理院撑到现在。优秀护工的称号,她们当之无愧。
  但转念谭美青又想起年轻的赵芳、张巧。她俩曾是护理院的义工,大学毕业后留在这里工作。赵芳是淄博人,当初她要留在护理院工作,家人多番阻挠,急得她常在夜里暗自流泪。张巧面对周围人的指点和嘲笑,脸上经常挂不住,但始终不曾退缩。谭美青记得,有一次去查房,恰巧看到一个老人指着张巧告诉孙子:“看你以后好好学习不,不然也像她一样干伺候人的下贱活。”这句话就像鞭子一样抽得谭美青心疼,但张巧却像听不见一样,麻利地干自己的活。这优秀护工评选,还真不能落了她俩。
  就这样,谭美青把全院的职工前前后后想了个遍,越想越犯愁——哪个都优秀呀!想到最后,她决定把难题抛给病人及家属——让他们评选。两天后,选票收上来,谭美青傻了,每一张匿名选票上都“违规”填了至少5个人(要求不超过3人),而每层楼的护工也只有六七人而已,至于获奖理由,更是够出一本书了。
  难道这优秀员工选不出来了?既然这样,那就给每一位护工都发张奖状吧。“只要拥有一颗发自爱的心,每个人都是天使”。
  护工桑瑞珍10年三进三出
  桑瑞珍从胡同里慌张着走出来,她双手紧按胸前,面色沉郁,额头还冒着汗:怎么偏偏这么巧,让丈夫撞见了呢?
  桑瑞珍以前是翻砂工,现在是青岛市四方区红十字爱心护理院的一名护工。刚退休那会儿,她觉得自己就像头耕了一辈子地的老牛来到悬崖边,不知该怎么往前走了。有一天她去养老院看亲戚,帮着护工给老人喂饭、擦身,院长就留了心,第二次再来时,就鼓动她来这里工作。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伺候老人也是个行善积德的活,她二话没说,答应了。
  退休了又出来工作,儿子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刚工作没几个月,桑瑞珍就被儿子以看孙女为名给“逼”回了家。直到孙女终于上了幼儿园,当幼儿园老师的媳妇每天接送孩子,儿子实在找不出啥理由阻碍了,桑瑞珍才又重新回到了那家养老院。
  刚回去没几天,桑瑞珍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7床刘大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冠心病,加上腿部肌肉已萎缩,瘫痪了。其子刘先生看出母亲不太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想“挖”桑瑞珍回家照顾母亲。
  桑瑞珍不一般,刘先生在母亲入院第一天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当时母亲严重便秘,桑瑞珍知道后,马上戴上手套帮忙抠,连口罩都没戴。时间长了他知道,很多老人排便不畅都找桑瑞珍。只要她一来,母亲总是合不拢嘴。
  刘先生开出了每月2000元的工资,而当时桑瑞珍从养老院才领630元,可她还是拒绝了。原来,养老院还有另一个老人——92岁的张大娘“黏”着她,她不能抛下张大娘不管。张大娘患的是老年痴呆症,连儿女都不认得,可就是认准了桑瑞珍。喂饭、擦身、处理大小便全得她来做,要是哪天换了别人,她就会连续哭上半小时。自打张大娘来了养老院,桑瑞珍就算是休班,也会过来喂饭。
  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刘先生建议桑瑞珍把俩老人都带回家。看得出两位老人对养老院的不适应,桑瑞珍果真把自家的老院收拾了下,把两位老人接了回去。这一照顾就是5年多,直到两位老人都含笑九泉后,桑瑞珍才来到红十字爱心护理院。
  这里是个临终关怀点,收住入院的都是没几年好活的绝症老人,活儿自然比养老院更累。说来也怪,年近六旬又瘦弱的她,仿佛有使不完的劲,给老人翻身、抱老人洗澡,很多需要两个人配合做的活儿,她一个人就能顶住。
  丈夫退休后做起了管道工,整天忙得不着家,只知道桑瑞珍在护理院工作,但对具体内容了解不多,桑瑞珍因为怕丈夫反对,也一直说得轻描淡写。
  今天护理院的水管坏了,桑瑞珍做梦也没想到修理公司会派了丈夫来。当时她正在给18床的谭大爷擦澡,而老人当时正裸着身——刚开始做这行时,每当要给男病人擦澡、导尿,她都觉得难为情,但转念一想,这些耄耋老人不正像自己的父亲吗?心里也就释然了——等忙活完转头,桑瑞珍猛然看到了身后呆立的丈夫,丈夫一句话没说,扭头就走了。
  回家的路上桑瑞珍一直祈祷,丈夫是个明事理的人,一定会理解她的。回到家,丈夫还没回来,桑瑞珍开始淘米做饭。米刚下到锅里,丈夫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兜她最爱吃的桃。丈夫心粗,平时从不买吃的用的往家带,今天这是怎么了?难道是要。……
  晚饭吃得很紧张,桑瑞珍抱着碗连头都没敢抬。吃完饭,她正准备收拾桌子,丈夫却一把抢过来:“孩他娘,没想到你工作这么苦,以后家里的活我来干吧。”提心吊胆了一天,听到这句话,桑瑞珍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
  伤得久了心有时也会凉
  “我不吃饺子了,给她吃点吧。”“你三天都没吃了,给了她你会被饿死。”“没事,还是给她吃吧,别让她饿着。”这是刘奶奶和女儿的对话。刘奶奶今年95岁,患的是老年痴呆症。自从患上这病,她变得极为吝啬,但每次有饺子吃,她都要送给身边的护工,这让儿女们“嫉妒”不已。刘奶奶有个口头禅,就是每当有人问她吃饭没有,她总是回答:“哎,三天没吃饭了,这里不让吃。”可是再问她上午吃的啥,她却又能回答得正确,让儿女们既好笑又无奈。
  有些失智失能的老人,为了吸引子女的注意,也为了让儿女们常来看看,有时会故意说几天没吃没喝,甚至冤枉护工偷东西,可是并不是所有老人的家属都像刘奶奶的儿女那样理解护工,往往还没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对护工大吵大闹。每遇到这种情况,谭美青常急得睡不着觉,作为临终关怀点的工作人员,大家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老人们都能充满尊严地安详离世,而他们自己,有时候却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换不到。
  “离职办养老院,还不是为了钱!”很多人这样评价谭美青和她的临终关怀事业,甚至还有不少人费心指点:“索性多用些‘特效药’,把价格提上去。”对此,谭美青心里无比酸涩。有时看到电视上报道一些孤苦无依的重病老人,谭美青就会把他们接来护理院照顾,免费为他们养老送终,这本来是诚心做好事,怎么就成了求名求利呢?
  10年来,谭美青曾无数次想放弃,无数次想过甩手不干,可第二天醒来,还是继续去工作,“须臾都割舍不了”。10年来,谭美青和她的临终护理队共送走了700多位临终老人,让他们有尊严、满怀感激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其他文献
我年轻貌美,丈夫又黑又瘦,嫁给他是看中他老实、工作稳定。结婚十几年了,他一直对我很好。刚结婚那会儿,家庭条件不好,有什么好吃的他都尽着我吃。  丈夫话不多,事情都做得很好,但就是有个毛病,动不动就拉着脸。问他怎么了,也不说,反正就是拉着脸,过几天自己就好了。  丈夫为人老实,有机会也不会争取,十几年了,升职的事自然也轮不到他。终于,单位换了新领导,看他为人实诚、资历老,就给他升了个主任。一升主任,
期刊
一个小女孩赤脚在路上走。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脚上多了一双鞋。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A、有些惊喜,又有几分忐忑:这是不是真的?这鞋真的属于我吗?不敢声张,默默无声地继续赶路。不过,再无心思张望路边风景,心里被一个大大的问号占满。  B、非常高兴,一蹦三尺高,马上往回跑:“妈妈,我有鞋啦!我有鞋啦!”  C、试着走了几步,感觉又舒服又便捷,于是,振臂高呼,往前冲去:“我有鞋了!我有
期刊
2006年冬天,我参加一次书展。一个新锐女作家出场时,惊艳全场。她穿一身宝蓝色露背礼装,酷酷的话语十分简洁,细看比较平庸的五官在这种气场下显得高贵漂亮。我听她的名字很陌生,找地方翻翻她的书,果然和外形十分吻合——一个都市情感作家,文风华丽颓废。有型有派,我跟她展台的人说,对得起观众。  我戴着工作牌,可以走到更近的地方去。看了一会儿她的访谈和随后的签售,才留意到些别的读者看不见的事情:她在微微发抖
期刊
闲暇之际,我开始追寻年轻时的旅游残梦,乘坐过飞机在蓝天白云下自由飞翔,乘坐过轮船在碧波万顷中乘风破浪,更多的旅程是乘坐火车在大地上奔驰。  飞机的神速令我悚然,觉得世界如此之小,时间如此之快。舷窗外无边无际的白云如雪山连绵,如浪涛起伏,阳光把层层云朵镶上弧形金边,静静依附在碧蓝的空中——苍穹仿佛凝结,时空仿佛停滞。密封的机舱内,乘客被固定在各自的座位上,没有人说话,更没有心情闲聊。身心于悬浮中,真
期刊
4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没有忘记一个叫小曹的人。  小曹是我当知青时房东的儿子,那时才20多岁。他理着整整齐齐的小平头,见了大人先打招呼,见了小孩也先打招呼,整天乐呵呵的,干起活来从不知道累。  小曹的未婚妻叫月兰,他回乡务农3年后,想在国庆节结婚。为了给月兰买身像样的衣服,小曹找队长请假,说是要到郸城赶集。看小曹踏实勤快,为人正派,队长有意培养他当记工员,就让小曹公私两不误,顺便把生产队的枣红马在
期刊
女儿不爱读书,写一篇作文有时得花一天的时间,还前言不搭后语。我从书上看到一个专家的方法:孩子每读完一本书,而且读后能基本叙述出书的内容,就给她与这本书书价相同的钱。女儿如果因此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花上几百块也值呀。我准备试试。  这个诱惑让女儿双眼放光,她立即找来一本10元的儿童读物,像模像样地读起来,连饭也顾不得吃。看女儿头一回这样读书,我暗自欢喜。  还没到晚上,女儿就读完了。我让她给我讲述内
期刊
寿光市侯二村刘东强家添了大喜事:他被评上了“文明信用户”。去年6月,他将老人接到了自己宽敞的新房一起住,这一孝举在文明信用户的评选中,打动了评委。  这个称号在寿光竞争很激烈。在侯二村121户中,能当选的仅有包括刘东强在内的23户。当选不仅“够面儿”,荣誉的背后还有实惠——只要评上了文明信用户,到农商行贷款,利率会少10个百分点,而且还能优先获得贷款。也就是说,如果贷款10万元,一年下来将少付利息
期刊
80后“闪婚”“闪离”  聊城某婚姻登记处,1988年出生的王忠和坐在桌前摆弄着手机,1986年出生的许丽丽一言不发,他们青春逼人的脸庞没有表情。  “你们在这里签字吧。”工作人员说。  字签得很快,没有争吵,也没一丝哀怨,一段婚姻就在这无言的摆弄手机中结束了。  许丽丽和王忠和是经同学介绍认识的,半年后,父母资助在市区买了新房,2011年五一结婚。燕尔新婚有喜也有烦,由于俩人都不会做家务,就经常
期刊
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父母,独自或者是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和牲畜。  2009年秋天,贵州大旱,饮水都成问题,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  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那一片土地,还有他们孤独的成长。  编著者杨元松是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语文教
期刊
正当编辑部的维权活动搞得风生水起之时,小编接到了一位女读者的电话。  “编辑老师,我实在受不了了,我丈夫经常酗酒,回到家不分青红皂白就对我和孩子拳脚相加。我还能忍受,可是孩子只有4岁,他也忍心下手。有一次,我被打晕了,还是邻居把我送到医院的。我该怎么办呢?”  小编了解情况后,迅速给这位大姐支了几招。  第一,和丈夫平心静气地谈谈,说明严重性,晓之以理,争取以理服人。  第二,如丈夫还不改正,立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