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人员对这一新型病毒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它与亨德拉病毒有着十分接近的亲缘关系,这为探索病毒源头提供了线索。没多久,研究证实,一种叫做“黑喉果蝠”的蝙蝠是尼帕病毒的宿主。这种果蝠原先的栖息地被人类剥夺之后,就聚集在了养猪场附近的果园里。
在澳大利亚,也有一种新型病毒被发现,并被确定为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毒。这种病毒引起的症状与狂犬病十分相似,病人被蝙蝠咬伤后发病,至少已有两人死亡。狂犬病毒在人类中引起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
2006 年秋天,在秘鲁北部,亚马孙河流域附近,有11 名儿童被吸血蝙蝠咬后患狂犬病致死。而在1996 年,在加蓬北部的一个小村子里,爆发了一种被叫做“埃博拉”的传染疾病,在人类中引起的死亡率达到68%。后来,一位兽医学专家在当地捕捉蝙蝠并在它们的血样里获取到埃博拉病毒分子痕迹。
读到这里,人们一定会问:天哪,难道都是蝙蝠惹的祸?
有关专家指出,属于翼手目的各种蝙蝠是各种危险病毒的理想宿主。一些蝙蝠喜欢群居,它们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它们生育后代的数量很少,但对幼蝠十分溺爱。相对于一些体形较小的哺乳动物来说,它们的寿命属于比较长的。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蝙蝠是一种古老的物种,种类极多,大约占哺乳动物的20%。它们会飞,所以在世界上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各个大陆都有它们的落脚处。蝙蝠不仅平行地分布于世界各地,而且还垂直地生存于森林中的各个层面上,它们接触的不仅仅是用以果腹的果子和昆虫,它们能够上到树梢上晃来晃去,能够接触到生活在上到森林天蓬冠盖、下到森林地面上的各种其他物种,包括啮齿动物、食肉动物、蛇、猴子、黑猩猩、大猩猩以及人类等。
还地球生态以健康与平衡
在所有的病原体中,病毒是最可怕的。它们变异迅速,不怕抗生素,而且神出鬼没,引起极高的死亡率。非典、猴痘、狂犬病、埃博拉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黄热病、亨德拉病毒、流感、艾滋病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果要将所有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都列出来,那将是一份相当长的清单。
许多不为人知的病毒并非永远甘于默默无闻。正像捕食动物有着它们惯常的捕食目标,病毒也是如此。也正像狮子偶尔会换换口味,捕食一个人而不是一匹斑马,病原体的目标有时也会转移,而环境的变化也会给它们以新的机会。一种病原体从非人类的动物成功地转移 到人类身上,感染了人类,由此引起的疾病就叫做“人畜共患病”,也叫“动物寄生物病”,即能传染给人类的动物疾病,例如狂犬病和鹦鹉热。“人畜共患病”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澄清在禽流感、非典、艾滋病等可怕字眼构成的大字标题后面的生物学事实。有人预测,“人畜共患病”在21 世纪将成为被大量使用的一个词汇。

虽然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可能已经找到,但还是有许多问题未能得到解答。例如,埃博拉病毒是如何从宿主身上逃逸出来的?勒罗伊说,“我们不知道是不是直接从果蝠传播给人类的,我们只知道它们是直接从死亡的大猩猩传播给人类的。”还有,这种病毒是如何变异和进化的?为什么在刚果和加蓬发现的埃博拉病毒品种对人类的杀伤力如此之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生命周期有多长?它向大猩猩和黑猩猩的传播机制是什么?病毒是如何影响人类免疫系统的以及如何进入人体的?等等。
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非常困难,因为它不来则已,一出现就来势凶猛,感染者能否存活几天内就见分晓。每次爆发受袭人数都不是太多,而且通常都是住在偏僻森林地区的人,这些地区远离医院和医学研究中心。病毒在局部地区爆发,一旦得逞,很快又在森林里消声匿迹,就像惯于打游击战的战士一样,研究人员只有耐心等待病毒下一轮的爆发。但是,没有人能够预见埃博拉病毒下一次现身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一切取决于病毒自身。
多种病毒的宿主蝙蝠
人们至今犹记,非典风波过后,牢笼中果子狸那双惊恐万分的眼睛。广东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在提交的报告称,在研究非典初期,研究人员在中国南方动物市场发现了感染病毒的果子狸,但此后再未发现新的携带病毒的果子狸,说明它们并非非典源头,可能只是中间宿主,将病毒间接传染给人类。那么,究竟谁是非典“主犯”呢?
如今,科学家追根溯源,重审此案,终于抓获非典“主犯”之一——蝙蝠。国内病毒专家进一步证明了蝙蝠与非典的渊源。有研究证明,中华菊头蝠携带大量“类SARS”冠状病毒,它们才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之一。
事实上,蝙蝠正成为许多人畜共患病的病毒宿主。例如,蝙蝠逃不了与狂犬病的干系。有研究证明,狂犬病毒已在众多陆地食肉动物间建立起一个稳固的传染网络,其中包括蝙蝠。研究还表明,蝙蝠与埃博拉、亨德拉、尼帕、猪腮腺炎等病毒都有染,它们保持自身无恙,却可能在摄食过程中将带有唾液的果肉碎块吐到地上,感染其他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