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数学文化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ly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本文首先对“微课”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概述,然后阐述分析了数学文化课程的特点以及将“微课”引入数学文化课程中的策略。
   关键词:微课;高职高专;数学文化
   一、“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在英国T.P.Kee的一分钟演讲以及美国LeRoy A.McGrew的60 秒课程基础上,正式提出“微课”(micro lecture)这个概念,并运用于在线课程。2010年,我国佛山市教育局举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小学“微课”评审,“微课”首次引起中国大众注意并获得广泛关注。2012年《中国教师报》推出了“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优秀参赛作品近9000节,近千所高校参加。
   “微课”的主要载体是教学视频,教师把一个具体知识点的讲解拍摄成短视频放到网上,学生可以观看并下载相关的素材课件,也可以给教师留言反馈,产生互动。教师之间在网上对“微课”也可以进行互动点评。所以,“微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移动互联新形势下的多样性、交互性与及时性。具体说,它有以下特点:
   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就是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教学内容精彩扼要。教学主题突出,教学设计围绕主题,指向明确。
   2.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0分钟以内,更便于学生吸收和消化。“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用户可以随时在线观看,也很方便保存到各种终端设备中,反复学习。
   3.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是在网页上将微课视频、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作为模块进行结构化的组合。这些模块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扩充性,可以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和完善。
   4.制作容易,适用广泛。“微课”视频可以由教师在黑板演示,摄像机拍摄完成,这种方式对器材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形式上还是黑板和粉笔的组合,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另一种方式是目前较多人采用的,就是录屏软件加ppt或绘图板,这种制作“微课”视频的要求比较简单,一台电脑以及相关软件即可,操作上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微课”的使用也比较灵活,可以用在课前预习、课中演示与课外知识的扩展,也可以使用于教师和学生间的交互、学生的问题答疑、教师的教学反思或是教学同行间的观摩交流等。
   二、“微课”在数学文化课程中的应用
   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重视专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更要重视素质文化教育。数学文化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结合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数学文化课程的特点,将“微课”应用于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将新课的预习与课后的拓展做成“微课”
   数学文化课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授课对象范围广,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修这门课程,授课的人数多,往往一次课有100~200个学生。授课对象的基础差异巨大,对课程的追求也不相同,这就增加了教师上课的难度。如何选择教学资料,如何进行深入浅出的课堂授课,让学生听懂听会,都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问题。
   将“微课”融入高职数学文化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新课的预习做成“微课”,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启发学生进行预习。大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在课外通过信息渠道获得的知识,与课堂的教育影响具有同等作用,且课外信息能帮助和强化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另外,通过“微课”这种形式,课程的重点难点都可以进行事先演练,基础稍差的学生通过反复的学习,提前解决难点,上课时基础差的问题也可改善。
   我们还可以将课后的拓展做成“微课”。为实现教学目标,照顾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课堂上通常不允许对知识点做太多的拓展。这对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是“意犹未尽”的,这时教师可利用“微课”对内容进行充实加深,提供给有需要的学生。
   2.用“微课”讲一些精彩的数学故事
   数学文化课是在文化这一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讨论数学的发展、作用和价值,从历史的、文化的和哲学的高度鸟瞰数学的全貌。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那么我们也就不知道到哪里去。而且“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所以,我们要讲一讲数学的历史。数学历史悠久,数学人物与数学故事众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数学家对真理的无限追求。而课堂的容量毕竟有限,所有的故事都讲,所有的数学人物都介绍是不现实的。用“微课”这种形式延伸课堂的思绪,多讲一些精彩的数学的故事,多介绍一些伟大的数学人物,可以使数学家的精神激荡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3.用“微课”介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数学文化课讲述数学与各种文化的交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理解当今世界的一把大钥匙,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它,同时也讲述其他科学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数学与其他文化内容是互相交融的。这就带给课程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微课”的选题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我们可以介绍数学与艺术的关系,设计关于黄金分割、射影几何、分形几何的预习微课,视频的制作中可以采用大量养眼的色彩与图画,给学生以视觉冲击。那么,学生自然就会慢慢产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比如,我们可以介绍数学与音乐的关系,设计制作关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背景知识、傅立叶分析等“微课”视频,向学生介绍从古代到现代数学在音乐研究、音频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4.借助“微课”更新教学内容
   数学的分支众多,每个分支都代表了人类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理性求索。文明只有拥有理性的精神,才能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而个人也会因为理性精神,才能经历否定之否定,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所以,我们在数学文化课程中设计一些和直觉矛盾,但细推却合理可靠的内容,用以阐释数学的理性精神。比如,我们会介绍博弈论的简单知识,而“微课”拍摄一段由学生自己表演的“囚徒困境”视频,引入“合作”还是“背叛”的思考。在课上,我们还会展开“无限次囚徒困境”程序比赛,让学生主导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我们还会定期在学生中做调查,调查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将这些内容整理更新到数学文化课程体系中,并把一些新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发布到公共平台上。每个学生,无论选课或是没有选课的,都可以观看、学习。这样才能够切实把握这个年轻人群体的脉搏,用他们的语言说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吸引他们,引领他们。
   三、小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将“微课”应用在数学文化课程中,是发展的需要,也是趋势的必然。“微课”的目标明确,能够切实解决教学上的具体问题,满足学生针对性的学习;“微课”的短小精悍,符合碎片化的学习趋势,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微课”的即时互动,让师生间、教师间充分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随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一定会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岩.“微课”在高职高等数学中的应用及推广[J].职业,2015(2):144-145.
  [2]张顺燕.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J].数学通报,2005(1):4-9.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项目来源: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研立项课题:微课程在《数学文化》课程中应用与实践(课题编号:JYLX2015043)。
  作者简介:陈舒(1980- ),男,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蒙药十三味红花密诀丸对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鼻粘膜中ICAM-1,VCAM-1,TLR4,NF-kB p65表达情况的影响,从分子免疫角度探寻蒙药十三味红花密诀丸对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为了维持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化石燃料在工业革命后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能源支持,但由于其数量有限性和燃烧污染问题迫使人们开发可代替的清洁能源。氢能源由于其在地球上储备丰富、形态多样、热值高、利用率高、燃烧产物无污染等特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大量研究。在现有制氢技术中电解水制备氢气是效率最高,并且可持续的方法。由于电解水制备氢气的过程由两个
<正>~~
期刊
<正>国土资发[2008]17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
冬泳对健康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李雪丽,孙志广(佳木斯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佳木斯154002)周宇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机关医院)芦俊华(双鸭山市岭东煤矿职工医院)1994年我们对16例长期参加冬泳的健康
本文分析总结了就业能力对工科院校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阐述了高等学校土木建筑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详细论述了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方
本文在明确慕课的含义和教育价值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慕课之于食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和实践途径,希望为食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