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伞的意外几率比起汽车意外还低,我们连汽车都敢坐,为什么要害怕飞伞呢?”
2006年胡润百富榜于上海公布后,颇为吸引眼球的是,该榜前10位富豪中,仅有两人不涉足房地产业,有6位的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业。中国房地产商这一年来财富的增长速度确实惊人,或者说,社会财富正以更快的速度向房地产富豪们转移。当这些上榜大佬们神采飞扬或沾沾自喜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另一位并没登榜的地产大亨——万科的王石。
王石老巢也在广东,不过如果把他与如今坐拥165亿元资产的广东首富朱孟依相提并论,人们谈论朱孟依的,可能是其在地产界的翻云覆雨,而对王石,则首先津津乐道其攀登珠峰、探险南极的爱好和近乎另类的个性。然而这似乎一点也不能阻挡万科的光辉——从1988年到2005年的18年间,万科股价增值115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1%,并屡获“最受尊敬的企业”的盛誉。
“放手”赢得丰盛人生
“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关系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进程的青春年少式的拒绝。”
这是王石最为欣赏的一段外国探险者的自白。
王石是从50岁开始登山的,至今已经完成了“7+2探险计划”,也就是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极点的极限探险活动。迄今,全世界仅有包括王石在内的10个人完成了此项计划。
或许是王石太善于在媒体面前营造一种健康的感觉,太多人不会想到,其实王石颇具娱乐色彩的运动生涯是由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开始的。
1995年夏天,他的腰椎生了血管瘤,压迫到神经,不可以躺,甚至不可以坐,经常会痛得缩成一团。医生甚至告诉他,马上要准备动手术,否则将下肢瘫痪。他当时脑子一片空白,第一个反应竟然是要去西藏,要去看看珠峰。
之后的一两年,王石率领的万科,和大股东屡次在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上发生冲突,而且胳膊拗不过大腿,好胜的王石其实心情不算好。到了1997年夏天,王石终于咬咬牙,放下手头上不是很顺利的工作,同山友结伴进藏,目标——珠峰大本营。回头再看,那次旅途的艰辛和颠簸,远远超出事先的想象。
下山之后,回忆那50多天的旅程,自万科创业以来几乎没有休假过的王石感触良多,对他的改变也显而易见。登山、摄影和滑翔伞等等新爱好的出现是表面的,而更深一层来说,那一次远行,让王石对于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思考。自此,他逐渐由房地产公司的第一线工作后撤,思考更多企业发展战略的东西,按照他的说法,就是5年10年后的事情。他开始作为万科形象代言人更多地出现在公众面前。1999年,王石干脆抛开了万科所有的公司事务,只保留了一个董事长的头衔,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登山探险等活动中。
万科企业文化之中,一直强调的是丰盛人生。在创业初期,王石和年轻员工们在宿舍打“拖拉机”,1993年开始打桥牌,1994年,万科公司每周两天下班后专门组织员工练习网球,那时候王石大量阅读,津津乐道的是汤恩比的大历史观,吃饭只点凉菜,再要两碗面。深圳体育馆附近那家东北老大娘餐馆,成为四十出头的中年王石运动后的第一选择。
不过,1997年后的王石,已经找到了更加能够发挥他个人创意和热情的运动方式:
“珠峰大本营驻扎着各个国家的登山队,就像一个国际村。这些外国登山者多是业余的,他们有自己的职业,像金融家医生律师教师等。登山只是一种业余爱好、乐趣,令人称奇的是,一些登山队还把登珠峰和滑雪、飞行伞运动结合起来。我亲眼见到身着飞行服的英格兰登山队队员在大本营上空操纵彩色飞行伞翱翔……从西藏回来后,我的兴趣点又发展到飞伞滑雪。 ”不仅仅是自己飞伞,王石还带动十几岁的儿女也飞伞。他的理论是,飞伞的意外几率比起汽车意外还低,我们连汽车都敢坐,为什么要害怕飞伞呢?
一次记者采访,本来胸有成竹地问,你这么多户外活动,一定是家里很理解很支持吧?王石的答案则又把对方晾在了一边:担心肯定有的,也说不上很支持,但是成年人做事情,还是有分寸的,自己想去,衡量过安全系数就去了。不一定硬要家庭很理解很支持才行吧。
“暴躁硬汉”能屈能伸
曾几何时,王石在万科有“暴躁硬汉”之称,也不乏雷霆大怒的故事,而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对着媒体,也可以很尖锐地抨击“谁抛弃了深圳”太矫情太无聊。但在另外一方面,1980年代起就用国际惯例来作为公司准则的王石又很开放。
有一个相熟的记者给王石做了一篇几万字的人物扫描,说“写完你看看吧,那么长的东西,怕写错什么”。王石则说:“看不看都可以。你写错了,可能是我的口误,按弗洛伊德的理论,口误才是真正的心理世界,事后修改的就不是原汁原味了。”
事实上,王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脸上时常也会出现一些不耐烦的神色,而且表达也会很坚决,不过,他一定会耐心地给记者把一个问题解释清楚,而且很详细。
直到1999年,王石还是没有呼机,也没有手机。原因很简单,他不喜欢。事实上,熟悉他行踪的人,要找他也并不难。
现在的万科作为大公司,每年要有很多社交应酬。王石的原则是,能够安排的尽量安排。
虽然一向被认为是桀骜不驯和不善于处理政府关系,但是王石谈起他所理解的政府官员来说却自有一套。 “我接触的政府官员大致分三种类型:倾听型、讲演型、倾听讲演混合型。年长的部、省一级官员大多属第一种,而副省级以下又春风得意的属第二种,精力充沛有抱负但大权还不在掌控之中的则属第三种。”
某次,和某位级别不高的官员一起饭局,席间,对方嘟嘟囔囔起某件与万科的摩擦。王石二话不说,喝了一杯白酒说是致歉。宴会后,王石很沉重地对大家说:“你们看,我以前从来不喝酒,但是这个事情我们理亏,所以我认了。你们都要好好想想。”
那一年,深圳某主管城市建设的官员落马,一时间风声鹤唳,有人见到王石还穿得像花蝴蝶一般到处露面,忍不住问,你怎么还在外面?没有出事?王石当下就顾盼自雄地回答,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问。很令你失望,我确实一点事情都没有。随便调查!
事实上,王石最为骄傲的事情之一就是自己的财务状况。从来不怕别人调查,身为上市公司老总,也从来不和庄家联系,好几次有人捎话给王石,说一起在市场上合作合作,都给他硬邦邦地顶回去。旁边的人听见了,有时候也劝他是不是和缓一点,他反而正色道,你们说说他们能够干些什么?
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号称要把万科收购把王石赶走的人,大都已不知道了踪影,而王石,依旧在对着媒体大谈特谈万科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