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红松的造林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松是一种珍贵的树种,被我国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红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小兴安岭山脉及长白山地区,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红松。红松的利用价值比较大,其木材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材质柔软,不会轻易变形,可用于制作一些家具或办公用具等木制品,也可满足建筑工程等方面的需要。本文针对红松的生长习性、育苗、造林技术等进行了分析。
  1、红松的生长习性
  红松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生长习性,由于红松主要生长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因此其对自然灾害具有比较强的耐受性,而且对极端天气和土质条件同样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红松最适合在气候适宜、略为干旱的山坡地生長,对地势低洼、土质潮湿的地方不太适应。但成年的红松抗寒性比较强,在寒冷的大小兴安岭山区,红松可以自由地生长。红松的主根发育较慢,侧根比较发达,对土壤的渗透性和排水性有比较高的要求。红松林的自我防护能力较差,易受到森林病虫害的袭扰,因此应加强红松资源的保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2、红松的育苗方法
  (1)采种
  红松的球果7月中旬以后就不再生长,进入种胚内部营养物质的发育阶段。不同的采种期,会导致种子质量指标的不同,种子的千粒重、出仁率有很明显的差别。采种早了,球果鲜重大,但出仁率低,质量比较差。红松种子的出仁率在9月中下旬会达到最高值,因此采种时间可选择在9月15日到9月20日,可保证种子的千粒重、种子的成熟度,可采到高质量的种子。用此时采集的种子进行红松树苗的培育,种子本身具备了足够的营养物质,可以满足培育壮苗的需求。
  (2)种子越冬催芽
  种子采集后,选择地势较高、干燥背风的地方,或者是半阴坡或半阳坡的地方,挖掘出深150厘米,宽100厘米的催芽坑,在坑的底部铺上一层30厘米厚的湿沙,催芽坑准备完毕。应首先将种子进行消毒,用药液进行拌种或在药液中浸泡种子3小时左右。然后将一份种子与3份湿沙均匀地掺混在一起,填入催芽坑中,种沙厚度在100厘米左右,上边留有20厘米的空间用细沙填满,最好堆起较高的土堆。填埋的时候应插上若干作物秸杆,以便于种子透气。越冬后的第二年春天可将种子取出,此时的种子如果有近50%开裂,就可以进行播种。萌动较差的种子,可放置在阳光下,进行翻动晾晒,会促使种子开裂。
  (3)育苗播种
  育苗地应选择在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育苗播种应在春季进行。将苗床设置为南北走向,床宽120厘米、床高15厘米。用条播或者撒播的方式播种均可,播后覆盖厚度为2厘米左右的床土,并浇水压实。
  3、红松的造林技术
  (1)选择造林地
  红松的造林地应选择在缓坡的山地上,而且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便利,土壤最好为微酸性,这样的地方将有利于红松成活并健康生长。过陡的山坡旱地或常年积水严重且排水不良的地方不适宜进行红松造林。
  (2)造林的密度
  造林密度可根据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及造林的目的来确定,如果造林地的环境条件比较差,土壤薄而且干燥,只能培育小径材,因此种植的密度可以大一些。如果造林地的环境条件较好,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就可以适当稀植、进行小密度造林,用于培育大径木材。
  (3)造林树种的配置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应营造以红松为主要树种的混交林,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红松的抗病性,而且可以保护林间的土壤。可以与红松进行混交林营造的树种比较多,如果在地势比较平坦湿润的地区,可以与水曲柳混交。在土壤比较肥沃的半阴坡或半阳坡的地方造林,可以与黄菠萝、紫椴等混交。在山地阳坡进行红松混交林营造,可以选择与桦树、杨树等混交。可以采取带状混交或块状混交的方式,杨树和桦树可以作为带状混交的树种,黄菠萝、紫柳、水曲柳等可以作为块状混交的树种。
  (4)造林地整地
  秋季是造林地整地的最佳时间。红松造林可按照带状或块状进行整地,首先将造林地上的杂草、枯木、灌木丛尽量清理干净,带状整地可以整理出带宽60厘米左右的造林区域,边整地可以边造林。这种整地的方法适用于造林条件较好的新采伐迹地。
  (5)树苗的栽植
  红松造林一般应在春季进行,用穴植法进行树苗栽植是比较常用的造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林可以确保其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树坑的规格要根据树苗的规格确定,一般可按照直径50厘米、深60厘米的规格。树坑挖好后,将红松树苗垂直放入坑中,然后进入填土,填土的过程中应注意轻提树苗,这样做可以保证树根系在坑中舒展,不至于窝根。填满土后将土踩实,然后浇一次透水。
  4、病虫害防治
  红松常见的病虫害有落叶病、树皮象病和叶蜂病等,一旦发生以上病虫害,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落叶病发生后,应及时将病落叶清除树林并进行烧毁,将病树伐除,以减少侵染源。同时喷洒敌克松或波尔多液,防止病菌传播。树皮象病发生后应及时将病树伐除,并将迹地清理干净。成虫比较集中的时候,可以喷洒杀虫剂将其杀死。叶蜂病对红松的幼林和针叶危害较大。防治叶蜂病应采取人工和化学药剂结合的方法,4、5月份进行人工捕杀,6至8月份将落地虫茧收集起来烧毁,同时喷洒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药液。
  由上可知,红松是东北地区的珍贵树种,扩大其造林面积不仅有利于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掌握造林技术,不断提高造林水平,对于扩大红松的造林面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154200黑龙江省萝北县森林消防大队)
其他文献
【正】 一、问题的提出与争议江陵原为楚船官地,春秋时为楚之渚宫。至于江陵这一地名之最早出现,过去仅知始于汉。1975年云梦秦简南郡文书《语书》出土,确定江陵为秦南郡属县
期刊
众所周知,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1990年美国因肝衰死亡达27000人,其中10%为急性可逆性肝衰.我国每年死于急性肝衰的人数远大于此,传统的内科治疗仅20%有效,近年来虽有用
【正】 新都战国木椁墓(以下简称新墓)是目前四川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年代较早、规模较大、出土遗物较丰富的一座墓葬,它体现了多种文化因素,对于研究巴蜀文化与其相邻文化间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人才队伍水平直接关系到行业发展的前景,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关系到各省市地区农业平均生产水平的发展,必须引起农业科研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从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希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最早由Lawrence[1]于1949年发现,作者从对某一特定抗原有明显皮肤反应的供体采集白细胞并制备白细胞抽提液,然后将抽提液注入无皮肤反应或免疫
专题地图具有主题明确、内容针对性强、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能够根据事件的表达要求和用户的使用偏好进行专题设计,已经在地质、海事、军事、工商业等自然、人文地理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专题图内容、尺度、表达方式等方面个性化程度高,并缺少固定的制图规范,导致专题图设计制作中标准不一,缺乏必要的规则约束,成图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制图者的知识背景、对制图对象的掌握程度以及地图设计的专业能力。在当前保障任
调查了上海白莲泾沿岸世博园区段生长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并对3种大型挺水植物的氮磷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莲泾沿岸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主要有芦苇(Phragmites c
分析了石化企业当前防雷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先进的防雷技术与产品,对防雷接地系统与接地、工程电子信号系统的防护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城市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