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富豪”严介和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wudai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介和因为在2005的胡润富豪榜上高居第二,被人称为中国财富圈内最大的黑马,而颇受大众的瞩目,又因为落榜本年度福布斯富豪榜而成为颇富争议的人物。严介和的太平洋建设虽然在公众中知名度不高,但却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它也是唯一一家拥有国家公路和市政工程两个总承包一级资质的民营企业。拥有10万名员工,是中国就业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严介和常常出语惊人,从来不吝惜对自己的赞美。他由一个教师到国内知名的企业家,身价125亿,仅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创造了积聚财富的神话。在严介和神秘的面纱后面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黑马富豪”的发家史
  
  严介和的创业史可以概括为三次跳跃。
  1986年,26岁的严介和离开中学教师的岗位,去当地国有企业当临时工,进入了商业领域。1987年,在国有企业打了一年工的严介和自信已经摸到了企业经营的一些门道,便开始承包当地的乡镇企业,自己当起老板。然而他真正的第一桶金却来源于1992年南京绕城公路中的一个仅值30万元的桥洞项目。当时这个项目已经被转包了五次,但严介和本着“吃亏是福”的中国传统思想,硬着头皮接了这个项目。
  为了能够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了“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经营思想,仅用了不到正常工期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项目。之后,南京绕城公路的主管部门将严介和的公司列为指令性分包对象,并将其建筑队管理费用由之前工程款的4%下降到1%。最终,严在南京环城公路上做到了2700万的产值,净利润达到800万元。这便是严介和的第一次跳跃。
  2002年底,严介和开始了第二次跳跃。太平洋建设获得了两张通往财富的黄金通行证,国家公路和市政工程两个总承包一级资质。当时恰值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太平洋建设一口气重组整合了31家国有企业,实现了1360%的惊人增长速度。
  2004年7月1日起,严介和开始了其第三次跳跃,正式启动其全国战略,以BT方式(承建方以全额垫资的方式来进行基建,在项目完成后将其所有权和运营权转交给政府,而政府通过分期付款来偿还项目资金)运作基建项目,以江苏为主战场进而旁及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涉及资产超过2700亿元。
  目前,太平洋建设集团下辖工程、工业、投资三大集团以及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五大区域分支机构,成员企业多达115家。形成了以公路、市政、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为核心产业,同时从事机械、新材料、化工、陶瓷、建筑、地产等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太平洋集团的网站上这样写道: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心梦可以达到。太平洋建设人再一次憧憬美好的未来:2010年,集团营业年收入600个亿、纳税30个亿,再重组2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打造5家上市公司,整合5大产业;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吸纳万名高素质人才;塑造100个亿元富豪、1000个千万富翁、10000个百万富商;建立5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科研院所,创办一所一流商学院……
  
  中国管理水平最高的企业家?
  
  “我就是中国管理水平最高的企业家。到现在为止,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事。” 严介和曾说:“商学院的教育都是失败的,中国90%的管理学教授都不懂管理。” 他自视甚高,对下属却亲和平易,他的张狂,也颇有可爱、质朴之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身上还带着泥土的芬芳”。严介和认为自己比一般的人优秀,而且从不掩饰。原因是自己从小出自书香门第,并且受到非常严格的教育。
  他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狂妄而又低调,常常语出惊人,实际行事却又中庸、保守,喜欢勇猛突进,又会根据现实情况把握分寸。但在管理方面,严介和却的确有他独特的见解。
  严介和在吉隆坡举办的“2005年最有影响力的华商”的评选活动中作的一个题为《致力于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企》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他心目中的“国企”是指“国人企业”,其核心内涵是“私有公用、私营共有、权力公众化、资产社会化”。他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企”,产权必须明确,产权要共有,要大家共用。同时,产权必须私营,才能保持活力。要摒弃家族制和家族化。
  “在太平洋建设,没有一个我的家人,没有一个我的亲人,没有一个我的战友,没有一个我的同学,没有一个来自我老家的老乡。”太平洋是严介和的家长制企业,却并不是他的家族企业。在太平洋里,不仅没有一个严介和的亲戚,他也没有作出让第二代接班或者担任公司高管的安排。仅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严介和的特立独行和独特眼光。
  在太平洋的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在严介和遇到了人才缺乏的问题。由于亲手培养的高管人手不足,他尝试引进“空降兵”,包括公务员、过去做过企业的和学院派三类。对于识人,严介和很相信自己的眼力,并且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看人要看风格,不是不看道德——道德是内在的,只有风格是外在的,所以要察人于其微。”
  收购ST纵横后,令其起死回生的三把火,堪称严介和“知人善用”的大手笔。在就职演说上,这位董事长出乎意料地宣布:“下面我会换三任总经理,请大家支持我。”他任命的“纵横国际”第一任总经理蔡渊,37岁,改革派,一上任就烧起了“猛火”,大刀阔斧地对27个子公司进行精简,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员工关系却处得水火不容。
  接着,他换上原本在“纵横”工作过的孙建国,这个稳健派温良恭俭让,烧的是“温火”,让员工气顺心平下来,“瘦身”计划顺利完成。第三任总经理凌卫国是发展派,烧的是“恒火”,突出主业,加强新产品开发,提高核心竞争力,寻求国内外同行的全面合作。2004年年底,ST纵横销售量激增44%,资金回笼103%,企业步入良性发展时期。
  
  严介和的财富态度
  
  严介和,具有125亿的身价,本年度公司销售收入将超300亿元,在2005年胡润富豪榜上高居第二,却无缘2005年福布斯富豪榜,这使人们大感惊讶。为什么严介和上了胡润富豪榜,而没有上福布斯富豪榜呢?
  面对人们的疑问,严介和如是说:“因为去年胡润已经把我评上去了,排名比较靠后,所以没有太在意。今年胡润在我们公司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我们也做了充分的沟通,所以自然没有办法,今年还在榜上。胡润的排行榜本来要把我排第一,但我坚决不同意,希望排在后面,但胡润还是排在第二了。”严介和提前向记者表示,明年胡润版富豪榜他还是不会排第一,而对于福布斯排行榜,他会继续不上榜。
  “我没有必要上富豪榜,我们做基础设施行业,不需要太多眼球关注。到今天为止,我们没有做过一分钱的广告。与零售企业富豪的广告和眼球效应不一样,这些对于我们只有麻烦,耗费了我们的精力。”严介和袒露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的心路和感受。
  这位财富黑马说自己追求一种“财富如水,上善如水,厚德载物”的境界。
  胡润说,在国外,富翁达到1000万美元就可以满足你的生活方式了,只要你不买了游艇撞坏在岸上,基本上一辈子够花。而严介和说,自己人民币1000万元都不需要。他说自己坐飞机从来没有坐过公务舱和头等舱,现在和两个儿女、保姆等几代人住在一个170平方米的按揭楼房中。“老房子,住了许多年,一家人住得很温馨,我很有感情,我只要在南京,一辈子我都住在这里,我很满足。”
  “钱,我已经看得很淡了。” 严介和说,“这么多年,我做得这么辛苦这么努力,挣的就是一个名。”他喜欢被别人、被社会认可的感觉,“商场就是我的竞技场,我是那种想要、也一定能拿金牌的运动员。”
  他认为企业家是既优秀又苦难,既可爱也可怜的人,他们能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委屈和苦难——就像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样,“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不怕被冻死,也要卖个好价钱。
  “商界里的人分为3种境界:资本家、实业家和企业家。资本家为钱,实业家为公司,企业家为社会。” 言谈之间,严介和总是强调自己企业家的身份,“这是最累的,也是境界最高的。”
  事实上,严介和也在实践着他的财富思想。2004年,严介和提出稀释股权,目标是把自己100%的股份稀释为25%。今年,他将把自己40%的股份赠送给手下的250名骨干;明年第四季度,再向25个公司高管赠送余下的25%;到2007年,余下的10%送给核心的5名管理者。
  现在,严介和已经开始逐步放权,逐渐淡出公司具体业务的管理,“从举足轻重,到可有可无的角色。”然而,因为在企业里不可替代的作用,严介和依然是太平洋的核心,而这种局面在短时间里依然不会改变。严介和已经决心以渐变的方式退出,他宣布2008年退休,将企业完全交给年轻人。
  严介和是个传统的人,他的梦想也根植于传统。“其实,做一名权威的讲师才是我的正道。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教书育人,干企业20年,我算是走到了一条超常的路上了。” 严介和笑道。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分析了玉米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主要是针对玉米早期、中期、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的,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工作,掌握管理要领,对玉米种植进行科学管理,对于促进玉米产量的不断提升,促进玉米品质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  关键词: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是我国常见的粮食品种,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在很多省份的种植面积都很大,对我国
期刊
摘 要:在国际、国内市场经济急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与关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帮助城市经济实力良性增长,并促进经济市场继续朝向可续发展方向进步,一方面能够保持经济水平的稳定,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也能够调整各公司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制度,建立公司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实现公司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 要:仿拟是修辞格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在学术界被研究得比较多、比较深的一个辞格。文章从仿拟辞格本身研究、仿拟辞格语用研究、仿拟辞格的认知本质、策略、机制以及仿拟辞格中外对比研究等四个方面,对目前仿拟辞格的研究做综合性阐述、总结。  关键词:仿拟;辞格;研究类型;综述  仿拟不论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还是在专门修辞格论著中,都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种修辞方式。仿拟是自古就有的,但作为一种修辞格被提出
期刊
摘 要:如今的韩国电影在本土成功站稳脚根,走向世界成为电影标杆型国家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韩国政府积极的电影政策是其飞跃的外部因素,但从电影内在发展上看,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韩国电影自身的发展尤为重要,而重中之重的是韩国电影母题元素的选择,尤其以近几年来的年度十佳电影来看,温情元素的运用成为韩国电影成功游走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是近年来韩国电影突飞猛进的重要内因。  关键词:韩国电影;温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市场逐渐实现了国际化。外商的大量进入给中国企业发展和产品出口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冲击。而最大的冲击不是来自外国商品的涌入,而是来自国外品牌的涌入。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  品牌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产业、区域或国家)生产组织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能力 、营销服务能力、 市场占有和开
期刊
嘉宾: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高级经济师董保霖、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李光斗、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教授吉姆.利奥陶德、同方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朱志平、华北制药集团董事长刘寿文、江苏隆力奇集团董事长徐之伟,小天鹅集团副总裁徐源等  主持人:零点调查董事长袁岳    主持人:浙江省工商局局长曾说:品牌是企业家人品的表现。我个人很同意这句话,但从专业上来说,我不太同意。企业的品牌最终
期刊
摘 要:随着土壤微量元素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含量及影响因素凸显出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客观实际分析了采土及化验方法,并根据实践经验,探讨和研究了结果。  关键词: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影响因素;研究  作为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掌控,并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一、
期刊
嘉宾:皮埃尔·米拉博(Pierre G. Mirabaud)  瑞士银行家协会主席;瑞士美宝银行董事局主席;瑞士联邦政府资金和经济工作组组长;瑞士联邦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吉田亘(Wataru Yoshida)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执行董事  宗庆后娃哈哈集团总裁  主持人:郭铭 瑞士美宝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瑞中投资管理限公司总裁   孙鹏浙江卫视主持人  承办方:瑞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期刊
我们中国民营企业这些年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怀着对中国民营企业这样一种敬意和尊重之情来到这里,真心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能促进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下边,我想围绕着品牌问题讲四个部分。    实施品牌战略的基本形势    我认为,我们现在实施品牌战略面临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关头,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四个方面发生着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在这
期刊
民企的盛会,思想的盛会。2005年11月4日至6日,杭州城里到处熙熙攘攘着关注财富、关注中国经济和民族品牌发展的人们——第三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的召开,无疑是这个月里中国企业界最令人瞩目的盛事之一。  峰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共同主办。一向关注和支持民族品牌发展的《华人世界》,是这次惟一作为承办单位的媒体,并承办了其中的“品牌与投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