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课堂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ezh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倾向,这些倾向干扰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影响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我们提了多少年的老话题了,可是,我们不难看到,时至今日,在我们的许多课堂上学生还是“主”不起来。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由被动地听讲转化为主动地学习,由教师身边的“侍从”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则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关键词:学生主体;课堂教学;生本课堂
  随着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起色,农村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然而,在多年的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倾向,这些倾向干扰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影响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一、当前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弊端,表现为:
  (一)、“学生主体”的虚假
  “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我们提了多少年的老话题了,可是,我们不难看到,时至今日,在我们的许多课堂上学生还是“主”不起来。整堂课的教学还是由教师操纵着,教学步骤基本上是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环节进行。应该说,这种“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做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关键是提问的内容是课前由教师设计好的,先由教师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传统的“教学提问法”与新理念下的“问题教学法”虽然都是围绕问题进行教学,但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大不相同,前者“质疑”是为了“解惑”,目的在于学懂知识,而后者重在培养发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不难看出,拥有课堂提问权力的仍然是教师,学生基本不能自主提出问题,而且问题的答案明确唯一,多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的“问题教学”说到底仍然是“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文本为中心”,学生虽参与了问题的讨论,但他们依然未能处于“主体”地位。一节课里,教师生拉硬拽地让学生学习,牵强附会地回答自己准备好的问题。
  (二)、课堂讨论的泛化
  课堂讨论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某些老师却把这一重要活动当做了课堂教学的“调味品”、点缀物,以致为讨论而讨论,甚至把这一过程放手变成了学生自由交谈的“闲聊”了。表现为无节制地放纵学生的“你的理解”“你的理由”,表面看上去,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侃侃而谈、各抒己见,实质上,系统而完整的课堂教学却被碎片化了,被肢解了,课堂教学的中心被弃置了。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实质与要求
  (一)、转变师生角色,构建“生本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由被动地听讲转化为主动地学习,由教师身边的“侍从”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则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他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学习和发展空间,要从“台前”退到“幕后”,从旁来组织、引导、点拨,以帮助学生、鼓励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悟。
  “生本课堂”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學习。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我要参与,我要发言,我要提问,我要补充,我要学”。要呈现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的局面。
  (二)、回归真我课堂,去除靓丽浮华
  语文特级教师孙建锋曾执教过一篇小学课文《只捡儿童多处行》,在他的教学过程里,我们悟出:好课一定是回归真我的课。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真教,学生是真学;教师是真会教,学生是真会学;教师在真教的同时也真被教,学生在真被教的同时也真在教。这样的课堂,意味着教师善于动用真气教孩子求真知、做真人;意味着教师真正把孩子视为了课堂的主人;意味着教师不刻意粉饰门面,不丧心悬挂招牌,不谋求话语霸权,不追逐世俗功利,而对人类核心价值有着虔诚的尊奉,对道义与良知有着不懈的吁求,对“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有着坚强的守护。
  三、勇于践行新课程理念,打破传统教学的藩篱
  (一)、坚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身为一线教师,我们务必牢记: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对学生倾注浓厚的人文关怀的过程。只有怀着仁爱之心,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你才会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引领着学生探奇觅胜,让学生驰骋飞翔,而不是“唯我独尊”,我“主”课堂。
  (二)、把握新课程理念,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确实听过这样的课。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后,马上要求小组讨论。即刻,四人一组、俩俩对头探讨起来,教室里顿时一片嗡嗡声。每个小组成员都你一言、我一语,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声“停”,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小组代表发言时,张口便是“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看法是......”。而没有发言的同学闭口不语,根本不去听同学在说什么。
  从表面上看,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老师的放任、学生的随意、教学的低效,大多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怎么样。应该承认,老师为了创新课堂教学,将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入课堂,是想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但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为,第一,小组合作前缺少独立思考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主动。第二,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甚至是为讨论而讨论。第三,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较随意,有些不需讨论的问题也讨论,有些需要讨论的问题,但时间不充分,学生还没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显而易见,这类小组合作学习是对课改精神的误解。北师大肖川老师说过:“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要在这几个方面做足功夫:一是合作要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需要,再展开合作才有价值、有成效。二是把握小组合作的实质性意义。即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三是下要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总之,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才能真正用好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才能打造出适合学生发展与成长的新课堂。
  愿我们耕耘在农村教育这片沃土上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审视自己的教学,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探索寻觅、抒发情感、表达心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简介:张美,女,1989.3,汉族,辽宁绥中,本科,英语二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既生长,教育既生活。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中展开的,生活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在幼儿期,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在其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玩、交往、探究等活动之中发生着、进行着。幼儿有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幼儿通过在生活中实际地与成人互动,与同伴争执或合作,感知接触真实的物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质量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初中英语作为中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前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促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引领下,能够自主的展开问题的探究,并借助数学的相关知识信息,强化对数学的分辨能力,构建数学的知识模型,具备数学的实践分析能力与创新意识,在脱离教师的辅助下,依然可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的完成数学的探究,学生们小学时期进行自我的成长与查漏补缺,不断的建立数学的终身求知意识,在成才后才能够以高效的数学活动精神报销社会,成为我国发展需要的人才,小学时期虽然数学的知识还较为浅显
期刊
摘要:小学作为最初的义务教育阶段,对人的影响很大,因此班主任应当全力培养和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本文将对此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生;人格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世界的认知不够充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成长道路上可能会遭受到多方的干扰,且对这些干扰的善恶难以辨认,所以对小学生良好健全人格的塑造就成为了我国小学班主任需要关注的问题。自教育业长期发展以来,如何健全小学生人格的问题也日益摆
期刊
摘要:赏识教育的开展对于幼儿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尊重、鼓励、相信孩子,发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树立自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好赏识教育艺术,在教学中注重运用赏识教育,对幼儿积极引导和正面评价,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赏能力,还要注重家园联合。  关键词:赏识教育;幼儿教育;应用  引言  赏识教育是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方法,
期刊
摘要:加授蒙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跟纯蒙授的蒙语文学科也不同,是给一部分失去母语(蒙古语)的汉语授课的学生加授的一门蒙古语学科。因为他们没有学习蒙古语的语言环境,所以教授这門学科时必须使用更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让他们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本人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出适合一年级学生更好的学习加授蒙古语的方式方法。比如花式读法、制作图片、对话、字母卡、课件、做游戏、做手工、拿实物讲解法和情境演练教学法等
期刊
摘要:“走班制”教学就是在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情况下出现的,通过对教学理念的有效的转变,引导教学从过去的标准化转化为多样性,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学习探究,对各种教学科目进行分析,选择自己所认可的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自身素养能力的教育培养,当然这种教学改革也对班级管理的模式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走班制”与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现状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研
期刊
摘要:小学教师在教育德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增强了目标性。因此,小学教师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內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刻,因此,小学阶段应着重注意学
期刊
摘要: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有限,语文教师就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语言美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用美丽的语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展开探讨。  关键词:语言美;初中语文教育;教师素质;教学语言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编、译等语言文字能力及让学生们认识我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在教学过
期刊
摘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教师要努力探寻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性,为教学效果创设相应的教学氛围。课堂导入部分应该言简意赅,用时恰当,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特定课堂形式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之中,从而轻松走进音乐课堂。  关键词:高中音乐;导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