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联合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糖尿病高危足45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益气温阳通络法对糖尿病高危足(Wagner分级为0级)患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项症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降糖、降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益气温阳通络法,加用自拟益气温阳通络汤。观察周期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PCT、hs-CRP、TNF-α、IL-6水平及单项症状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CT、hs-CRP、TNF-a、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各单项症状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药联合益气温阳通络法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糖尿病高危足进展到皮肤破溃、坏疽等,符合现代医学“未病先防”的理念。
  【关键词】 益气温阳通络法;西药;消渴病;糖尿病高危足;炎症指标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3-0114-04
  中医学称糖尿病足为“脱疽”,其在大于5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的年发病率高达8.1%[1],截肢率高达5%~10%,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2]。晚期糖尿病足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产生了基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临床对于糖尿病足的诊治非常重视[3]。结合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从改善循环、营养神经、介入治疗、坏疽严重者截肢等方面提供了众多治疗方案,但上述糖尿病足治疗方法均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其预后,故预防糖尿病高危足(按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0级者,即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进展到破溃、坏疽,探索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显得尤为重要[4]。笔者临床从业过程中应用西药联合益气温阳通络法,自拟益气温阳通络汤治疗糖尿病高危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90例,所有患者年龄在35~70岁之间,病程在5~25年之间,体重指数波动在21~28kg/m2,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 例。对照组:男21例,女 24 例,平均年龄(50.78± 8.76) 岁,糖尿病病程(10.95 ± 2.06) 年; 体重指数(25.78±2.86) kg/m2;治疗组:男23例,女22 例,平均年龄(51.27 ±9.36)岁,糖尿病病程(10.45 ± 2.36)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5.45±3.08) 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 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1995 年[5]; Wagner 分级为 0级者;症见:不同程度的肢体冷凉,麻木、疼痛,双下肢畏寒怕冷,喜加衣被,痛温感觉减退或消失或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足部皮肤颜色改变,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制定[6]:①患足冷凉、麻木、疼痛;②行走后足及小腿肌肉酸痛,间歇性跛行;③皮肤干燥无光泽,或发亮变薄,皮下肌肉萎缩,趾甲增厚脆裂;④跌阳脉或太溪脉搏动减弱;⑤全身可伴有畏寒怕冷,周身乏力,大便不成形等;⑥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涩。符合①②④中的两项,及③⑤⑥中的两项即可。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基础干预前提下,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生产厂家: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33006,规格:3mL/支×1支/盒)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mg×30片/盒)100mg/日,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58,规格:10mg×7)10mg/日,甲钴胺胶囊(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315 规格:0.5mg×50) 0.5mg 3/日营养神经。三餐前血糖控制在4.5~7.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6.5~11.1mmol/L。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通络中药口服,给予经验用方益气温阳通络方:黄芪20g、山药15g、仙茅12g、杜仲10g、丹参12g、牛膝15g、蜈蚣5g,石斛12g,每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各半空腹温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无病例脱漏。
  1.4 观察指标 ①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s-CRP、PCT、TNF-α、IL-6。②各单项症状疗效的比较。
  1.5 疗效评价 参考卫生部制定 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 拟定。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下肢或足部发凉、麻木、疼痛症状消失;症状积分下降1 分以上。有效:下肢或足部发凉、麻木、疼痛程度减轻;症状积分下降1 分以上。无效:下肢或足部发凉、麻木、疼痛程度无改善;症状积分无变化或上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据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CT、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CT、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PCT、hs-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各单项症状治疗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中医学将糖尿病足归属于“脉痹”“脱疽”的范畴,其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阴阳亏虚,标实在于湿热、痰浊、淤血等[7-8]。《医宗金鉴》曰:“未发疽之先,烦渴发热,颇类消渴,日久始发此患。”消渴虽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若病程日久,阴伤气耗,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这也为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糖尿病高危足提供了科学依据。方中炙黄芪可通过改善内皮祖细胞的功能而发挥对消渴病并发血管损伤性疾病的保护作用[9],改善由气虚导致的血淤,筋脉失养。《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怀山药具有“补中,益气力,长肌肉”的功效。现代研究[10]表明怀山药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仙茅辛散燥烈,补肾阳兼有散寒湿,强筋骨之功。《海药本草》曰:“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益阳”之功效。可见仙茅症对糖尿病高危足之肌肤冷凉、双下肢乏力等症状。杜仲《名医别录》曰:“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证对患者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因淤血贯穿消渴病发病始终,故本方中加用丹参、牛膝增强活血化瘀之力。牛膝治痿痹,补虚损、壮筋骨的作用尤佳。蜈蚣为血肉有形之品,善走窜,通达内外,通络止痛之功显著。“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加用石斛阴中求阳,此外与丹参共同制约仙茅、杜仲等辛温燥列之性。上述药物群煎,共筑益气温阳,通络止痛之功。
  有研究[11]证实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各种并发症发生之前均有炎症因子参与了细胞及组织病变,其中炎症反应紊乱是导致糖尿病足破溃不愈合的主要原因[12]。血清PCT与糖尿病足患者的预后相关,且呈正相关,即PCT水平越高预后越差[13]。IL-6可诱导炎症因子如TNF-a的释放,肿瘤TNF-a又可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IL-6,而IL-6介导的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14-15],故此为一个不良循环圈。Hs-CRP水平可以反应炎症的强度[16]。此外Hs-CRP也是一种炎症因子,亦参与了动脉硬化形成的过程,体内水平高低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17],炎症反应紊乱和动脉硬化共同促进了糖尿病足的进展。现代医学[12]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血管、神经、体内代谢紊乱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缺氧缺血条件下神经细胞发生变性,约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8],此外有研究[19-20]证实,糖尿病足患者体内红细胞在非酶化糖基化作用下聚集性明显升高,微血栓形成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故内科常规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班,营养神经为基础治疗。本研究采用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能调脂稳斑,甲钴胺营养神经。此外控制危险因素如控制血糖能改善体内代谢紊乱,防止高血糖对血管、神经的损害。
  本研究针对糖尿病高危足的发病机制,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调制稳斑改善血管状态,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通络法,无论是在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PCT、Hs-CRP、INF-α、IL-6、证候积分比较及各临床症状单项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西药联合益气温阳通络法可有效的降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症状,提高治愈率,延缓了糖尿病高危足足级间进展,是对现有治疗方案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JIANG Y,WANG X,XIA L,et al. A cohort study of diabetic patients and diabetic foot ulceration patients in China[ J]. Wound Repair Regen,2015,23(2):222-30.DOI: 10.1111 / wrr. 12263.
  [2]王友杰.桃红四物汤合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4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205.
  [3] 蒲蔚荣,刘香春,都增强,等.降糖通脉胶囊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73 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33):182-185.
  [4]劉瑞霞,崔德芝,阎小燕,等.中药内外兼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足(早期)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0):1-3.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5.
  [7]葛晓东,刘龙彪,陈秀琴.中药内外合治糖尿病足32例[J],江西中医药,2010,38(11):36-37.
  [8]戚纪周.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胰岛素与654-2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7):52-53.
  [9]李芳怡,陈永华,徐寒松,等.徐寒松教授运用黄芪治疗消渴病临证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 28 (16): 75-77.
  [10]张翀,杨化冰,王平,等.邱幸凡运用山药-水蛭药对治疗糖尿病括要与发挥[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1(25):36-38.   [11]刘陶,房臻,杨东,等.炎性及脂肪细胞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及在产褥期的变化[J].中华妇科杂志,2012,47(6):436-439.
  [12]徐松明,许晓华,孙云鹰,等.硫辛酸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1):909 -911.
  [13]UZUN G,SOLMAZGUL E,CURUKSULU H,et al.Procalcitonin as a diagnostic aid in diabetic foot infections[J].Tohoku J Exp Med,2007,213(4):305-312.
  [14]万瑛.糖尿病足患者血清IL-18和IL-6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2018,28(5):447-449.
  [15]陈立立,胡仁明.2 型糖尿病发病的炎症机制[ 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4):248 - 251.
  [16]JAMES S,JHANJI S,SMITH A,et al.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tic accuracy of scoring systems,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and plasma biomarkers: a single-centre observational pilot study[J]. Br Anaesth,2014,112(3):491-497.
  [17]杨茜,张海雄,韩雪梅,等.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5(3):18-20.
  [18]孙淑娟.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J].吉林醫学,2014,35(5):948-949.
  [19]张洁,赵亚宁,魏丹.糖足康对糖尿病足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河北中医, 2013(11):1646.
  [20]宋晓坤,金鑫.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 7-8.
  (收稿日期:2020-12-14 编辑:徐雯)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培养涉及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这对目前以院校培养为主的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将西医院校教育与中医师承教育体系有机融合,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精髓是我们探索的方向。有效传承文化精髓,坚守正源是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方有融汇与创新。因此,我们将基于名医经验传承的经验方开发运用到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中,以期对完善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模式提供新的参
【摘 要】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清肺宽胸理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13例,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觀察组联合中药清肺宽胸理气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呼吸力学指标[吸
目的:分析蒙药冬葵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以及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对蒙药冬葵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实施详细分析,用面积归一的方法计算各峰号的相对含量,用计算机数据系统检索质谱图,并参考有关文献进行详细的人工分析。结果:通过对蒙药冬葵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分离了24个成分。结论:蒙药冬葵果挥发油中含有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
目的:明确藏药五味麝香丸与香乐软膏外用药是否能使痔疮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方法:对接诊的确诊为痔疮的18例患者采用藏药五味麝香丸与香乐软膏外用药治疗并明确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内服与外用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4.4%(17/18),其中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藏药五味麝香丸与香乐软膏外用药应用于痔疮治疗可减轻痛苦,操作简便无副作用,可作为手术外的首选保守疗法大力推广。
【摘 要】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进行Meta分析。方法:研究者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7月1日。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个RCT试验,共6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评价蒙药哈塔嘎其-19的急性毒性及皮肤刺激性。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予75%乙醇及低、中、高剂量的哈塔嘎其-19,给药14 d,观察3 d。12只大鼠随机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造模后大鼠背部两侧予哈塔嘎其-19和70%乙醇,观察72 h。结果:各组大鼠无急性中毒表现,各组腺体分泌、呼吸、饮食、体温、体质量、排泄物等比较无明显差异,皮肤刺激分值为0分。结论:哈塔嘎其-19经皮给药对大鼠无急性毒性及皮肤刺激性。
目的:研讨慢性荨麻疹采用当归四逆汤结合蒙药药浴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咪唑斯汀基础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条件辅用当归四逆汤与蒙药药浴治疗,持续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用药时间的皮损状况和血清CC型趋化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皮损状况评分(风团大小、数目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鹿茸是一种传统名贵药材,在我国民族医学中应用广泛。在中药学中,鹿茸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脱疮毒的功效,朝医学中鹿茸为“太阴人”的补益要药。鹿茸的化学成分复杂,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鹿茸具有保护心肌损伤、促进骨骼生长、保护肝脏、促进生殖功能、保护神经等作用。本文对鹿茸在朝医学和中医学中的应用特点及现代药理学作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