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c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中下旬,被誉为“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四川稻城迎来初秋。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山、由绿变黄的草原、深绿的森林、金黄的青稞地,风景宜人,美不胜收。这方富有生机的土地将稻城人躬身收获的侧影定格在金色的季节。
其他文献
2013年初,H7N9禽流感给畜禽养殖业带来了毁灭性灾难。大连远行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不仅克服困难,更是逆势而上,在大连庄河投产的祖代肉种鸡场填补了辽宁省祖代肉种鸡场建设空白。  大连远行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于去年底和今年6月,分两批从美国安伟捷家禽育种公司引进爱拔益加(AA+)祖代肉种鸡3万套,年可生产父母代种鸡160万只以上,6月末就已经开始对外提供父母代种雏。  肉鸡产业是大连市
期刊
“吐鲁番葡萄”驰名中外,是新疆瓜果乃至中国农业的名片。为延长“吐鲁番葡萄”上市周期,破解其产地售价长期处于低水平这一瓶颈问题,吐鲁番地区采取调整品种结构、加强标准化管理、发展设施葡萄、推广一年两熟、发展精深加工业等具体措施,把鲜食葡萄上市周期由以前的3个月延长到了半年以上,丰富了“吐鲁番葡萄”的品牌内涵,增强了“吐鲁番葡萄”和“吐鲁番葡萄干”的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巩固了葡萄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期刊
眼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种植的15万亩棉花经过科学管理喜获丰收,预计总产750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该团棉花加工厂对新棉做到快收、快轧、快储,力争在12月初结束新棉加工工作,在确保新棉质量的同时保证植棉户获得最高经济效益。
期刊
晶莹剔透、甜味诱人的葡萄最易受到蛾类的“侵扰”。 8月9日上午,在浙江省天台县九穗儿生态种植园,主人葛凌腾向笔者展示了他的“厨艺”:“既然它们喜欢吃甜品,我就为它们制作一道‘美味’。”  葛凌腾准备了一批糖、醋和酒,倒入大容器内,不停这地搅拌,现场弥漫着股股奇怪的味道。葛凌腾说:“这就是‘糖醋液’,专门给蛾类享用的。”  保证葡萄生态安全,葛凌腾可谓是用尽了心思。他不单自制“糖醋液”,还投入6万元
期刊
福建省寿宁县凤阳乡1000多亩晚熟巨峰葡萄全面采摘上市,每公斤以14元价格被福安客商预订收购销往浙江温州水果市场,畅销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大超市,深受消费者青睐。近日来,商贩云集,争购葡萄,每天销量都在3万斤以上,果农沉浸在幸福的丰收喜悦中。  8月28日清晨6点,笔者来到凤阳官田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采访看到,果农拉着一车车葡萄送往销售点收购,收购商正在过秤、分拣、包装、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福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怎么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从上述两段论述中看,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有效供给,另一个是竞争新优势
期刊
9月17日,湖北省崇阳县铜钟乡铜钟村村民潘义华,爬上柿子树采收着一个个又大又红的柿子。“我家4亩柿子基地,今年摘下了4000多斤柿子,卖了1万多元。”丰收的喜悦从高高的柿子树梢间大声传了下来。  铜钟素有“柿乡”之美称,磨盘柿是该乡传统特色产业。在磨盘柿开发过程中,该乡按照“一轴两圈”发展思路,即以境内青山水库东干渠为轴心,在东干渠沿线的清水村、马桥村、铜钟村、独石村新栽种了柿子3000多亩;以铜
期刊
今年上半年,我国蛋品加工业克服了H7N9禽流感疫情的不利影响,行业保持平稳有序发展,营业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  行业发展特点  (一)总体运行平稳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蛋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6亿元,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行业平稳有序运行表明,加工是分散行业风险的有效方式,也是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蛋品加工行业发展对稳定整个蛋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今年上半年,我国畜禽屠宰及加工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生猪供应充足,牛羊肉供不应求;进口大幅增长,出口持续下降;肉类屠宰与加工设备的自主创新与研发呈现良好势头;受“速生鸡”及H7N9禽流感病毒事件影响,禽类屠宰及加工行业受到重创;肉类掺假售假问题集中曝光,猪肉价格持续波动需加强关注。  一是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禽类加工业增幅下降。规模以上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5%。其中,牲畜、禽类屠
期刊
成都市温江区富农蔬菜合作社于2007年8月由张绍发等5人发起成立,专门从事蔬菜种植、销售及相关业务服务,短短的6年时间里,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核心成员180人,带动农户1000余户,种植基地规模由当初的380亩发展到2000余亩,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合作社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创立提升品牌、平抑蔬菜价格、带动成员共赢的目标,不断对传统的蔬菜种植销售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采取了“蔬菜直销配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