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ddK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指多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与综合利用等。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它能逼真的模拟出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形象化的实例,架起直觉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桥梁,创设训练发散思维的情境等,从而促进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创新”的学习环境,将数学教学环节设计成一个“创新”的过程,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创新”氛围中。
  1创设实践环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二年级的教材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盲目的接受,死记硬背,难以理解,不会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教师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创设一个“虚拟超市”的情境,利用网路,让学生进行“网上购物”。学生兴奋不已,都迫不及待地想做网上“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自己可以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盘称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经额。也可以是顾客,任意地购物,但要注意节约,有计划地花钱,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高潮。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接触了生活实际,还学会了网上浏览和网上购物的知识,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可以通过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2创设情境环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六年级数学《圆》一课在探讨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安装在圆心位置这一问题时,教师借助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下载了一个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一片绿色的草地,一只小猴子坐着一辆安装着方形车轮的车,在音乐的伴奏下开始前进。只见小猴子被车颠簸的一上一下的,学生们哄堂大笑,教师则借助信息技术接着趁热打铁,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什么小猴子会感到颠簸呢?是不是车轮没有棱角坐在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呢?境中有趣,趣由境生,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紧接着教师又出示了这样的画面:小猴子坐在安装着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随着音乐驱车前进,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又一次出现使学生在开心、恢谐的情境中兴致盎然,由“趣”到“思”,学生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不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了这一现象,而且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车轮做成圆形的,在滚动的时候,因为车轴安装的位置就是圆心,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可以始终保持不变,这样车子在前进时,就会保持平稳,所以车轮要制成圆的。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看屏幕:一只小猴坐在安装了圆形车轮的车上,唱着歌平稳的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了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直观的解释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
  又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运用课件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种对称的实物、图形,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直观的感受,弥补了生活中见识的不足,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围绕教学内容,整理有关的直观图片运用信息技术几种展示在学生面前,弥补学生生活中见识的不足。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了思维的活跃,也就燃起了创造性思维的的火花。
  3直观形象展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想象,之后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真实的内容验证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再通过口语表达展示自己的情感与想象,使思维更具深刻性,广阔性,独特性。
  如:在数学《角的认识》一课,从实物中认识角的环节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先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独立找角,看谁找的准,找的全,然后同桌交流,在集体汇报时,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脱去实物中角的外衣,看看角的真面目,从而抽象出角。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是角,这样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物为切入点,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找角,感知角,建立角的表象,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抽象表达,使思维更具深刻性与逻辑性。
  又如:在数学《分数的认识》一课认识四分之一时的过程。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在校园中有一块正方形的空地,其中四分之一要交给咱们班同学来绿化,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这块正方形空地的四分之一表示出来吗?
  接着用课件出示了方法:(1)折一折,用你手中的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2)涂一涂,折好后,用彩笔画斜线涂出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3)涂好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的。看谁的动作轻快,方法新颖。之后教师借助实物投影展示课学生的不同分法。教师没有就此结束而是接着用课件补充了学生没有想到的不同分法。这时老师又抛出了问题:“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中,得到的一份的形状不同,大小相同吗?”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验证。最后让学生自己准确规范的语言说出结论: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大小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同一图形的四分之一形状可能不同,但大小相同。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考的状态,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课件的展示验证和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4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认识正方体后,教师课件出示两三个展开图,让学生想能否拼成正方体,再通过剪、折、粘,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验证。再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想象,试画展开图,看一看你能画出多少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让学生汇报交流,在汇报每一种方法时教师都用课件演示学生汇报过程,这样学生表达与课件的动态演示相结合,给其他学生以视觉听觉相融合的感受,这样理解的更透,而且在学生汇报演示的同时又一次次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学生又想出了新的办法。
  课件出示10种正方体展开图:
  以上多种方法,说明通过课件的动态的演示,给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表象,产生积极活跃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培养。
  总之,新课程追求的是师生间心理、情感层面上的接触和心灵的拥抱。在关注“人”本身的今天,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赋予了教育尤为广泛和深刻的时代内涵与价值。网络化教学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个案身份  姓名:娇娇(化名)  籍贯:湖北宜都  年龄:15  性别:女  地点:学校  个案的问题行为  无心向学:上课不专心,不听讲,搞小动作,缺乏兴趣,不完成作业,学校成绩下降。上课时不服从老师管教,周日不愿意上学,不喜欢上的课就跑到画室画画,一心考美术特长生,文化课不想上。  待人不友善:行为霸道,不顾他人感受,自己爱怎样就怎样,经常跟班里同学起冲突,跟家人吵架。  沉迷网络和追星:放假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新的形势下,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就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上下功夫,切实做到说和做相统一、实与活相统一、独唱与合唱相统一、过程与效果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用过健全和加强政工组织建设、完善“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和量化考核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化 方式方
期刊
一篇好的文章是人的思想与生活的际遇碰撞出的火花,然后再经笔尖绽放出来的。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找准着力点,在着力点上做好做足功夫。  一、积累素材,丰富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的积累,撰写出来的作品即使有再美的外衣也会显得空洞,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优秀的文章一般主题深刻、情节生动、描写细致、抒情感人、说明准确、议论严密。然而,这些无不要归功于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没有写作素
期刊
小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秦岭山将这个小镇三面围住,只有一条泥泞小道,通向远方的大城市。  那些年,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无所事事的妇女,三五成群,屁股压在阳光上面,背靠着秦岭山,嘴巴像拴不住的裤腰带,不时冒出这个小镇上最新的时事新闻。不是谁家的媳妇跟谁跑了,就是哪村的哑巴和傻子睡在一起,再要不然,就是哪里的村花跟了个四十岁的老光棍……  我就长在小镇里。在这样的小镇中,见证了二叔和那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本文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及研究、实践,作一
期刊
夏夜的天空,繁星点点。山村的孩子,笑容璀璨。这是爱的家园。  高爾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我怀揣着孩提时的梦想,历经三年的千锤百炼,终于给了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正式走上了幼教之路。  三年以来我默默坚守在乡村附属幼儿园,
期刊
【摘要】音乐可以说是贯穿了人一生的载体它无时无刻不干扰着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初始的音乐教育就是以小学教育为基础的。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态结构。所以,在当今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就必须体现出一定的艺术群体意识。  【关键词】音乐美感;完善空间;环境创造  前言:音乐是一种优美的艺术,音乐教学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育,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然而在众多的导向中怎样展示出音乐的独特性,实用性
期刊
摘 要:词是我国古代韵文的一种形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又称曲子词。词的音乐性特征使得它和精于歌舞音乐的歌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词在宋代达到繁荣,其中歌妓群体对宋词也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她们在与文人的交往中促进了词的创作,在对词的演唱中推动了词的传播,同时也影响了词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歌妓;词;传播;风格  歌妓在人类历史上起源很早,可上溯至先秦女乐。宋朝时期,歌妓制度较为稳定,歌
期刊
【摘要】科学方法是探究的工具,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得出科学结论的保障,更是探索未知领域进行创新的手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实现学生智力发展与知识体系建构之间的平行与同步。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知识点、方法线、系统面三个角度谈谈生物科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  【关键词】科学方法;隐性渗透;显性提升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
期刊
从我多年担任班主任的经历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才能读懂的书。普通学校的孩子如此,特校孩子更是如此。  前年秋季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培智一年级班主任的时候,我还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多年普校和特校的工作经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思考,综合的考虑就问题不大。刚接手的这个新班有十二个学生,女生的总体情况还好,五个男生,情况非常糟糕,其中有两个患有癫痫病。刘某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