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刑到独立成罪:高空抛物罪的实体认定及程序选择

来源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破除通过“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规制高空抛物行为而引起的“罪不配罚”的弊端及司法适用混乱之难题,《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高空抛物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实现了刑法规制的规范性.法律规定的转变必然会引起适用上的疑虑,需要从理论层面拨疑除虑,结合该罪在《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中的设置与转变,探寻其立法目的,从实体及程序两个向度思考该罪在司法实务中的处理路径,为司法实践规范适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真正的女孩子”唐晓芙是《围城》唯一让方鸿渐有知音知己之感的女性形象,她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诞生于方鸿渐对“鲍小姐+苏文纨”亲身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之上.她同时又是一个真实的女孩子,同样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凡是曾给她和方鸿渐关系发展带来好运或正面意义的东西,后来皆又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李贺代表作《雁门太守行》存在多处异文以及异解.“向月”有作“向日”,“鬼声”有作“角声”,“燕支”有作“燕脂”“臙脂”,“鼓寒”有作“寒鼓”.相比之下,前两处异文比较重要,而判断“月”与“日”、“鬼”与“角”的关键在于确定昼与夜.综合各种因素,本诗描写的应该是夜间的景象及感受,因为只有在夜间,才会是“向月”,才会有“鬼声”,才会更加紧张和悲壮,也才能更加体现边塞及战争的血醒和残酷.如果是白天,就有违和感.因此,应该是“向月”和“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