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品“赵宝重兴”钱赏析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5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品“奇”,就奇在对钱文有三种读法,除上、下、右、左对读“赵宝重兴”外,还可以从左、上、右、下读“兴赵重宝”和上、左、右、下读“赵兴重宝”,它既不是行用钱币,又非厌胜钱,而且许多泉谱都失载,也未见到报道。
  当我第一次在泉友家中看到时,以为是臆造品,但泉友是从走街串巷的小古董贩子手中收到的生坑品。经上手仔细观察,发现钱文挺拔,很有精神,确实非一般工匠能书,应出自名家之手。入骨的硬绿锈呈宝石光泽,这是年久留下的印迹,非人工能为。翻阅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图谱相对照,确认为真品无疑。从此,我多次找他转让,都遭谢绝,直到去年他才稍有松动,又经多次协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去年春节前,我以高价收入囊中。
  南宋末年,皇帝年幼,懵懂无知,奸臣当权,大臣间争权夺利,朝廷腐败。元军又大举向南宋进军,南宋军队难以拒敌,节节败退。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攻取了南宋的首府—临安,二月初五,南宋七岁的皇帝赵显率文臣武将正式宣布退位,向元军投降,偏安江南一百五十年的南宋王朝,至此宣告灭亡。南宋本来不多的半壁江山,也大都列入了元朝的版图。此时,元朝对宋的战争,已接近尾声。
  幸免于难的大臣们,又在当年五月初一拥立年仅八岁的益王赵为皇帝,即是宋端宗,改元为景炎,为以后抗元斗争保留了一个民众向往的中心。南宋一些不甘投元的文臣武将,都怀着东山再起的心情投奔这个中心,其中丞相文天祥是坚决拥宋抗元的最杰出的代表,企图继续抗元,收复失地,使赵家王朝得以延续。
  当时,闽北、闽东、闽南相继沦于元军之手,江西局势继续恶化,身处闽西的文天祥的处境变得极为恶劣,但他的报国之志,从未动摇。
  景炎二年(1277年)二月,叛将吴浚前往漳州劝降,文天祥责以大义,将其斩首。之后,文天祥移兵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县),经一番整顿,率军向入侵的元军进攻,越过梅岭,进攻江西,元军大败。
  由于文天祥抗元意志坚决,治军有方,指挥得当,将士们同仇敌忾,个个英勇杀敌,相继收复了会昌、雩都,兵锋指处,连连克捷。文天祥壮志勃发,在江西兴国建立大本营,派赵时赏分兵进攻吉州、赣州各县,包围了赣州城。抗元的节节胜利,大大激发了抗元将士们的士气,各地抗元义士也纷纷起兵响应,投奔而来。广东、四川、福建各地都有宋朝故将或义兵活动,抗元形势出现了转机。
  我认为此钱币是在此时由文天祥铸造的,其理由有五点:
  第一,当时抗元形势一片大好,为鼓励将士更英勇杀敌,特铸造此币以奖赐那些在抗元战斗中建立战功的将士们。
  第二,不可能是朝廷铸造的,因那时拥立的皇帝年幼,元军为消灭后患,四处派兵追杀,皇帝和护卫的近臣们只得流落在海上,成为海上朝廷,哪有条件顾及铸币。
  第三,其他文臣武将也不可能铸币,因自宋恭宗皇帝赵显降元后,大部分文臣武将都降元了,其他不降元的有些战死沙场,有些为保名节而自杀身亡,有些逃到了邻国越南,只有丞相文天祥率部下坚决抗元,文天祥是那时唯一的一支抗元大军。
  第四,文天祥有铸币的条件,首先他有设在江西兴国的大本营,有一个固定的基地,江西有铜矿,铜的资源丰富,不缺铜材。
  第五,文天祥是当朝的一位爱国丞相,一身正气,加之他文才武略,治军打仗有方,当时抗元捷报频传,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威望,投奔他的人很多,也聚集了不少能工巧匠,因此不缺铸币人才。估计该品钱文可能是文天祥的手迹,有待今后研究。
  根据以上几点理由,我认为铸造此币,非文天祥莫属。
  是品钱径35毫米,穿孔6毫米,厚2毫米,重12.5克。
  青铜质,制作尚规范,外缘面窄背宽,黑褐色包浆浑厚凝重,古朴自然,红斑硬绿锈已深入骨,黄土斑不易剔脱,应属生坑开门见山品。
  钱文遒劲流畅,笔势稳健,精神振奋,楷意浓厚,其文字气息,仍具南宋风韵,与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827页之拓图一脉相承。
  纵观此泉,正如华光普先生在拓图旁“注”所言:“南宋爱国将领凛然浩气,悲壮情怀,贯穿于钱文字里行间,唉!然赵家江山大势已去……今观此泉,终不免令人感慨万千矣!”
  由于此钱属赏赐性质,铸造地江西兴国大本营存在仅五个多月时间,估计铸量不多,在那战乱的年代,又经历了七百多年的沧桑,能流传至今的,真是凤毛麟角。华光普先生在书中称为“仅见,奇品唆”“是为一级,无定价”,其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以上只是一孔之见,有不妥之处,请专家和泉友们斧正。(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虽然写这篇卷首语的时候只不过是2011年12月初,甚至你刚刚拿到这期杂志的时候也不过是年底,但还是禁不住希望跟所有一直以来支持《收藏界》的亲爱的读者提前道一声节日快乐!  大雪之后的清冷,越发衬出此刻跳跃在屋内桌边的温暖阳光。这温暖,亦如清早上班发现同事在我办公桌上放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苹果时的温暖。  新年要有新的气象。如何让新一年的杂志在2011年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确立更加明晰的办刊方向,是萦
期刊
中国俗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称。从古至今,因其蕴涵的无穷魅力而倍受收藏家们推崇。现通过《收藏界》介绍几件清代玛瑙小品与同好共赏:  清代玛瑙雕鹅衔穗水盂(图1) 长13厘米,宽8厘米,高6.5厘米。玛瑙仔料为材,材质润泽精良,色泽雅美。鹅呈伏地栖息状,口衔禾穗,寓意和谐美满,生活幸福,背开圆口,内挖中空形成盂体。双翅逼真,线条流畅,雕琢细腻,局部利用俏色,形象更为生动,为玛瑙雕中之精品。原配红木莲
期刊
公元1851年咸丰帝刚上台就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太平军于1853年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建立“太平天国”政权。由于巨额赔款和频繁战争,清朝国库早已空虚。为了应对濒危的政局和庞大的军费开支,咸丰帝不得不打破祖训开铸大钱。  据马定祥主编的《咸丰泉汇》中所述:“咸丰三年(1853年)就在北京户、工两局刚开始铸大钱之时,宝福局也铸了大钱。当时太平天国革命正蓬勃发展。据署闽浙总
期刊
如今的瓷器只要沾上浅绛就身价倍增,所谓的官窑名家更是天价。前些时期到异地一古玩店,老板拿出一光绪后期釉彩花鸟壶,满口不离浅绛彩名家、御窑厂名家,索价也高,余无语。诚然,浅绛彩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文人的参与,现在很多人称浅绛是文人瓷,殊不知不是所有用浅绛彩在瓷上作画的都可称文人瓷。我想,真正优秀的浅绛作品应是体现中国文化韵味的作品。什么是中国文化的韵味,我想应该就是那笔不到之处。郎世宁的花鸟色彩绚烂,造
期刊
与浅绛瓷结缘,算来已有十来个年头了。从被老师带着去皖南徽州寻古玩,到自己背起行囊闯荡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再到守在电脑旁边寻觅世界各地的浅绛信息,我的生活完全被浅绛收藏所改变。而浅绛彩瓷这个十年前还少有人知的名词,到今天成为收藏界炙手可热的新宠,也是我们这些老藏友所始料不及的。说实话,我自己喜忧参半,一方面浅绛得到认同了,大家也都从浅绛彩热中得到了实惠,藏品升值了;但另一方面,浅绛彩热引来的大批实力藏
期刊
元代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奋起,农民起义运动风起云涌,形成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并铸造了各自的货币,其中有张士诚的“天佑通宝”,韩林儿的“龙凤通宝”,徐寿辉的“天启通宝”、“天定通宝”,陈友谅的“大义通宝”,朱元璋的“大中通宝”。这些钱币由于铸量不多,存世稀少,如今大多已成为珍稀品种。“德寿重宝”是陈友谅阵亡后,次子陈理继位,改元“德寿”时所铸的钱币,知者寥寥。  数年前,我在市场上首次瞥见此钱,一下就
期刊
兴起于十九世纪晚期、发掘于二十世纪晚期的浅绛彩瓷,在瓷器史上只存在了五十余年,在湮没一百余年之后,大放异彩。随着收藏队伍的扩大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市场价值稳步上升。继中国嘉德、中拍国际、北京长风等拍卖行2010年陆续推出浅绛彩瓷专题以后,2011年天津海天、英国宝龙也推出了自己的文人瓷画专题。2008年以前,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大家的瓷板、琮瓶、成对帽筒等器型价位在10万至15万元之间,而今年已
期刊
民国味儿  周六看到一只民国的新粉彩杯子,很喜欢。问价的时候,老板很神秘地轻声摆手对我说:是假的。感谢老板诚信的同时,细细将杯子看了一遍,觉得这不但不假,而且是一眼大开门的东西。遂告诉老板说这是件好东西。老板仍坚执他的观点,还说古玩城的好几个人都说假。其中有一人,我一直以为他的眼力是极好的,但我还是相信自己的眼力,表示愿意购藏之。  老板于是答应东西已经属于我,但要等几天,再确认一下真伪,我答应了
期刊
多年藏研古钱,先后在数十吨清钱中,捡选出几枚宝浙局“同治通宝”钱,奇特的是面文四字,“同治”与“通宝”相逆。若按制钱规制“同治”二字在穿上下直读排列,“通宝”二字在穿右左横读排列。这种倒置使“通”在左,“宝”在右,有违常制;若将“通宝”二字放正,“同治”二字就被颠倒,“同”在穿下,“治”在穿上,呈头朝下,脚朝上倒悬状;背满文“宝浙”二字,对应面文“同治”正读时,则倒置反书,右左排列。若对应“通宝”
期刊
众所周知文人瓷画的发展,经过了浅绛彩瓷画—新彩瓷画—新粉彩瓷画三个阶段。晚清时期由文人士大夫和御窑厂画师以瓷代纸、以画入瓷创作清新淡雅的浅绛瓷画,经过由民国初期以陈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师以洋彩颜料创作新彩瓷画过渡,进而自民国二三十年代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画大师绘制新粉彩瓷画,使文人瓷画这一艺术形式走向辉煌并影响至今。三个阶段无一不生动地体现着“中国画入中国瓷”的文人瓷画精髓。  随着人们对浅绛彩和新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