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民生思想初探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7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胡锦涛主席关注民生,重视民意,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他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民生观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233-01
  
  民生,即人民的生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运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传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精髓,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同志的民生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和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民生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一、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的来源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有两个方面。
  第一,胡锦涛同志的民生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与超越。古代时,中华民族就将“民生”与“国计”放在一起,传统民生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思想。封建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将人民看作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提出“以民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对“民”的重视。但是由于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他们的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对提高人民生活还是有益的,因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吸取其精华、废除其糟粕的辨证否定,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新,形成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新民生观。
  第二,胡锦涛同志的民生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认为,民生问题就是指有关国民生计与生活、生存和发展等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新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也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民”重要思想,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境界,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胡锦涛民生思想。
  二、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重民思想。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深知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为此胡锦涛作了精辟的论述:“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第二,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为核心的执政理念。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来。
  第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为核心的利民思想。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要求各级领导“要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三、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胡锦涛民生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充分认识到民生问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执政根基和社会的稳定。
  第二,胡锦涛民生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时期,胡锦涛民生思想是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指南,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实现和社会谐共处局面的行动方针。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07-02(1).
  [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07-029(1).
  [4]胡锦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07-01(1).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体育远程教育的发展需求和现状有特点的分析,提出构建高校体育远程教学系统的设想,从而为建立和健全一套可行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本文基于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供应商管理现状诊断和分析,对供应商分类分级理论进行研究,构建电网物资分类分级指标体系,结合信息化手段对供应商动态分段管理的应
高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终身体育行为有利于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终身体育行为的方法是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身体
摘 要 冯庸大学是由冯庸毁家纾难,凭个人力量兴办的一所私立大学,校史仅六年。冯庸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并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渗透在工业救国、体育教育和军事教育之中。在国难时刻,冯庸大学学生投笔从戎,驰赴国难,义无反顾,成为青年学生武装抗战的先驱,唤起全民觉醒,彰显了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 冯庸大学 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教育 军事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
学生带着他们当时的想法、态度和能力来到学习活动中,通过与环境、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有意义的相互作用,使自己最初的观点、态度和能力得到重新组织,重新定义或替换;主动参与解
摘 要 司法考试向应届法学大学生开放,便于法学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也为法学教育带来了困境,法学教育应以司法考试改革为契机,重新定位法学教育目标,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授课内容,以实现法学教育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司法考试 法学教育 法学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228-02    随着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条件的
摘 要 二十世纪末,中国高等教育引入了“素质教育”的观念,高等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质量创新人才。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应对考试进行改革,在考试目的上,要实现育人为本的转变,确立正确的考试目的;在考试的过程上,要确立能力立意为主的思路;在考试方法上,要实现从一元化向多样化的转变,做到灵活多样、综合运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素质教育 考试改革 
为了了解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把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善建议,建立、健全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安徽大学高教所设计了,于2008年6月开展了针对 2008
目的 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采取协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分析目标为收入的66例血液透析患者,采集时间是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分组法为双盲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