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胡锦涛主席关注民生,重视民意,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他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民生观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233-01
民生,即人民的生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运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传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精髓,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同志的民生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和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民生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一、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的来源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有两个方面。
第一,胡锦涛同志的民生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与超越。古代时,中华民族就将“民生”与“国计”放在一起,传统民生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思想。封建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将人民看作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提出“以民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对“民”的重视。但是由于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他们的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对提高人民生活还是有益的,因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吸取其精华、废除其糟粕的辨证否定,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新,形成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新民生观。
第二,胡锦涛同志的民生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认为,民生问题就是指有关国民生计与生活、生存和发展等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新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也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民”重要思想,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境界,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胡锦涛民生思想。
二、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重民思想。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深知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为此胡锦涛作了精辟的论述:“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第二,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为核心的执政理念。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来。
第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为核心的利民思想。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要求各级领导“要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三、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胡锦涛民生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充分认识到民生问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执政根基和社会的稳定。
第二,胡锦涛民生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时期,胡锦涛民生思想是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指南,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实现和社会谐共处局面的行动方针。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07-02(1).
[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07-029(1).
[4]胡锦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07-01(1).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民生观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233-01
民生,即人民的生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运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传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精髓,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同志的民生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和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民生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一、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的来源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有两个方面。
第一,胡锦涛同志的民生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与超越。古代时,中华民族就将“民生”与“国计”放在一起,传统民生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思想。封建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将人民看作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提出“以民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对“民”的重视。但是由于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他们的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对提高人民生活还是有益的,因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吸取其精华、废除其糟粕的辨证否定,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新,形成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新民生观。
第二,胡锦涛同志的民生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认为,民生问题就是指有关国民生计与生活、生存和发展等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新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也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民”重要思想,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境界,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胡锦涛民生思想。
二、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重民思想。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深知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为此胡锦涛作了精辟的论述:“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第二,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为核心的执政理念。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来。
第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为核心的利民思想。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要求各级领导“要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三、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胡锦涛民生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充分认识到民生问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执政根基和社会的稳定。
第二,胡锦涛民生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时期,胡锦涛民生思想是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指南,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实现和社会谐共处局面的行动方针。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07-02(1).
[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07-029(1).
[4]胡锦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0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