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石挤淤处理软土路基效果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来源 :西部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某地区抛石挤淤处理路基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建立模型,对抛石挤淤处理路基效果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路基处理厚度、路基处理宽度、土体的弹性模量和土体的粘聚力等常见的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采用抛石挤淤处理后,最大沉降值为80.2 mm,相比于不作处理时沉降减小了41.0%,各监测点沉降减小百分比基本维持在40%左右,这说明采用抛石挤淤处理能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增加路基处理厚度和处理宽度可以有效减小路基沉降,且增大处理厚度时效果更佳,而改变土体的弹性模量和粘聚力对抛石挤淤处理效果影响甚微
其他文献
对羧酸钠与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1混合体系的研究表明:常温下各体系在不同比例酰胺(FA)/水混合溶剂中,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均有明显的转折点,显示了混合体系中胶团的存在,实验中发现随混合溶
文章结合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洛维大桥维修加固的工程特点,根据现有桥梁病害情况,综合利用加设体外纵向预应力钢束加固、粘结钢板加固、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等方
文章研究在大直径圆形抗滑桩的受力主筋上绑扎分布式光纤,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抗滑桩的加固效果。基于应变曲线,得到大直径圆形抗滑桩在滑坡推力作用下的最大弯矩和最
为了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人们对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机理及强化传热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许多探讨。在改进管子传热面的结构方面,通常的方法是增大传热面积和设置各种内插物
为探讨新型丁坝在实际护岸工程中的防治性能,文章通过水工试验对公路防护工程丁坝结构进行研究,对围堰式丁坝、垂直丁坝和垂直基础式丁坝三种新型丁坝类型与常规丁坝进行冲刷
文章分析了采用传统施工方法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及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病害,并结合广西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新工
高速公路收费站不仅要满足车辆通行顺畅,又要满足结构安全,同时,还要满足当地的地方民族风俗、文化的要求。文章以安吉东收费站收费大棚项目为例,介绍了高速公路收费大棚工程
为了研究落锤式弯沉仪在各级公路上弯沉检测的有效性,文章选取三种不同结构层组成公路试验段进行落锤式弯沉仪与贝克曼梁两种弯沉测试方法的对比,并对三种路面在不同检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