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小学生作文中的难题,就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作文的积极性,从实践中归纳解决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不少的学生说:“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就心烦”。不少小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作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作文能力的提高。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即非难事,也非易事,因为作文是多方面知识的总和,它要求学生既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有写作知识,更要有生活素材。语文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如何潜移默化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呢?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够引发一个人活动机能的因素有:(1)怀有强烈的事情。(2)能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3)充满趣味的活动。(4)能够得到他人的赞扬,尊重和奖励。(5)富有创造性的活动。(6)能满足个体某些需要的活动。(7)经过一定努力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和愿望的活动。
根据以上特点、针对目前小学生作文中的难题,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作文的积极性,从自己实践中我归纳如下方法。
1加强说话训练
作文教学必须从低年级起步,从实质上看并非从三年级才开始,而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抓。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在口头表达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在书面却是从头开始。因此尽快地把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应该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着力点之一,不管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传递知识交流思想的不可缺少的工具,都是反映人们生活的。小学低年级要从入学开始,就要加强字词句训练,加强思维和观察能力的训练。说话和作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说话训练,对作文训练是有力的,必将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把中年级命题作文才看作作文的开始,这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区分,不能从根本把他分开,所以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就要重视说话训练。当前说话训练要注意一下几点。
(1)说话训练一定要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要在训练说话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在说话教材里有很多图,这个图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练习说话的好凭借。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都要注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训练学生对客观事物有所感知。如让孩子观察百货超市,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百货超市,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认识。当学生兴趣勃勃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千万不要因为一个用词不当打断他,要让他把话说完,而该用的词往往有它自己的理解,我们进行低年级说话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能用成人的目光来判断孩子的认识,要加强说话训练,特别是低年级的说话训练,这个说话训练不仅是作文的基础,而且有助于识字,阅读,有助于学习普通话,有助于训练观察和思维能力。
(2)加强普通话训练。孩子们说话时一不小心方言就冒出来了,以至闹出笑话来,大力推广普通话训练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把普通话训练要认真抓起来。
(3)训练孩子打腹稿,不要由老师列好提纲,让学生看着这个提纲来说,要让孩子在脑子里想,该怎么说。要训练他们出口成章的本领,这是培养新型人材的需要。
2 教给观察方法
“善于观察,可见常人所规,不善于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观察是需要技巧的,这个技巧就是掌握观察方法。观察方法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有计划,有步骤,按着一定的顺序系统观察,这个顺序包括事情发展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等。二是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点,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来。三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学生的观察往往只注意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教师要全面指导学生透过现象去观察事物的本质,这样文章的立意才会深刻。例如,观察事物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指导。
(1)观察静物时,按照从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或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等顺序依次观察,使学生对静物产生立体感。
(2)观察动物时,可先观察动物的外形,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然后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使学生对动物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3)观察景物时,要注意自然景物的变化,同一地点的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他的景色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在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情况下去观察。在观察时,要注意景物的形状,色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变化。
(4)观察人物时,可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各方面进行观察,进一步研究他们的性格特征。
(5)观察活动时,可按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观察,使学生对活动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每一事物都有与其它事物不同的特征。只要学生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就会取得良好的观察结果。
3 加强语言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积累美的语言
学生有了写作欲望,同时也有了习作素材,然而一些同学还是不能写好一篇完美的作文。往往是胸中有画,胸中有情,却不能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而词句却是表达语言的基本单位,因此,我们在课本上要注意遣词造句的功力及课下语言的积累。
(1)注重课上功夫。在课堂上经常组织遣词造句、复述、说短话等等,即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其思维能力。这样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命题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扩大阅读量,注意摘记。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训练。首先,语文课为学生提供了范文,但课本的题目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适当地开拓学生的阅读面。
(3)多开展锻炼文笔的活动。办手抄报是学生的一大乐事,也是学生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动手,包括设定主题,选编内容、构图是否得体,选材是否新颖等,甚至包括一个小小的花边,都需要他们的精心设计,孩子们会通过这个活动,不由自主地去挖空心思揣摩、推敲、组织自己的语言及思想,情况会大不一样。那时,便会对写作起到了做用。
4 鼓励创新,允许模仿
作文可不可以模仿,我认为可以。当然,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模仿是文艺创作的基础,写字画画都有“临摹”这个阶段,写作文可不可以呢?尤其是刚开始起步的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不仅要允许小学生模仿,而且应知道让学生正确模仿。这样做,可以降低作文难度,不至于一开始写作文就产生畏难的心理。
5 因人施教,分类指导
学生作文好差水平不一是正常的。为此,教师要因人施教,提出不同作文目的,作文要求,作文任务,分类进
行指导。对好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培养爱好,从作文的的技巧,艺术性上提出要求和指导,组织他们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积极向报刊投稿,以满足他们自我提高,自我实践的要求。对差的学生,要降低作文要求,分布实现作文目的,设计坡度,让他们经过自我努力,每次都能达到一个小目的,以增强他们的作文信心,培养写作兴趣,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不少的学生说:“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就心烦”。不少小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作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作文能力的提高。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即非难事,也非易事,因为作文是多方面知识的总和,它要求学生既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有写作知识,更要有生活素材。语文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如何潜移默化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呢?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够引发一个人活动机能的因素有:(1)怀有强烈的事情。(2)能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3)充满趣味的活动。(4)能够得到他人的赞扬,尊重和奖励。(5)富有创造性的活动。(6)能满足个体某些需要的活动。(7)经过一定努力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和愿望的活动。
根据以上特点、针对目前小学生作文中的难题,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作文的积极性,从自己实践中我归纳如下方法。
1加强说话训练
作文教学必须从低年级起步,从实质上看并非从三年级才开始,而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抓。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在口头表达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在书面却是从头开始。因此尽快地把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应该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着力点之一,不管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传递知识交流思想的不可缺少的工具,都是反映人们生活的。小学低年级要从入学开始,就要加强字词句训练,加强思维和观察能力的训练。说话和作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说话训练,对作文训练是有力的,必将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把中年级命题作文才看作作文的开始,这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区分,不能从根本把他分开,所以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就要重视说话训练。当前说话训练要注意一下几点。
(1)说话训练一定要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要在训练说话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在说话教材里有很多图,这个图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练习说话的好凭借。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都要注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训练学生对客观事物有所感知。如让孩子观察百货超市,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百货超市,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认识。当学生兴趣勃勃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千万不要因为一个用词不当打断他,要让他把话说完,而该用的词往往有它自己的理解,我们进行低年级说话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能用成人的目光来判断孩子的认识,要加强说话训练,特别是低年级的说话训练,这个说话训练不仅是作文的基础,而且有助于识字,阅读,有助于学习普通话,有助于训练观察和思维能力。
(2)加强普通话训练。孩子们说话时一不小心方言就冒出来了,以至闹出笑话来,大力推广普通话训练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把普通话训练要认真抓起来。
(3)训练孩子打腹稿,不要由老师列好提纲,让学生看着这个提纲来说,要让孩子在脑子里想,该怎么说。要训练他们出口成章的本领,这是培养新型人材的需要。
2 教给观察方法
“善于观察,可见常人所规,不善于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观察是需要技巧的,这个技巧就是掌握观察方法。观察方法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有计划,有步骤,按着一定的顺序系统观察,这个顺序包括事情发展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等。二是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点,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来。三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学生的观察往往只注意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教师要全面指导学生透过现象去观察事物的本质,这样文章的立意才会深刻。例如,观察事物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指导。
(1)观察静物时,按照从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或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等顺序依次观察,使学生对静物产生立体感。
(2)观察动物时,可先观察动物的外形,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然后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使学生对动物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3)观察景物时,要注意自然景物的变化,同一地点的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他的景色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在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情况下去观察。在观察时,要注意景物的形状,色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变化。
(4)观察人物时,可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各方面进行观察,进一步研究他们的性格特征。
(5)观察活动时,可按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观察,使学生对活动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每一事物都有与其它事物不同的特征。只要学生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就会取得良好的观察结果。
3 加强语言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积累美的语言
学生有了写作欲望,同时也有了习作素材,然而一些同学还是不能写好一篇完美的作文。往往是胸中有画,胸中有情,却不能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而词句却是表达语言的基本单位,因此,我们在课本上要注意遣词造句的功力及课下语言的积累。
(1)注重课上功夫。在课堂上经常组织遣词造句、复述、说短话等等,即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其思维能力。这样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命题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扩大阅读量,注意摘记。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训练。首先,语文课为学生提供了范文,但课本的题目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适当地开拓学生的阅读面。
(3)多开展锻炼文笔的活动。办手抄报是学生的一大乐事,也是学生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动手,包括设定主题,选编内容、构图是否得体,选材是否新颖等,甚至包括一个小小的花边,都需要他们的精心设计,孩子们会通过这个活动,不由自主地去挖空心思揣摩、推敲、组织自己的语言及思想,情况会大不一样。那时,便会对写作起到了做用。
4 鼓励创新,允许模仿
作文可不可以模仿,我认为可以。当然,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模仿是文艺创作的基础,写字画画都有“临摹”这个阶段,写作文可不可以呢?尤其是刚开始起步的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不仅要允许小学生模仿,而且应知道让学生正确模仿。这样做,可以降低作文难度,不至于一开始写作文就产生畏难的心理。
5 因人施教,分类指导
学生作文好差水平不一是正常的。为此,教师要因人施教,提出不同作文目的,作文要求,作文任务,分类进
行指导。对好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培养爱好,从作文的的技巧,艺术性上提出要求和指导,组织他们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积极向报刊投稿,以满足他们自我提高,自我实践的要求。对差的学生,要降低作文要求,分布实现作文目的,设计坡度,让他们经过自我努力,每次都能达到一个小目的,以增强他们的作文信心,培养写作兴趣,逐步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