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应从提问时机、提问对象、候答时间、提问语言等方面下工夫,力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艺术
  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C.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有关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思维辨析或动手活动得出答案,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
  纵观各种教学改革,课堂提问始终是一种公认的好的教学手段。通过提问,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重难点之处、有争议之处提出问题,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可是,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实现预设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能否创设合适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我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技巧,增强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
  所谓“适时”,是指提问要讲究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之时,教师适时地提问,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思考中。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当学生学有所得时,会感到无比的雀跃。在中职英语第一册 Unit 2 Reading“Designer Brands Aren’t for Me!”的讨论环节,我提出问题:“If you had money ,would you think of buying the latest must-haves,why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给出回答,以此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
  “适度”,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问题太过容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不但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养成浅尝辄止的坏习惯。问题过难,得不到学生的回应,课堂出现“冷场”,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所以,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思维,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取得成果,增强自信心。
  二、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和尊重个体相结合
  一个班级的学生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在提问时,教师应尽量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个体差异。比如在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中等偏差的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出难度较高的问题。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也能实现预期的课堂目标。
  三、围绕重难点、疑点和争议点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的数量并不等于质量,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即要讲究巧问,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之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文科应围绕重难点提出问题,而理科多应在疑点和有争议之处设问。我在中职英语第一册Unit 7 Reading “A long and Healthy Life” careful reading 环节,提出两个问题:1.What are the Japanese living habits? 2. Since they have so many bad habits,why can they live a long life? 用这两个问题把课文的重点内容串联起来,学生很自然就找出日本人長寿的秘诀。
  在疑点处提问,给学生营造适合探究的氛围,刺激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设疑、探疑、释疑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四、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把握时机进行追问
  课堂提问应该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拾级而上。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主动探索,得出结论。另外,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继续追问下去,引发更深层的探讨。比如在中职英语第一册Unit 4 “How to Spend Your Spare Time?”第一课时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我会问“What will you do in your free time?”,学生给出回答后,我继续追问“How often do you go swimming?”,“Who will you go with?”,“What benefits can you get from the hobby?”等,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兴趣爱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适当等候学生的回答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该适量,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提问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无暇认真思考。有时,教师为了赶进度,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简单以集体回答代替个别回答,或以优生的回答代替全班的回答。这样容易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课堂提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只有精心设计的优化了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对学生的回答,要有恰如其分的评价
  学生回答完提问后,需要老师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英语课堂中,有的问题较开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是有时候,教师喜欢用“对”或“错”对学生的回答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评价;有的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含糊其辞、敷衍应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任何的评价。如果教师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回答,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后学生肯定不太愿意再回答问题,师生间在情感上便难以沟通。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其回答的不足之处。还可以尝试放手,让其他学生给予评价。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讨论的氛围,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无声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评价信息,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简单的拍肩抚摸,都会使学生受到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
  七、优化教学语言,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教师的个人魅力,归根结底,都要体现在教学语言这一载体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语言魅力,力求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精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提问时语言表达清晰,简洁明了,学生听完后立即明白教师的要求。
  八、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远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因为“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提倡的探究学习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所以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还是学生的权利。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释疑,这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有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巧妙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2]卢义富. 关于课堂提问评价有效性的思考[M].教育杂谈,2010(8).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新课标对于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强调对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增强高考英语的竞争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于高中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促进其获得更好的
研究高考试卷可以发现含it的句型年年考到,可见it句型的重要性和使用的普遍性。根据其用法特点可归纳为20个句型。  1. It is 被强调部分 that ...  该句型是强调句型。将被强调的部分放在前面,其他部分置于that之后。被强调部分可以是主语、宾语、表语或状语。强调的主语如果是人,that可以由who换用。如果把这种句型结构划掉后,应该是一个完整无缺的句子。这是判断强调句型与其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教学层面初探了词汇的讲解教学方法,即紧抓基本意义,以此为基石,进行相关性意义延展,进而抽象为比喻用法,辅之以语体与语义场的识别与词汇的正确应用。  关键词: 英语词汇 意义 教学方法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eorge· W· Wilk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中指出:“没有语音和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词汇是语言大厦的一块块红砖,语法是框
摘 要: 词语搭配既是语言的固有特征,又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多见常规搭配,而巧妙的隐、转喻新奇搭配为数不多。本课题基于语料库与实证研究,以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英语写作中的隐、转喻新奇搭配习得状况进行考察,旨在为改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英语写作 隐喻 转喻  一、引言  自Lakoff提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相关理论后,认知语言学便开始将
素质教育要求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写作技能占有重要地位,并对此提出新的要求。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用传统的纸笔还是用最先进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写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是反映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一种综合能力。目前,写作在高考中仍然占有相当比重,写作得分是学生成绩拉开距离的重要项目。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重视英语写作,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上下功夫,在平时教学中有计划、
期刊
目的:比较SLE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的外周血TREC水平的差异。研究SLE患者外周血TREC水平与其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集21名SLE患者以及22名年龄、性别
Teaching aims:  To practice listening for gist and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To revise areas of vocabulary connected with food and drink.  To write an essay about a party.  Teaching difficulties:  To
期刊
在各位同仁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2015年的首届肺癌精准诊疗钱江论坛暨首届浙江省肿瘤精准诊疗学习班成功举办,在推动国内同行的合作交流,推动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多学科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