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笔记簿

来源 :红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具有生命意志的诗能够在瞬间将我们的内心紧紧攫住,我们为之震撼并迎受到了同样的欣喜、阵痛、割裂或虚无、枯败之感。无疑,这就是一个诗人和生活在感应、回响中建立起来的语言事实和精神化现实。它们最终汇聚成的正是超越时空的伟大精神共时体。真正的诗是生命时间以及求真意志的相遇,它们激活和碰撞出来的场景以及词语本身更具有生命效力和活力。这是人与时间的重逢,是词语和时间的交锋。这涉及可见之物和不可见之物之间的彼此对视或磋商,但是这份精神证词的提供是远非轻松的,而是时时处于焦虑话语和紧张的精神盘诘之中,因为世界主义是以抹平记忆和空间差异为前提和核心法则的。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世界主义导致了精神分裂症。是的,隐喻和象征化的精神分裂症几乎无处不在。
  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看到诗人在手中将词语不断地编织,但是最终我们发现的却是“火焰的梯子”以及类似于精神宇宙式的云图。里尔克说道:“我们应当以最热情的理解来抓住这些事物和表象,并使它们变形。”(《说明》)词语的边界也正是精神的边界,这印证的是风筝和线的关系,一边是理智、逻辑和常识,一边是感性、激情和想象。这也是从外壳、表象到时间刻度和精神还原的转换。真正的诗歌话语方式反复印证了当年里尔克所强调的诗人的球型经验,亦即当很多人只是关注了物化现实的浮土和外部世界表皮的时候,真正的诗人却以全景扫描和全息透视的方式,从正面、侧面和背面以及深层结构和驱动机制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精神透析和剖示。
  显然老杜已经成为汉语的化身以及中国诗人精神的原乡,成为贯通每一个人的“绝对呼吸”。杜甫真正开创了诗歌中的现实传统并且是现实书写的集大成者,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既来自个人又最终转化为时代经验和历史经验,这是跨越了时空的伟大诗歌共时体。作为“巨笔屠龙手”,杜甫并不只是才高而运不济,也显示了高超而近乎完备的诗歌才能。“现实”“现实主义”的理解应该是历史化的。
  当代诗人“向杜甫学习”“向杜甫致敬”不应该成为空谈,应当像当年的杜甫那样真正地理解生活、想象生活以及再造语言生活,并通过诗歌把个人现实转化成为历史记忆。杜甫是我们每一个诗人的“同时代人”,杜甫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现实,所以他能够一次次重临每一个时代的诗学核心、灵魂重心以及现实中心。
  诗歌只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性现实”。即使只是谈论“现实”,我们也最终会发现每个人谈论的“现实”却并不相同。当下诗坛充斥的正是随处可见的“即事诗”“物感诗”。在日常经验泛滥的整体情势下“现实”是最不可靠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诗人在语言世界重建差异性和个人化的“现实感”和“精神事实”。与此同时,诗人不是镜像描摹式的观察者,也不能沦为事事表态的社会报告。诗歌对应于深层的精神生活,诗人需要借助现实乃至幻象完成对深层经验和内在动因的剖析,这是个人前提的诗歌事件,是精神现象学的深度还原。诗歌视界中的现实既是修辞问题又是实践问题,这可以具化为题材、主题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可写的和不可写的、允许写的和不允许写的。诗歌的“社会功能”是以语言为前提的,“诗人作为诗人对本民族只负有间接义务,而对语言则负有直接义务,首先是维护,其次是扩展和改进。”(T·S·艾略特:《诗的社会功能》)。
  诗具有另一种逻辑方式,这种逻辑恰恰是通过反日常化的手段而最终抵达本质化的所在,是语言和想象达成的另一种精神事实。这是经过生成和创设在记忆和现实中扎下根的特殊语言物种,正像蒙塔莱所坚信的,即使是最细微之物或其隐秘不察的痕迹,都代表了精神事实和语言的“道德价值”,而非强加给我们的知识、伦理、教义或真理。
  我们既应该关注诗人已经说出的部分,还要注意其未能说出的部分。诗人不仅要关注现实之物和已知之物,还要对可能之物、未知之物以及不可见之物保持足够的想象能力和精神穿透力,这关涉一个诗人在语言和认知上的求真意志。
  我们应该记住卡尔维诺所说的:“写得像鸟一样轻,但不要像鸟的羽毛一样轻。”“轻逸”风格的形成既来自一个诗人的世界观又来自语言的重力、摩擦力、推进力所构成的话语策略。以此看来,诗歌更近于一场接一场的个人前提的精神“小事件”。这种“轻逸”不是轻视、轻浮、轻浅、轻佻、轻柔、轻忽、轻慢、草率的“轻飘飘”和“不正经”,而是严肃、端正、郑重、会心的深思熟虑的“轻”和举重若轻的“轻”,因此这种“轻逸”的话语方式不是能够“轻易”“轻松”获得的,而是需要具有精神投射力和视点的精确性。在深层经验上,这一“轻逸”对应的是一个人观察事物的姿态、角度以及世界观。作为“轻逸”的起跳者,他无须后退然后蹬地、猛力地助跑,因为语言自身就是助跑器或踏板,而想象也已携带了足够强大的助推和拉升之力。
  诗人和环境以及事物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们不再是空间关系而是意识系统。当然,安慰之物和栖身之所可以是具体的、现实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和想象的。如今,这些记忆更多存在于废弃之物、废墟和幻象之中。无论是现实的物象还是精神的幻象,它们都一同直指向了生命和血缘的源头,一旦源头被切断,那么一切都将成为虚空而彻底丧失意义,因为“童年记忆”已经彻底丧失了根基。沦丧的时刻,记忆的最后凭依之物和观望之所已经烟消云散……一个诗人之所以要逆行而不断回到出生地,回到那些记忆之物,这是因为他仍然希望在幻想中有可依赖的安慰之物和栖身之所,这也是现代性和工具理性变成灾难时刻的精神上的逃避和缺失心理的补偿。
  时间尺度和空间坐标印证了写作者的记忆能力和精神词源,这最终汇聚成的是对个人来说无可替代的地方志。但是,大地共同體已经不复存在,回溯的诗和“倒时差的诗”已经被迫诞生。“大地伦理”既是生态环境伦理又是文化伦理,因为处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必然随着社会体制和空间秩序的变动而变动,甚至有朝一日会面目全非,直至解体。
  这些空间实则真实不虚地对应了个体命运的一个个点阵或针尖,这是地方性知识所延续的基因和属地性格,如今其中沾染上越来越多的分裂感。有些诗人的词语是从生命深处分蘖出来的,它们直接对应于“作为人的证据”以及痛彻的生命经验的心跳或心悸。质言之,这些诗歌直接建立于个体的感受真实和情感真实的基础之上,而发声和言说的过程却一次次受到了阻遏。为了免于失语和绝望,一个人最终找到了语词和诗歌。
其他文献
拇外翻是常见的足部疾病,拇外翻患者足压过高引发各种病痛,进而对患者膝关节、踝关节等造成损伤,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关节病变,其继发性疼痛严重影响人的行走及跑跳功能,使人体步态发生变化。足底压力变化可揭示人体运动过程中足部的动力学特征,是反映人体步态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在临床医学上,步态分析能为足部、踝关节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评价,故基于足底压力的步态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针对足底压力信息,结合
随着社会自动化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康复训练的过程和手段,人们不断提出诸多更高的需求,如高效率、高精准度及低成本等。对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和其他安全事故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数量的增长,使用传统的依赖康复医疗师的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辅助训练已经无法应对。具有轨迹跟踪控制精确、自动化水平高、人工成本低和训练模式多种多样等特点的康复机器人的出现能够很好的应对康复需求的增长
科学家笛卡尔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加强学法指导,从历史教学的现实着力,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本单元的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复习中掌握“点石成金”“举一反三”之术,在探究中切实体会历史学习的快乐,享受汲取知识的乐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
期刊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加,现有的道路容量难以满足急速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短时交通流预测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准确实时的预测结果能够有效地应用于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率,对于交通管理和公共安全至关重要。现有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单一路段或者少量几个路段的预测场景,不能充分利用路网中交通流数据复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老年人跌倒检测设备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现有的跌倒检测系统的研究中,可穿戴设备以其使用简单、价格低廉受到众多研究学者的欢迎。而大多数可穿戴设备都是通过传感器采集人体数据,通过蓝牙、紫蜂(Zig Bee)等短距离方式传输到PC端,再结合阈值法、支持向量机等算法实现跌倒检测。近年来,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 T)的发展为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上到航天、军事领域,下到医疗、餐饮行业,移动机器人的身影随处可见。对于移动机器人而言,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至关重要。在SLAM技术中,常用传感器包括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又名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等,出于成本、易用性和可靠性等方
摘 要:当前“深度学习”这个词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不断热议。深度学习的落脚点在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落实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核心问题为引领,以“尊重学生本体、强化学习本位、凸显学科本色”的“三本”策略为抓手,以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问题;生长点;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深度学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高效的课例研修模式,将会推进教师专业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根据本地教育教研实际情况,阐述了“1231”新型课例研修模式的创建、做法和经验,加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研评议课、教师信息化应用等能力的综合培养,为促进“互联网+”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研培工作新思路。此课例研修模式有两大特点:一是改变了各校线下单一的课例研修方法
期刊
我奶这辈子  我爷我奶,经媒人撮合,按当地风俗,拜堂成亲。回门的路上,大吵一架,这一吵就是六十多年。每次吵架,我爷声震天地,歇斯底里,有时还想动粗。我奶呢,任凭我爷发火,总是对劝架的邻居笑笑:他爹脾气臭,发发火,就没事了。  村里人背地里说,我爷不配我奶。我爷除下河逮鱼摸虾外,其他的一无是处。倒是上帝钟情我奶,似乎把女人的优点全都给了她,她就是随意一笑,也不知有多少男人倾心。  我爹我姑,很争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