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首部赛车题材网络剧《尾牌Q1》以赛车为主题线索,讲述了几个年轻人的青春、热血、正能量的故事。无名山上有着许多知名的地下车手,他们都身怀绝技,其中包括江川、重工男、郑飞,嘻哈小子等,当然还有一个被称为车神的男人……在整个故事中,车手之间的机情、虐恋、复仇等桥段都会一一上演,加上独特视角拍摄机车的震撼速度更是搏人眼球。
《尾牌Q1》的剧名有着特殊的含义,凝聚着所有主创人员的赛车梦想。“车手们在比赛时都戴着头盔,尾牌是唯一可以辨识他们的象征物。Q代表着这部剧的时代性。我们常常说Q版的东西或者这个人很Q。这个字母其实是属于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我们这部剧主人公名字的英文缩写。而1是主人公机车牌中的一个数字,代表着主人公从小菜鸟一步步成为车神修炼的过程。”出品人赛车传媒负责人李昕源说。
这部剧被出品方称为“三高”剧,即颜值高、身高高,车技高。《尾牌Q1》的三位男主演叶山豪、方智健,付豪,身高均超过185公分。叶山豪正是此前3D《肉蒲团》的男一,而方智健,付豪更是不仅是新锐演员,亦是车手出身。此外,越野冠军彭天伟,特技车手周伟,公路赛1000CC和super moto冠军级机车车手以及泛珠赛获奖车手等都将会参与到此剧的客串中。
据赛车传媒负责人李昕源介绍,该网络剧打破了同类型青春偶像网剧的传统,结合了美式的情节构造,剧情将随着故事发展不断反转,力求创新。加上日韩剧拍摄风格,整部剧将以类似真人动画剧式的快节奏网剧模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就此,我们采访了导演李松泽,看看他将如何拍好这部赛车剧。
为什么会想到拍摄赛车题材的网剧?出发点是什么?
其实想想自己年龄也不小了,但还是玩心不减。我们这些七零后,小时候都看了很多日本的漫画,里面有很多关于竞技类的东西,而我对这些竞技类的东西一直都怀有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把这些拍出来,拍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此之前,我拍了快20年的商业片,拍商业片被人左右,更多的是完成工作,没有太多自己的创意在里面,也没有什么空间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换句话说,这不是你的梦想,只体现了专业。真正关于梦想的题材,更符合我自己的心理预期,《尾牌Q1》就是这样的作品,是我真正喜欢、也想把它拍出来的。
喜欢赛车题材的影视吗?
我并不算是车迷,甚至没有驾照,不会开车,工作太忙,也没什么时间去学。但这并不影响我拍赛车题材的作品,首先《尾牌Q1》呈现的是机车,而非汽车,其次,我们这部剧,主要还是通过机车比赛,来反应赛车文化,以及竞技精神,这是重要内涵。
但是作为一个导演,还是要涉猎广泛,特别是针对自己拍摄的作品,更要做足功课。所以在接这部剧的时候,就看了很多题材相近的影视作品。
拍摄赛车题材要比一般的剧情片难度更大,如何组建摄影团队?前期都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和一般的喜剧片、爱情片相比,确实有难度。最大的区别可能在机车的专业性和速度感的体现。所以我们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尤其是导演组的人,都是对机车文化多少有点了解的人,并且专门聘请了技术指导,他是一个赛车手,对机车文化有更深的认知。
另外,我们的美术指导,曾经给美国八大电影公司都画过台本,很厉害的一个人。他会将西方的机车文化融入进来,这也会给这部剧带来不同的味道,等上线了,大家看的时候就会有感觉。
这些都是演员表演的部分,在视觉呈现这部分,怎么能让观众看着更好看?
我们开了很多会,做了很多计划,摄影团队也一直在讨论。主机位会用两台艾丽莎,在赛车部分的某些桥段加入一台高速摄影机,用它来呈现非常慢的慢镜,不然艾丽莎的升格就够了。另外还会加入6-8台小机器,初步计划用佳能5D3,放在山上的角落位置,毕竟大机器搬运比较麻烦,用小机器会灵活很多。以及更多的GoPro,放在机车和演员身上。
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赛段的拍摄完成,你想,一辆机车从山上冲下来,NG一次,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所以我们需要减少NG,布置更多的机器,这对摄影指导也蛮高要求的。
在摄影机、镜头和辅助设备等方面如何选择?
因为摇臂上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还会加两台航拍,在其他戏份中,摇臂和轨道都会用到。
会不会每一集都会有比较吸引人的赛车镜头?
这部剧本身就是赛车的戏,所以追车戏肯定会有。整个剧的节奏,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看的《七龙珠》,会不停的有比赛,不会每一集、每一场不停的比,那样就不好看了,我们会控制好节奏。但是激烈的追逐,甚至有一些明争暗斗、事先布置好的陷阱等都有。我觉得在追逐和赛车的戏份上来看,这部剧是足够精彩的。
很多影视作品对观众会有误导,只注重激烈镜头带来的感官体验,实际上没有太多文化的东西,我们这一部剧会怎样处理?
我们希望的就是让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车友行列里来,也能让社会对机车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我们肯定有一些基础的技术指导,但不会有太复杂和太难的,那样的话也不利于大众的模仿和学习吧!控制在基础范畴内会比较好。
这部剧的计划一共有多少集?会不会拍成系列?
一共有10集,每集15分钟左右。拍成系列剧是最初就构思好的,所以结尾会留下悬念。其实说实话我们这一部更像是美剧,这样的题材在国内不多,编剧的手法也是按照美剧不停的反转,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尾牌Q1》的剧名有着特殊的含义,凝聚着所有主创人员的赛车梦想。“车手们在比赛时都戴着头盔,尾牌是唯一可以辨识他们的象征物。Q代表着这部剧的时代性。我们常常说Q版的东西或者这个人很Q。这个字母其实是属于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我们这部剧主人公名字的英文缩写。而1是主人公机车牌中的一个数字,代表着主人公从小菜鸟一步步成为车神修炼的过程。”出品人赛车传媒负责人李昕源说。
这部剧被出品方称为“三高”剧,即颜值高、身高高,车技高。《尾牌Q1》的三位男主演叶山豪、方智健,付豪,身高均超过185公分。叶山豪正是此前3D《肉蒲团》的男一,而方智健,付豪更是不仅是新锐演员,亦是车手出身。此外,越野冠军彭天伟,特技车手周伟,公路赛1000CC和super moto冠军级机车车手以及泛珠赛获奖车手等都将会参与到此剧的客串中。
据赛车传媒负责人李昕源介绍,该网络剧打破了同类型青春偶像网剧的传统,结合了美式的情节构造,剧情将随着故事发展不断反转,力求创新。加上日韩剧拍摄风格,整部剧将以类似真人动画剧式的快节奏网剧模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就此,我们采访了导演李松泽,看看他将如何拍好这部赛车剧。
为什么会想到拍摄赛车题材的网剧?出发点是什么?
其实想想自己年龄也不小了,但还是玩心不减。我们这些七零后,小时候都看了很多日本的漫画,里面有很多关于竞技类的东西,而我对这些竞技类的东西一直都怀有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把这些拍出来,拍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此之前,我拍了快20年的商业片,拍商业片被人左右,更多的是完成工作,没有太多自己的创意在里面,也没有什么空间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换句话说,这不是你的梦想,只体现了专业。真正关于梦想的题材,更符合我自己的心理预期,《尾牌Q1》就是这样的作品,是我真正喜欢、也想把它拍出来的。
喜欢赛车题材的影视吗?
我并不算是车迷,甚至没有驾照,不会开车,工作太忙,也没什么时间去学。但这并不影响我拍赛车题材的作品,首先《尾牌Q1》呈现的是机车,而非汽车,其次,我们这部剧,主要还是通过机车比赛,来反应赛车文化,以及竞技精神,这是重要内涵。
但是作为一个导演,还是要涉猎广泛,特别是针对自己拍摄的作品,更要做足功课。所以在接这部剧的时候,就看了很多题材相近的影视作品。
拍摄赛车题材要比一般的剧情片难度更大,如何组建摄影团队?前期都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和一般的喜剧片、爱情片相比,确实有难度。最大的区别可能在机车的专业性和速度感的体现。所以我们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尤其是导演组的人,都是对机车文化多少有点了解的人,并且专门聘请了技术指导,他是一个赛车手,对机车文化有更深的认知。
另外,我们的美术指导,曾经给美国八大电影公司都画过台本,很厉害的一个人。他会将西方的机车文化融入进来,这也会给这部剧带来不同的味道,等上线了,大家看的时候就会有感觉。

这些都是演员表演的部分,在视觉呈现这部分,怎么能让观众看着更好看?
我们开了很多会,做了很多计划,摄影团队也一直在讨论。主机位会用两台艾丽莎,在赛车部分的某些桥段加入一台高速摄影机,用它来呈现非常慢的慢镜,不然艾丽莎的升格就够了。另外还会加入6-8台小机器,初步计划用佳能5D3,放在山上的角落位置,毕竟大机器搬运比较麻烦,用小机器会灵活很多。以及更多的GoPro,放在机车和演员身上。
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赛段的拍摄完成,你想,一辆机车从山上冲下来,NG一次,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所以我们需要减少NG,布置更多的机器,这对摄影指导也蛮高要求的。
在摄影机、镜头和辅助设备等方面如何选择?
因为摇臂上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还会加两台航拍,在其他戏份中,摇臂和轨道都会用到。
会不会每一集都会有比较吸引人的赛车镜头?
这部剧本身就是赛车的戏,所以追车戏肯定会有。整个剧的节奏,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看的《七龙珠》,会不停的有比赛,不会每一集、每一场不停的比,那样就不好看了,我们会控制好节奏。但是激烈的追逐,甚至有一些明争暗斗、事先布置好的陷阱等都有。我觉得在追逐和赛车的戏份上来看,这部剧是足够精彩的。
很多影视作品对观众会有误导,只注重激烈镜头带来的感官体验,实际上没有太多文化的东西,我们这一部剧会怎样处理?
我们希望的就是让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车友行列里来,也能让社会对机车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我们肯定有一些基础的技术指导,但不会有太复杂和太难的,那样的话也不利于大众的模仿和学习吧!控制在基础范畴内会比较好。
这部剧的计划一共有多少集?会不会拍成系列?
一共有10集,每集15分钟左右。拍成系列剧是最初就构思好的,所以结尾会留下悬念。其实说实话我们这一部更像是美剧,这样的题材在国内不多,编剧的手法也是按照美剧不停的反转,还是很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