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入了新常态:单向升值结束,双向波动幅度增大。今年8月,随着央行关于人民币参考汇率新政策的出台,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进一步加大。当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历史性地下调1000多个基点,三天内跌幅更是超过3%,近期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和相关操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有所回升。人民币的大幅波动给一些对人民币汇率敏感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汇兑损失。今年10月, 人民帀成为全球第四大交易货币。本文将分析相关行业,比较现有企业的外汇策略结合当下汇率市场特点作出建议,希望能对企业管理者在应对人民币汇率风险时有所启发。
人民币贬值的原因
央行此次出台新政策,按照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而制定中间价,从基准价到中间价的改进在短期内会造成人民币在一定程度的贬值,原因如下:
(1) 美元走强,人民币需求下降
此次汇率改革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人民币被动相对于一篮子货币单向升值与中国经济发展并不匹配,因此市场一直存在下行压力。最近美元走势强劲,投资者更希望持有美元资产,从而导致人民币需求下降,汇率走弱。再加上人民币本身已经持续走强,因为国内经济换挡减速,支撑不够,因此对货币造成下行的压力。中央新出台的中间价政策,更加深了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美元走强和政策放宽的双重影响因素令市场一直对人民币下行的预期一次性爆发出来。
(2)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目标,所以扩大人民币的境外使用将成为当下外汇政策的重要考量。美国则希望通过产生巨大的贸易逆差对外支付美元,而这一举措与中国的国情相悖。因此,中央通过调整实际汇率扩大了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同时希望消除人民币的惯性预期,让人民币可升可跌,推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为加入特别提款权做准备(SDR)。此举正好与另一政策“一带一路”相辅相成: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扩大了对外贸易与投资,在东南亚、中亚地区,人民币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美元。在“一带一路”的投资热潮下,人民币预计将会在区域内成为主要交易媒介,而此时人民币贬值也为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产生积极作用。
受
同时,人民币贬值增大市场风险,使投资个人和机构产生流动性问题,增大违约风险。其影响牵涉各个市场的参与者:对于房地产市场,人民币贬值减少楼市上行空间,降低投资兴趣,资本外流又使得地产行业资金链紧张,不得不降价销售,从而恶性循环。对于股票市场,人民币下跌造成国际资本流出,影响市场流动性进而增加股指的下跌压力。因此,人民币贬值使得房价、股价受抑制,投资风险敞口加大。
企业外汇策略
目前,我国大多数涉外企业的外汇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套期保值的手段,管理外汇风险敞口的方法也比较保守和被动。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衍生品交易门坎较高操作复杂,运用衍生品进行外汇对冲的比例很低。哪怕在外贸大省山东做外贸的中小企中,运用外汇避险工具的也仅占31.4%。超过九成的中小企业更愿意采用价格转移和接短单的方式应对风险。由于外汇避险不足,汇率的波动增大,企业本已微薄的利润更受影响,而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又进一步限制其贸易增长。
大型企业使用衍生品管理外汇的比例也不高。据2013年的财务资料,133家披露海外收入的上市公司中,使用外汇衍生品的比例仅占33%;相比之下,美国上市公司的比例就达到78%。大多数企业要么通过远期结汇锁定将来的结汇汇率,要么通过美元融资推迟购汇,以在未来美元预期贬值中套利。然而这类外汇处理方式只适合于人民币单向上升的过程,对于人民币出现贬值或者双向波动,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准备,无法有效地对冲外汇头寸。随着政策的放开,一些有国际经营经验、风控能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开始通过更多样的外汇管理操作来实现表内和表外的对冲,其中,以金融机构和跨国集团最为明显。中信、光大等跨国企业灵活使用期权等产品,避免外来汇率单向波动带来的损失,或者通过货币掉期来实现不同币种的互换,匹配外币资产负债组合。
建议
对于目前的状况,企业可先从自身入手,解决人民币贬值可能所引起的窘况。
资产负债管理
贬值将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在资产方面将会大幅缩水,因而有可能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的风险。因此,自我债务重组是在货币贬值后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许多企业贷款美元进行贸易或投资结算,收入却以人民币为主,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强的当下,企业应尽可能减少外债,尤其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贷款,缩短外债的期限,或以人民币资产偿还债务,避免货币贬值而造成资产价值进一步下跌。
在资产方面,企业可考虑减持人民币资产,配置其他货币资产规避风险。同时在人民币应收款项方面,收款期限越短越好,尽早将款项回收并配置其他币种。当前,国内股市下挫,经济数据不景气,出口大幅下;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却有明显回升,美元兑人民币走强的趋势可能会继续延续。购买美元资产可为企业提供对冲功能。再加上美元资产没有合约和时间性的限制,流动性较高,企业在价格波动时能够更好地进行资产调配。所以,笔者建议企业可以适当配置一定的美元资产,诸如流动性好的美国国债、蓝筹股等。
另外,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造成的外汇损失或盈利同时亦会影响公司损益表。例如公司持有的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的货物或者交易性金融资产,都会因人民币贬值而造成账面损失。但需注意,若该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非损益账。因此企业需留意自身的短期资产配置,避免因人民币贬值而造成账面上的大量亏损。
加强使用衍生工具
笔者建议企业多方面使用外汇工具调整外汇敞口,实现买卖头寸平衡,通过衍生品市场的反向操作调整其外汇资产与负债。图一是通过期权,远期保值的对比。
从图一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远期合同是对冲外汇风险最直接的方式,这项合同规定交易双方必须在特定日期将特定数额的货币以特定的汇率转换成另一货币。交易的时限可短至一天、几天,或长至几个月或几年,从而帮助企业在特定的时间内锁定汇率。远期合同可消除风险,但却缺乏从有利的汇率变动中获益的伸缩性,如表一所示,当企业全部进行远期保值时,汇率将不会改变。期权则弥补了这一不足,让企业从有利的汇率变动中获利,同时在不利的汇率变动中保护企业。期权作为一种非对称工具,更适合管理双边的汇率波动,期权组合还可以表达市场观点,从而实现不同外汇走势下的对冲。但是,就如买一份保单一般,企业需要支付额外的期权费用。
前段时间,央行在人民币远期交易上的保证金比例提高至20%,提高远期购汇的成本,加大运用远期对冲的难度,另一方面却为期权和掉期市场提供了机遇。现阶段期权模型和市场也不够成熟,能提供的产品较少,2014年期权产品成交额不到1300亿美元。虽然市场上并没有很多庄家提供相应产品,但是企业可以自己作为做市商,与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期权的交易,以赚取保证金以及达到风险对冲的效果。例如,一家企业自身有一定人民币资产,就可以在OTC市场卖出相应的期权合约,通过这种备兑认购期权(Covered call)的方式,实现自身人民币头寸的对冲,还可以马上获得期权费用的收入,同时也解决现阶段期权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当然,在这里,笔者提醒企业避免以投机心态炒卖外汇,应以正常合法外汇交易进行外汇管理的操作及套期保值。
企业管理
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汇率、信用等风险敞口进行集中管理。定期进行压力测试,通过交叉对冲,希腊值对冲,更高效地管理风险敞口。另外企业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应该更多考虑汇率因素,可以用远期的汇率来预计相关利率走向,进行预算的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从而保证未来现金流不至于因为汇率的波动而出现问题。最后,笔者还建议企业在进行跨境贸易投资的过程中,更多地采用人民币进行直接结算,从而避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还可以享受国家诸如贷款贴息等为支持人民币走出去而提供的优惠政策。
结论
人民币波动增大了企业在运营中的风险,传统的外汇管理形式日渐不适合当下新的货币格局。企业应该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对冲相应敞口,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以应对日渐复杂的人民币市场波动。
人民币贬值的原因
央行此次出台新政策,按照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而制定中间价,从基准价到中间价的改进在短期内会造成人民币在一定程度的贬值,原因如下:
(1) 美元走强,人民币需求下降
此次汇率改革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人民币被动相对于一篮子货币单向升值与中国经济发展并不匹配,因此市场一直存在下行压力。最近美元走势强劲,投资者更希望持有美元资产,从而导致人民币需求下降,汇率走弱。再加上人民币本身已经持续走强,因为国内经济换挡减速,支撑不够,因此对货币造成下行的压力。中央新出台的中间价政策,更加深了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美元走强和政策放宽的双重影响因素令市场一直对人民币下行的预期一次性爆发出来。
(2)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目标,所以扩大人民币的境外使用将成为当下外汇政策的重要考量。美国则希望通过产生巨大的贸易逆差对外支付美元,而这一举措与中国的国情相悖。因此,中央通过调整实际汇率扩大了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同时希望消除人民币的惯性预期,让人民币可升可跌,推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为加入特别提款权做准备(SDR)。此举正好与另一政策“一带一路”相辅相成: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扩大了对外贸易与投资,在东南亚、中亚地区,人民币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美元。在“一带一路”的投资热潮下,人民币预计将会在区域内成为主要交易媒介,而此时人民币贬值也为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产生积极作用。
受

企业外汇策略
目前,我国大多数涉外企业的外汇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套期保值的手段,管理外汇风险敞口的方法也比较保守和被动。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衍生品交易门坎较高操作复杂,运用衍生品进行外汇对冲的比例很低。哪怕在外贸大省山东做外贸的中小企中,运用外汇避险工具的也仅占31.4%。超过九成的中小企业更愿意采用价格转移和接短单的方式应对风险。由于外汇避险不足,汇率的波动增大,企业本已微薄的利润更受影响,而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又进一步限制其贸易增长。
大型企业使用衍生品管理外汇的比例也不高。据2013年的财务资料,133家披露海外收入的上市公司中,使用外汇衍生品的比例仅占33%;相比之下,美国上市公司的比例就达到78%。大多数企业要么通过远期结汇锁定将来的结汇汇率,要么通过美元融资推迟购汇,以在未来美元预期贬值中套利。然而这类外汇处理方式只适合于人民币单向上升的过程,对于人民币出现贬值或者双向波动,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准备,无法有效地对冲外汇头寸。随着政策的放开,一些有国际经营经验、风控能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开始通过更多样的外汇管理操作来实现表内和表外的对冲,其中,以金融机构和跨国集团最为明显。中信、光大等跨国企业灵活使用期权等产品,避免外来汇率单向波动带来的损失,或者通过货币掉期来实现不同币种的互换,匹配外币资产负债组合。
建议
对于目前的状况,企业可先从自身入手,解决人民币贬值可能所引起的窘况。
资产负债管理
贬值将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在资产方面将会大幅缩水,因而有可能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的风险。因此,自我债务重组是在货币贬值后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许多企业贷款美元进行贸易或投资结算,收入却以人民币为主,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强的当下,企业应尽可能减少外债,尤其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贷款,缩短外债的期限,或以人民币资产偿还债务,避免货币贬值而造成资产价值进一步下跌。
在资产方面,企业可考虑减持人民币资产,配置其他货币资产规避风险。同时在人民币应收款项方面,收款期限越短越好,尽早将款项回收并配置其他币种。当前,国内股市下挫,经济数据不景气,出口大幅下;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却有明显回升,美元兑人民币走强的趋势可能会继续延续。购买美元资产可为企业提供对冲功能。再加上美元资产没有合约和时间性的限制,流动性较高,企业在价格波动时能够更好地进行资产调配。所以,笔者建议企业可以适当配置一定的美元资产,诸如流动性好的美国国债、蓝筹股等。
另外,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造成的外汇损失或盈利同时亦会影响公司损益表。例如公司持有的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的货物或者交易性金融资产,都会因人民币贬值而造成账面损失。但需注意,若该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非损益账。因此企业需留意自身的短期资产配置,避免因人民币贬值而造成账面上的大量亏损。
加强使用衍生工具
笔者建议企业多方面使用外汇工具调整外汇敞口,实现买卖头寸平衡,通过衍生品市场的反向操作调整其外汇资产与负债。图一是通过期权,远期保值的对比。
从图一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远期合同是对冲外汇风险最直接的方式,这项合同规定交易双方必须在特定日期将特定数额的货币以特定的汇率转换成另一货币。交易的时限可短至一天、几天,或长至几个月或几年,从而帮助企业在特定的时间内锁定汇率。远期合同可消除风险,但却缺乏从有利的汇率变动中获益的伸缩性,如表一所示,当企业全部进行远期保值时,汇率将不会改变。期权则弥补了这一不足,让企业从有利的汇率变动中获利,同时在不利的汇率变动中保护企业。期权作为一种非对称工具,更适合管理双边的汇率波动,期权组合还可以表达市场观点,从而实现不同外汇走势下的对冲。但是,就如买一份保单一般,企业需要支付额外的期权费用。
前段时间,央行在人民币远期交易上的保证金比例提高至20%,提高远期购汇的成本,加大运用远期对冲的难度,另一方面却为期权和掉期市场提供了机遇。现阶段期权模型和市场也不够成熟,能提供的产品较少,2014年期权产品成交额不到1300亿美元。虽然市场上并没有很多庄家提供相应产品,但是企业可以自己作为做市商,与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期权的交易,以赚取保证金以及达到风险对冲的效果。例如,一家企业自身有一定人民币资产,就可以在OTC市场卖出相应的期权合约,通过这种备兑认购期权(Covered call)的方式,实现自身人民币头寸的对冲,还可以马上获得期权费用的收入,同时也解决现阶段期权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当然,在这里,笔者提醒企业避免以投机心态炒卖外汇,应以正常合法外汇交易进行外汇管理的操作及套期保值。
企业管理
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汇率、信用等风险敞口进行集中管理。定期进行压力测试,通过交叉对冲,希腊值对冲,更高效地管理风险敞口。另外企业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应该更多考虑汇率因素,可以用远期的汇率来预计相关利率走向,进行预算的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从而保证未来现金流不至于因为汇率的波动而出现问题。最后,笔者还建议企业在进行跨境贸易投资的过程中,更多地采用人民币进行直接结算,从而避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还可以享受国家诸如贷款贴息等为支持人民币走出去而提供的优惠政策。
结论
人民币波动增大了企业在运营中的风险,传统的外汇管理形式日渐不适合当下新的货币格局。企业应该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对冲相应敞口,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以应对日渐复杂的人民币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