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平山郁夫先生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闻平山郁夫先生溘然辞世,噩耗传来犹如巨星陨落,深感震惊和悲恸。
  哀痛之际,我与平山郁夫先生及美知子夫人半个世纪以来相逢相知的种种回忆都历历在目地浮现在眼前……
  两年前的2007年6月3日,正逢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并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之际,我有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平山郁夫先生进行了一次“平山郁夫与常沙娜的对谈”,作为平山先生《悠悠大河》著作中的后续部分。对谈的主题依然是平山先生终生探索和追求的“玄奘三藏为人生之师的丝绸之路”、“日本文化与敦煌艺术的源泉关系”、“文物保护红十字的构想”。
  更为难得的是次日6月4日,按照计划我与曾留学东京艺术大学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绮曼教授,亲自陪同平山先生及美知子夫人专程赴贵阳,在地方美协马正荣先生的安排下去安顺的苗族、布依族村落以及黔东南的凯里苗寨、侗家寨采访。乘着汽车沿路都能见到重叠山寨、山间细水、风雨廊桥等奇特的美丽景色。每到一处停车休息时,只见平山先生兴奋地立刻下车速写,从不耽误,这成了路途上平山先生最快捷的动作,这种不顾劳累集中精力作画的精神令人钦佩,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不曾料到那次与平山郁夫先生同行,竟成了最后的诀别。
   近日,我情不自禁地又翻出几十年来平山先生赠送给我的《在历史长河中--我的绘画生涯》、《敦煌有我追求的艺术》和《悠悠大河》等著作,以及平山先生各个时期出版的珍贵绘画集、素描集、还有后期完成出版的奈良药师寺玄奘三藏院的《大唐西域》壁画,它们都生动地记载着平山先生自1959年首创的《佛教传来》代表作以来大量的非凡画作和著作。从中我深切感悟到平山先生终生执著的人生追求,实现了玄奘三藏的精神。沿着丝绸之路长途跋涉,横跨了太平洋、地中海、亚洲、中近东艺术人生的“苦行”追求,最终完成了他奔向“艺术天堂的世界”历程。
   平山郁夫先生及美知子夫人和我们常家有着半个世纪二代人的世交和缘分,沿着敦煌的文脉和共同崇敬热爱敦煌佛教艺术的情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我父亲常书鸿带团去日本在东京首次举办“中国敦煌艺术展”。当年尚年轻的平山先生身患着“广岛后遗症”,在展会上见到敦煌壁画摹本后,犹如“转变了他的生命”。平山先生描述说:“常先生好像是来送敦煌香火的,这香火如能救我一命,我盼望去敦煌的念头就更强烈了”,“1958年似乎是我命运的转机的一年”。又说:“如同玄奘三藏在印度找到佛教经典一样,我在敦煌找到了我激情之源泉。”
   20年后的1979年9月,我的父亲就在敦煌莫高窟亲自迎接了进行首次敦煌之行的平山先生,实现了平山先生多年梦寐以求的心愿,亲临憧憬已久的莫高窟。他在第220窟初唐壁画上看到了一幅壁画竟然与他1976年在日本法隆寺所临摹的6号壁画极其相似,目睹了他所寻觅的“日本文化之源流的敦煌”。平山先生激动地说:“敦煌为我准备了非同寻常的人生画廊”。平山郁夫先生就此开创了日本画的一代画风。
  我父亲曾于1990年2月,他86岁时在平山先生所著《敦煌有我追求的艺术》序文中动情地写道:“平山先生的生平与创作体现了是位奇人、奇才的人物。他为追溯日本文化之源泉,踏破丝绸之路,壮游70余次,行程累计80万公里,可绕地球20余圈。我为保护、整理和研究敦煌艺术,弘扬祖国文化,面壁荒沙40余年,度过一万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算来我们已有33年的神交了,”“平山先生以玄奘三藏为人生大师,玄奘为寻求佛教之经典用20年的心血翻译佛教经典,平山计划用20年时间为奈良的药师寺新建的三藏院完成绘制一幅高2.2米,长50米的《大唐西域》巨幅壁画,作为压卷之作”。
   《大唐西域》的巨幅壁画,已于2001年如愿地完成,它气势磅礴地呈现在玄奘三藏院内。巨作全部是以唐玄奘路经西域取经道上蓝天雪色、戈壁沙滩,自长安至印度的七部风景画形式来描绘的,成为平山先生完成“丝绸之路”的经典巨作。
  平山郁夫先生以玄奘精神情系着敦煌佛教艺术和我父亲常书鸿结下了共同志愿的深厚友谊。半个世纪以来,我借此缘分 也幸运地在日本和北京两地结识了平山先生和美知子夫人。
  平山先生通过日中友好协会和东京艺术大学,在20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就着力为日中两国的艺术教育、培养新一代的文化艺术人才搭建了两国的校际交流的重要桥梁。
   难忘的是,在我担任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1985年,特邀了平山郁夫先生及美知子夫人访问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加深了与东京艺术大学两校的文化艺术交流及友好关系,并荣幸地聘请了平山郁夫先生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名誉教授。平山郁夫先生首例为学院设立了令教育界和美术界注目的“平山郁夫奖学金”。从此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届的学子们凡享受到“平山郁夫奖学金”奖励的无不为之感到荣幸。同样学院也随之扩大了影响,赢得了国际的声誉。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先后还派遣了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其中学成回来多为各学科的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如张绮曼、张夫也、郑宁、李当岐、周剑石诸教授。在此,平山先生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及培养中国的艺术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难忘的是,1987年10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又荣幸地受到东京艺术大学的邀请组团参加了东京艺术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当时大家都深切感受到中日两国文化正沿着新时代的“丝绸之路”继续延伸和发展,平山郁夫先生则是沟通中日文化艺术的特使,是维护中日友好各项活动的和平使者。
  尊敬的平山美知子夫人:在缅怀平山郁夫先生之时,我也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和钦佩。通过您所著的《路是这样走出来的—家庭的帐簿》,作为女性的我,确实能真切体会您与平山先生纯真的爱情,不惜舍弃了自己的艺术,终生与平山先生融合在一起,陪伴着,呵护着,鼓励着,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壮丽的艺术人生。
  从您的“家庭日记”中再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你们家庭也曾经历过艰难困苦,充满喜怒哀乐的生活,正如您所形容的那样“福兮祸所倚”。平山先生这一生的传奇离不开美知子夫人,正如您在文章的开端和结束语所引用的法语:“C’est la vie”(这就是人生)一样,您伴随着平山郁夫先生共同走过了艰难、欣慰、奇特的人生。
  平山先生突然地与世长辞,犹如随着释迦牟尼和玄奘三藏涅槃圆寂,离开了你和家人,离开了亲朋好友,但平山先生在他终生“没有结束的旅行中”完美地实现了他的愿望。在奈良药师寺新建的玄奘三藏院内,给后世留下了巨幅《大唐西域》壁画,实现了萦绕了他一生“丝绸之路”的梦境。
  平山郁夫先生终生燃起的光环已融入了人类悠悠大河的文明史中,其巨作和英灵将永存不息。
   我深信美知子夫人面对C’est la vie的现实,能够节哀而坚强面对。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谊仍需要我们共同继续沿着平山先生开创的途径延续下去,携手共同走向新世纪的“丝绸之路”。
  平山郁夫先生一生的追求和功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2009年12月于北京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