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香蕉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水果,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对人体免疫力提升具有一定的效果,深受人們喜爱。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中香蕉种植占比不断增加,香蕉种植已然成为农民经济主要来源之一。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香蕉的种植产量,帮助农民提高收益。详细阐述了香蕉种植技术,分析了香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关键词 香蕉;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8.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15
  香蕉属于热带果树,是世界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其种植地区涉及热带和亚热带。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香蕉生产国,近年来香蕉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香蕉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种植产量,是当前果农非常关注的话题。对此,从工作实际出发,就香蕉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展开详细探讨。
  1 香蕉的特性
  香蕉属芭蕉科,是热带大型草本植物,香蕉不仅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经由根状茎长出吸根进行繁殖[1]。香蕉植株可存活多年,结果后枯死。香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维生素C、钙、磷、铁、钾等多种元素。食用后不仅可以补充能量、缓解饥饿,还具有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的功效。
  2 香蕉生长环境要求
  2.1 气候要求
  香蕉喜高温,不耐寒霜,以热带气候为主,生长适宜温度在20~35 ℃,低于15 ℃不利于生长,年平均气温需在21 ℃以上。
  2.2 水分要求
  香蕉喜多湿,种植过程中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年降水量在1 800~2 500 mm为宜,需要根据降雨情况制订合理的浇水方案,确保土壤湿润。
  2.3 土壤要求
  香蕉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土壤pH值在6~7,主要以砂壤土、冲积土或腐殖土为主。如果土壤为碱性,通常使用硫混合物降低pH值,从而确保产出的香蕉拥有丰富的钾。
  3 品种选择与种植
  3.1 品种选择
  目前,我国的主要香蕉品种有华农中把香蕉、粤丰1号香蕉、中蕉2号香蕉、中蕉3号香蕉、中蕉6号香蕉、东蕉1号香蕉等,这些香蕉品种优良,具有抗寒、丰产等优势,且稳定性强,果形较好。如果气候适宜,全年都可以抽蕾结果,种植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2]。1)春种。2月底至4月中旬为定植期,9月开始抽蕾,采收时期在元旦节前后;要注意采收时机,若延迟采收,将影响香蕉产量。2)秋种。8—10月为定植期,次年5—7月开始抽蕾,8—10月采收。
  3.2 种植方法
  在种植香蕉时尤其要注意调整种植期,计算好抽蕾时间,避开低温气候,应选用15片叶龄大苗或健壮培苗。种植时以宽窄行为主,控制好种植密度,每667 m2种植120~150株为宜,这种种植方式能提高香蕉的采收和管理效率。宽、窄、株距分别为4.3 m、1.0 m、1.6 m。确定好种植密度后,需要施腐熟农家肥,每株植株施15~20 kg,同时还可以将0.2 kg石灰和0.5 kg过磷酸钙拌匀后施加,在表面覆盖10 cm无肥表土,避免肥料对蕉苗根系造成伤害。抽蕾后选取1~2个健壮吸芽,留作次年继代繁殖。对于过早抽生的吸芽要立即挖除,在断蕾、疏果后需要喷洒1次抗病虫药剂,将果实用浅蓝色薄膜套住,可起到保护作用。
  4 肥水管理
  4.1 春植蕉施肥
  在春种时,施肥主要选用有机质肥,同时辅以化肥,配合磷肥、镁肥。蕉苗在种植15~20 d时会抽出第1张新叶,施肥间隔10~15 d,主要使用淡稀粪水,还可以施加少量速效化肥,即在尿素和钾肥中添加5 kg水。3个月后,每株植被肥料含量可增加0.1 kg[3]。此外,还需要进行重施肥,第1次使用0.2 kg钾肥、0.1 kg尿素及0.25 kg花生麸,5个月后,在花芽分化期需再次进行重施肥,以此来提高香蕉产量,可以施0.2 kg钾肥、0.4 kg复合肥及0.5~0.8 kg花生麸,同时进行培土操作,深3~5 cm。在抽蕾时,施0.1 kg钾肥、0.3 kg复合肥和0.3~0.5 kg花生麸,并补土3 cm。
  4.2 秋植蕉施肥
  秋植蕉施肥大致与春植蕉相同,只是杂肥施加时间集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同时还需要分别施0.1 kg磷肥、0.3 kg复合肥和5~20 kg钾肥,以此来提高植被的抗寒能力。在次年春季,需要全面观察香蕉的生长情况,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并科学施肥。
  5 香蕉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5.1 束顶病
  束顶病是香蕉种植过程中极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当束顶病病毒侵染香蕉植株时,叶片边缘会变黄且质地变脆、易折损。拔节后幼穗生长迅速,叶片出齐,不现“束顶”,结出的果实较小、无香味。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一些地区发生束顶病的概率高达10%,严重时种植产量可减少60%,果农将其称为“不治之症”。为降低束顶病的发病率,需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威廉斯8818、巴西蕉等。
  5.2 枯萎病
  香蕉枯萎病又称为巴拿马病,主要是香蕉生长过程中受真菌侵染所致,感染该病的香蕉产量会降低20%,严重还会导致绝产。成株感染枯萎病后,在初期表现为叶片边缘为黄色,逐渐向叶片中间蔓延,染病的叶片颜色不断加深,直至枯萎,最终整个植株枯死[4];部分植株可勉强存活,但产量非常低,果实质量差。香蕉枯萎病属于土传性维管束病害,多发于土壤肥力低、排水性不佳、温度较高的区域,发病高峰期为10月。该病具有较强的顽固性,药物很难根除,防治难度较大。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所选用的蕉苗应保证无病,并对携带病原的病土进行严格处理,可以与水稻进行轮作。如果病害不严重,可喷洒41%聚砹·嘧霉胺800~1 000倍液。
  5.3 叶斑病   叶斑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害,在发病初期嫩叶被侵染,当出现黄绿色病纹后,叶片逐渐扩散为黄条纹,最终出现深褐色斑块,严重时会死亡。叶斑病属于真菌感染,发病率与当地气候条件密切关系,多发于暴雨、高温等天气。植株染病率可达80%,染病植株的产量会降低30%。为控制叶斑病,可以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1)割除病叶,保持蕉园干净整洁;2)在抽蕾开花期,需要选用药剂保护幼果;3)在现蕾前30 d,可以施加40%灭病威胶悬剂600~800倍液;4)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施有机肥,确保营养充足,使得香蕉植株健康茁壮成长。
  5.4 黑星病
  黑星病对香蕉叶片和青果的损害较大,染病初期,叶片会出现大量深色的斑点,随着病情进展逐渐扩散为大斑块,形状不规则,严重时还会导致叶片枯死。染病青果的病变部位呈现黑色,进而青果变软产生霉菌。大茎点菌是黑星病的主要病原体,发病率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高温、多雨等季节都极易发病。防治措施主要以加强田间管理为主,果实需要采用套袋形式进行保护,将雨水、病菌有效隔离。为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施加适量的维生素。
  5.5 蚜虫
  蚜虫非常常见,是诱发束顶病的重要因素,对于香蕉产量的影响较大。虫害高发时期为每年8—11月。蚜虫主要于冬季附着在叶柄中,待气候回暖后会吸取植株的养分。蚜虫趋阴性非常明显,可对长势慢的植株进行集中侵害,且会大面积蔓延[5]。为了降低蕉园内蚜虫的数量,所选蕉苗要确保不携带病毒,不得在园区周围栽种十字花科蔬菜,一旦发现有植株长势慢,要选择适宜的药剂预防蚜虫,及时割除染病植株的病害部位,或是直接将染病植株移除,并进行深埋处理。
  5.6 卷叶虫
  香蕉卷叶虫病又称为香蕉弄蝶病,会对香蕉产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卷叶虫成虫为黑褐色,主要在清晨和傍晚活动。幼虫主要对叶片边缘产生为害,吐丝后藏身,并通过吸取叶片营养存活。为降低卷叶虫数量,可以采用人工方式清除附着在叶片上的虫苞,然后进行集中销毁;也可选用0.5 kg的90%敌百虫混合400 kg水,杀死叶片中的幼虫。
  6 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香蕉在农业结构中的占比有所提升,成为我国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要想提升香蕉的产量,就需要利用好香蕉优质高产种植技术,以此来提高香蕉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推动我国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一棕.香蕉优质种植的施肥技术要点[J].农村新技术,2019(4):14-16.
  [2] 王丹.分析香蕉优质种植的施肥技术要点[J].新农民,2019(15):70-71.
  [3] 张艺楠,倪福乐,冯斗.香蕉寬行种植模式对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5):53-55.
  [4] 黄以致.香蕉栽培技术及应用实践探寻[J].南方农业,2018,12(6):32-33.
  [5] 郭标,邓英毅,李峰,等.香蕉宽窄行种植及配套简易机械化的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20,49(6):79-82.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宿迁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网省公司卓越绩效管理工作部署,明确试点(2%)-重点(10%)-全覆盖(100%)“三步走”推广步骤,在系统内率先开展供电所卓越绩效导入融合,并于2021年承担深化应用试点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供电所19项管理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在内部管理质效得到提升的同时,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晓店供电所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五星级管理现场”,并入围全国第六届“寻找最美供电所”名单。
摘 要 为优化学校生态环境,绿色生态校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美国白蛾虫害的暴发对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此,以山东省济南市周边校园发生的美国白蛾虫害为例,分析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美国白蛾;生态校园;绿色防控;山东省济南市  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13  校园是学校
为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监督和管理党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抓中心议大事能力,实现党建价值创造,遂宁公司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以“党建+”模式,以党支部为单元,对急难险重和创新任务,集中党员力量以项目领办方式攻坚,汇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解决了党员示范引领方向不明、作用发挥着力点不清、主动作为动力不足的问题,推进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摘 要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很大影响。综合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最大程度减轻其对水稻的影响,对促进粮食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减少水稻纹枯病的为害,对广西田东县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发生特点与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便为水稻纹枯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广西百色市田东县  中图分类号:S435.111.4 文献标志码
摘 要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传统的播种技术耗时久且播种效率不高,水稻“三减一增”(即减少人工、减少用水、减少化肥、增加收益)绿色直播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通过简化种植流程、优化技术、减少用水及减少施肥达到绿色高产种植目的。该技术能有效降低水稻的种植成本,进一步提高水稻的直播效率,对助推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水稻;“三减一增”;种植技术;水稻直播  中图分
摘 要 通过介绍黑皮冬瓜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环境,详细阐述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黑皮冬瓜的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剖析黔东南州黑皮冬瓜病虫害流行的因素,旨在为黔东南州黑皮冬瓜持续稳定生产提供一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支持,为黑皮冬瓜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帮助。  关键词 黑皮冬瓜;病害;虫害;防治措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志码:B DOI:
摘 要 花生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调查研究发现,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花生的需求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使得花生种植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简单分析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花生;优质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
摘 要 为全面摸清福建省永泰县黄甜竹产区害虫种类,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和蔓延,对永泰县黄甜竹经营区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和为害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现有为害黄甜竹的主要害虫有7目15科29种,其中基夜蛾、竹笋禾夜蛾、一字竹笋象、大竹笋象、小竹笋象等为害程度最高,并分析了黄甜竹虫害发生的特点,提出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黄甜竹;虫害种类;为害现状;防治策略;福建省永泰县  中图分类号:S436.6 文
摘 要 为了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减轻作物损失,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对贵州省安龙县2019—2020年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调查发现,2019年4月28日,草地贪夜蛾在安龙县玉米上首次发现,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薏苡仁等作物,在鲜食糯玉米上发生为害较重,平均为害株率为37.67%,平均虫口密度为48.35头/百株,高粱、薏苡仁上零星发生,平均为害株率为2.7%~3.8%,平均虫
摘 要 创新马铃薯栽培技术,将马铃薯栽培技术与果树种植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山地利用面积,帮助西部山区农民增产增收。为了提高西部山地果园空间利用率,提高山地果园的综合效益,针对山地幼龄果园套种马铃薯技术进行分析,重点围绕马铃薯生产全程,从建园、耕翻、起垄、播种、薯种处理、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多个环节,结合山地幼龄果园环境特点,总结出一套山地幼龄果园套种马铃薯集成技术。  关键词 马铃薯;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