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RFID的3个理由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经过多年的培育,中国的RFID应用依然是“说得多,做得少”,鲜有成功应用的案例。为什么深知RFID的种种益处,用户却态度冷淡呢?
  
  近日,北京市有权威部门发布信息称,由于实施使用RFID电子标签可享受通行费9.5折优惠的鼓励政策,高速公路ETC系统RFID电子标签的发行数量明显增加。4月30日~5月3日,RFID标签发行了 626 套;全市高速公路ETC系统使用率达到98166车次,与元旦相比增长了72%。
  不仅北京,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各地都在推行各种优惠政策引导车主安装和使用RFID电子标签。而另一方面,由于RFID在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上的成功应用,以及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带来追溯管理需求增加,RFID技术在中国的食品安全追溯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除此之外,基于金融危机下企业在节能和高效管理上的需求增大,以及中国扩大内需的趋势,有市场分析机构预测,2009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将达55.6亿美元,高于2008年的52.5亿美元,RFID标签销售数量将达到23.5亿枚,远高于2008年的19.7亿枚。
  然而,从中国整体市场看,用户对RFID的热情并没有业界期待的那么高。记者调查表明,有超过75%的中国用户表示,基于目前的经济环境,2009年会暂缓或减少RFID系统的部署; 另有超过一半的潜在用户表示,了解RFID的益处但暂时不考虑应用。就连政府花大力气推进应用的交通和食品安全领域,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与北京市数百万辆的汽车保有量相比,即使有100%的增量,数百套RFID标签的发放量微不足道。而经过奥运检验的RFID食品追溯系统,也是“叫好不叫座”。
  RFID早就不是新鲜的话题了,媒体每天都在报道RFID的消息,国家有关部门还将“RFID产品研发及行业应用示范”列入了基金鼓励的范畴。但是,中国的RFID应用依然是“说得多,做得少”,成规模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深知RFID益处的用户为何不愿接受这一技术呢?
  
  各有一套 无所适从
  
  “装个RFID标签有些划不来。”北京的一位车主对记者说,9.5折的通行优惠是很诱人的,但安装RFID标签要预存几百元,而这些钱还不一定能用,“本来平时就很少走高速出市区,出去一次也只能在北京范围内的ETC口使用,外地ETC系统根本不兼容。除非走短途,否则装了也是白装。”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的管理部门和RFID厂商又“各持一套”,各系统间又不能互联互通,让RFID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普通车主在ETC上遇到的还只是小问题,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各有一套”的现状更是让他们通过RFID实现效率提高的梦想几乎成了泡影。
  “我们的物流业务都是跨省的,而各地的ETC又不能互联互通,‘速通’的便利,对我们来说只是个‘神话’。”总部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某物流公司负责人说,ETC的RFID应用还只是物流行业应用中的一部分,它对库存管理效率巨大的提升效用才是物流行业更加看重的。但是目前实施RFID却要面临很大的风险。
  这位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国内提供RFID服务的大部分都是国外厂商的代理集成商,这些公司背后都坚持着自己的标准。虽然这些企业都在极力拉拢用户,并承诺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但目前大部分用户仍感到无所适从。“原因在于,我国的标准制定也要经过这些利益集团的博弈。而RFID的标签和设备都价格不菲,在标准尚未确立之前,谁也不敢大规模部署某一标准的RFID产品体系,一旦与标准不符,投资就打了水漂。”
  
  回报无期 不敢投入
  
  对于标准不一的问题,一些业内企业采取了绕行的办法,即不管标准,先行推广,力争把控产业链,实现实质上的联通。但是用户担心投入收不回来,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按照RFID从业者的经典理论,物流对RFID的需求是最多的。然而,即使RFID在中国的物流业有市场需求,但在调查中记者却发现用户在考虑RFID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顾虑和压力。主要集中在:投资回报考量、成本分摊、本行业类似企业成功案例和成熟的解决方案。
  “即使在最优的情况下,不需要贴RFID标签,在只安装读写器的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有物流企业表示,RFID可以成功实施,对整个供应链有极强的推动作用,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是最大的获益者,中间环节并没有得到利益,反而投入了读写器的成本,成了为上下游企业做嫁衣裳。“如果我们的投入成本无法在整个物流链上做合理分摊的话,企业应用RFID可能性不大。”
  调查显示,进入2009年以来,用户在RFID上的投资已日趋理性,很少会听厂商的忽悠,有近4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企业用于RFID的投入在1年~2年内见不到效益,那就免谈。
  
  应用脱节 宁可不用
  
  “用户的茫然还只是标准与成本这对老生常谈问题带来的衍生问题,比这更要命的是,由于项目经验少,目前在中国很多搞RFID的企业都缺乏对用户业务的深刻认知。”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会长王继祥指出,目前在RFID企业和用户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而这种脱节导致了用户对RFID企业的不信任。
  事实上,国内只有少数RFID从业者在芯片设计上有所耕耘,绝大多数都是系统集成商。集成商即使规模再大,也不专精于RFID应用与解决方案。不少集成商由于另有核心业务,RFID的团队仅寥寥几人,对市场和用户业务都不够了解。而RFID项目又并非单一厂商就能完成,需要包括芯片、系统、软件及服务端多家企业的配合,才可能打造真正适合用户的RFID系统环境。
  “RFID的真正涵义仍应与商业流程和应用程式直接连结,才能带来实际成效。”某制造行业企业负责人举例说,在制造业中,业主导入RFID的真正原因,并不仅限于确认物料生产进度而已,而更在乎物料进度与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规划(ERP)或是客户关系管理(CRM)之间的连结。 在此前提之下,RFID供应商若仅汲汲于硬件环境的打造,却忽略了其他环节,就不一定能真正协助客户,进而带来附加价值。
  而某医院信息管理部主任也表示,国内一直将医疗产业视为RFID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然而RFID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医疗单位,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需求,这些都是供应商需要正视的问题。“系统设计,必须要配合施行单位,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对此有专家认为,由于RFID应用发散,而厂商大都在各垂直产业上浅尝辄止,并未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深耕;再加上由集成商为主导的业务发展,多以案例性质为推广方向,而非从产品或解决方案进行研发,因此资源与经验不易累积,在RFID领域的专业知识进展有限。专家建议,RFID企业需要专注于特定领域,深入了解企业导入RFID的原因与目标,而不要只是认为建立了几个RFID系统就算大功告成了。
其他文献
惠普27亿美元购买3Com,不但能补足自身的通信短板、架构“一站式”服务的数据中心,而且能为今后的云计算竞争“未雨绸缪”。    有着30年历史的3Com终被惠普收入囊中,惠普图的是什么?  网络通信公司3Com达成协议,将以27亿美元收购3Com公司及其在华子公司H3C。根据双方协议,惠普将按照每股7.9美元溢价收购3Com—11月11日,3Com的收盘价格仅为5.69美元,溢价40%。而这也成
企业应用不断扩张,数据中心服务器日益膨胀,虚拟化是解决空间紧张,设备成本、人员成本、电力成本迅速上升的良药。  产业机会  星级评定:4  IT界对虚拟化技术带来的产业机会极为看好,从VMWare身上就可见一斑。VMware是专业从事X86服务器虚拟化软件的公司,2007年8月上市后股价飙升,立即以190亿美元市值位列全球前五大软件公司,而三年前EMC收购VMware不过花了6亿多美元。  服务器
在全球整体台式机增长减缓的情况下,惠普电脑试图通过“远程客户端管理解决方案”来寻找另一片“台式PC的蓝海”。     4月9日,惠普在中国正式推出了面向商业用户的远程客户端管理解决方案(Remote Client Solution)。该解决方案融合了由集中式硬件、刀片PC解决方案、刀片工作站和虚拟台式架构等一系列最新的尖端科技和全新架构。中国惠普信息产品与商用渠道集团副总裁、商用台式机业务部总经理
本报讯 (记者 刘丽丽 杨霞清)1月16日,IBM宣布其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家“IBM刀片和存储解决方案中心”(BSSC)在京落成,该中心由IBM与中铁信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信” )共同建立。  据了解,双方联手成立的BSSC,即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IBM高性能运算(HPC)实验室,是基于IBM刀片及存储等设备创建的真实的刀片及存储系统环境,旨在为国内的合作伙伴及客户提供包括技术支持、
本报综合消息近日,商业软件联盟(BSA)公布数据称,2008年中国PC软件盗版率下降了两个百分点,但仍然达到80%。众多专家均对该此数据的准确性表示质疑。  中国著名的计算机产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此表示,BSA的数据经不起实践的检验,BSA调查的只是它成员单位的软件,而不是调查整个计算机软件;按照BSA的定义,不用微软Windows就是盗版,实际上还有开源Linux,不能把它当做盗版看待
lijing@ccw.com.cn    观点  挖同业者WLAN墙角、调头抢宽带网络资源,看似不务正业的中国移动却打着如意算盘。  近来,中国移动可是忙得很,除了继续故弄玄虚地秀了一下手机应用商城Mobile Market网站,搞了一下飞信收费的小动作外,也整了几个大动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大规模招标WLAN设备,并宣布于年底前实现全国覆盖,以及偷偷地提速发展宽带业务。在各家运营商3G激战正酣之
风险管理,还是风险管理。在金融危机一周年之际,于9月2日至5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展上,观众仍然处处感受到金融监管部门和机构对于风险管理的格外关注。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金融业仍将绷紧风险管理的神经。未来金融体系和产品服务创新的方向,仍将在这一基调下进行,由此也势必影响到支撑金融业务运行的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资本市场,仍处在剧烈的动荡之中。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正
编者的话:临近年底,IT业界频现重大调整与重大变革,英特尔与教育部签署了为期5年的合作备忘录;郭可尊即将离开供职8年的AMD;网龙拉着IDG建起了移动互联网创业基金。    教育部与英特尔签署合作备忘录    本报讯(记者 王臻)12月2日,教育部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备忘录,未来5年双方将深化教育合作,支持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这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从思科中国区副总裁兼合作伙伴事业部总经理到Avaya中国公司总经理,王昀的履新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Avaya中国下一步将推行什么样的新政; 渠道将如何变革?    从2000年10月脱离朗讯、独立上市至今,Avaya已经迎来了第十个发展年头。在此之际,Avaya中国公司迎来了一位中国籍掌门人—Avaya中国公司总经理王昀。  在加盟Avaya之前,王昀曾供职于思科、北电、优利等公司,而他的上一
这些生活、工作在中国的“洋CEO”们,如何进行跨国企业的本地化管理; 如何自如地与中国政府、渠道以及员工打交道?本报记者深入采访三名总裁级的海外人士,探讨他们在中国的生存法则。    永田晴康:“海外战士”的本土战术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永田晴康今年55岁,和许多日本CEO一样,他的衣着一丝不苟,举手投足十分礼貌、充满笑容,但始终令人有点距离感。  永田晴康在索尼被称为“海外战士”。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