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722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孝”字,你能联想到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娘哺乳也。一位长发妈妈,怀抱一个吃奶的娃娃。这个字就是孝顺的孝字。可能你会问,孝顺的孝,是小敬老呀,怎么又成了母哺乳了?这也可能就是皇帝当时要问的。此中玄机,即帝王之术吗?
  《中庸》谈孝者,共有四处:“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大家明显感受到,与《论语》中孝之六问不同吧?
  把孝的位置放得最高者,还要数子思的老师曾子。《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曰:“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后来为了政治需要,把曾子关于君王之孝的部分,全给篡改了!李朝远、廖名春、梁涛等先生把《内礼》与《曾子立事》之孝篇做了一系列的对比,惊诧地发现政治儒学之可怕。《竹书》曰:“君子之立孝,爱是用,礼是贵。”后改“爱为忠”。《曾子立孝》仅记“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者。简文中的“为人君”“为人父”“为人兄”句,文献失载。《竹书》曰:君子事父母,亡私乐,亡私忧。后改为: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原来是政治腐儒们把孔子、曾子,双向互动式的孝模式,窜改为只剩下忠上、服上、尊上的单向关系了。如此,孝字的哺乳原型就被淹没了。
  俗话说,做恶者必留下痕迹,两千年前的《竹书》再现人间,孔子、曾子之孝的本来面目也应得到清洗。诸亲已经看到了,孝字造型中所蕴含的“心理动力学”“孝之因”“原动力”都是感受到了的,母之养,母之慈,父之爱,父之教,有了这自上而下的大爱,孝之回向就会有了内动力。
  当然,“孝”的完美原型,一定是羊羔跪乳,其确实具有双向共时的典型性。《曾子大孝》曰:“所谓孝也。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曰养。养,可能也。”这里的养,只是曾子之“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但“养”字本就从羊从食——養。养之本意是否就是羊羔跪乳呢?如果单看“養”难有定论,再看《说文》:茍,从羊省,从包省。从羊,羊与義、善、美同意。苟字的金文不正是羊羔跪乳吗?其实茍,就是敬的初文。如此看来早期一定是养与孝对待而论的。孝的对等性与循环性在于反转性。老子曰:反者道之动也。没有由小回向老或从下回向上的反,修道之不可能矣。
  养与孝的对转,在时间中一代一代地得以延续,此之为世。又想起了“人”字,不也是往复折返吗?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中此论,可解以孝为原型的帝王术之秘密也。
其他文献
1927年6月2日,民国时期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北京颐和园门口,一辆人力车到此停下来。一位身材不高、面孔瘦小、脑后拖着辫子的老人下车后径直步行到昆明湖边。他来到排云殿西鱼藻轩前,徘徊流连,点燃一支纸烟,烟尽之后,从容地纵身跃入湖中。从投湖到被园役发现救起,只不过几分钟时间,然人已气绝。  当时围观之人并不知晓其真实身份,待发现这位老人脑后有辫子一根,方明白这就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随后,又从王国
期刊
顺治二年(1645年),精锐的八旗军在31岁的豫郡王多铎的率领下,打过长江去,攻击全中国。经过惨烈的战斗和更为惨烈的大屠杀之后,大明帝国的故都南京以及江南的财赋重地,在尸山血海中相继沦陷。  捷报传来,刚刚定鼎北京不足一年的大清帝国自然一片欢腾。但是,帝国的领导核心、年仅33岁的摄政王多尔衮并不轻松。多尔衮在掌管这个正在迅速扩展的帝国的过程中,尤其是本以为柔弱温顺的江南人,却意外地成为八旗军征战以
期刊
维利·勃兰特在1969年10月28日的总统就职演讲中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我们希望成为与人和睦相处的友邻,国内如此,国与国之间也如此。”他同时以此开启了德国内政外交政策方面的重大变革。1969年秋,社民党-自民党上台联合执政,勃兰特成为社民党首位联邦德国总理,这次当选也扭转了联邦德国的历史。勃兰特领导下的联邦内阁自我标榜为“改革联盟”,以实现德国的彻底改革为目标。在内政方面,新政府希望实现更多的“民
期刊
有位青年来信言道,自读大学起,因老想着做“最有意义”的事,又老念着要成就“伟大”的事,因此,总无法“把心好好搁在一事上”,总不断地“怀疑自己做的事没有意义”,最后,满脑子都是各式各样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彼此又相互抵触、相互辩驳。结果,就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非常烦乱”。  回信给他时,我要他把“意义”“伟大”这些词儿都先暂时放下。这些词儿未必不好,却常常会把人困住。先搁着吧!事实上,中国人不太谈“
期刊
顺民这个词,在1644年,被北京的百姓赋予了两重含义——“顺从的臣民”和“大顺的臣民”。4月25日那天清晨,这两个字被成千上万双手写在黄纸上,贴在门首,举在手中,顶在头顶,和它们惊惧和恭敬的主人一起,接受昂然进城的胜利者马蹄扬起的浮尘的洗礼。就在一天前,这些胜利者尚且被人人切齿地称为“贼寇”,但几个时辰后,他们就以高傲之态接受阖城百姓的跪拜大礼,而他们的主子,昔日的匪首李自成,如今更是荣膺“大顺永
期刊
本期的封面故事,是有关民国校长的。看历史会客厅,专访的是陈平原教授。微历史,有叶圣陶。  碰巧,我与本刊执行主编刘杨,曾经合写过一本书《当教育界群星闪耀时——民国教育家小传》,所以,在此和读者诸君分享一点儿我对于教育史和教育家的感受。  林玉体先生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中讲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家维多利诺的故事。“宫廷学校”的创办人是一位侯爵,他延请维氏去主持学校,维氏答应之后补充说:“我接受
期刊
时间:2013年12月22日  地点: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礼堂  人物:易中天  2013年12月22日的中国科技大学很热闹,在易中天演讲的领票处,学生早早排起了长龙。早在2013年5月,易中天的新作《易中天中华史》正式与读者见面,首发仪式在北大举行,排场很大,众多学者都前往助阵。此后,他在武汉大学的演讲吸引了超过一万名听众。这种热闹,与他对外宣称的隐居在江南小镇书写历史形成截然相反的映照。  “我高
期刊
姓名  陶行知原名陶文濬,因为家中曾经夭折过一名女孩,因此父亲将陶行知的乳名唤作“和尚”,以求佛祖保佑平安。在金陵大学读书期间,陶行知痴迷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遂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陶知行”。1928年1月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1934年他发表了《行知行》一文,正式宣布改名为“行知”。  星座  天秤座象征着秋天的来临,秋意表现在天秤座的人身上是
期刊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文化形成过程中,中国文化形成了一种类似汉堡包的结构:上层的统治阶级文化、下层的乡土文化以及将这两种文化扭结在一起的中国乡绅文化。中国历来不缺乏对于上层统治文化的研究,从古至今的正史典籍都可以看作是对于上层文化的记载和研究,而对于下层乡土文化的研究则仅仅是散见于一些野史、小说中,即使所记载为真也缺乏可靠的证据支撑。因此,进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社会科学的传入,对中下层
期刊
1645年5月25日,在一顶没有帷幔的小轿中,弘光被人颤颤巍巍地抬着,回到了沦丧多日的南京。两位妃子木然骑在驴背上,看着石块和砖瓦向昔日的皇帝飞去。一年前,弘光贵为天子,周围也尽是投其所好的臣僚,但现在,在同一个地方,迎接他们的只剩下谩骂和诅咒。在这颓唐的景象中,南明的弘光皇帝朱由崧,正在众人的视野里渐行渐远——他的生平,也如发生在南京的这一幕,充满了尴尬、辛酸和讽刺。  半灭,半明  随着弘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