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血管炎的肿瘤坏死因子转录增加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baodo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有人对系统性血管炎进行了免疫学及病理学研究,但其发病机理仍不很清楚.细胞因子之一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恶液质素)具有各种生物学活性,常伴有急、慢性炎症,可作为休克的外源性介质.作者在对系统性血管炎(结节性动脉周炎及Wegener肉芽肿)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系统(cytokine systems)及细胞激活的研究中,发现TNF-α基因转录增加,但肌纤维蛋白转录正常.作者还通过Southern印迹分析检测了TNF-α基因的DNA放大及交叉易位,但这两种现象均未观察到.

其他文献
作者在当地烧伤中心用一种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处理6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儿童,蜕落的皮区用猪皮移植直至上皮完全再生.6例平均年龄7.252.8岁,男女各3例.皮肤受累面积用标准的烧伤测量法计算,平均为72.5%18%.5例发疹前有用药史,从使用可疑药物至发疹的平均天数为12.25天,发疹至入烧伤中心平均为3.5天.
作者报告了1例皮肤结核性溃疡病例,男性,19岁,入院前持续性干咳,伴全身不适、体重减轻7kg,其腰部疼痛性皮肤溃疡5个多月,并逐渐扩大。曾用局部疗法和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全身治疗均无效。入院前1周胸骨上部出现疼痛性肿胀,患者否认以前有类似疾病,以及气短胸痛、发热和盗汗等。
毛囊性糠疹(PF)的特征为面部弥漫性潮红和毛囊栓塞,皮肤粗糙呈砂纸样表现.由于在皮肤刮屑中可找到许多蠕形螨(DM),因此认为本病可能由DM引起.本文报告6例PF,并复习其治疗方法和可能的发病机理.
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致的感染较多见,主要引起慢性肉芽肿及溃疡。但此菌怎样侵入皮肤并致病尚不清楚。已知真菌感染如白念珠菌中菌细胞外蛋白酶的产生是入侵的重要因素。本病是否也与胞外蛋白酶的产生有关尚待证实。为此,作者以含白蛋白等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培养本菌,获取了由酵母型细胞分泌的胞外蛋白酶纯品,并作了进一步研究。
大多数对皮质类固醇(CS)过敏的病人,对巯氢可的松特戊酸酯(TP)也可起反应。一些病人虽没有CS接触过敏史,并且CS皮肤试验阴性,但外用该药后仍可发生湿疹样反应。为阐明这个问题,作者收集了另外的有关外用CS引起接触过敏的资料,并将TP作为对CS过敏的一个可能的标记加入标准斑试系列。
在许多已知的自身抗体中,DNA的抗体尤为引人注目,焦点在于机体何以能产生针对自身DNA的抗体[1]。免疫学工作者们研究的中心问题集中在三方面进行探讨:(1)引起抗DNA抗体产生的可能的抗原性物质;(2)此自身抗体的基因编码;(3)自身抗体产生的免疫调节机制。
期刊
近十年来,壬二酸(azelaic acid,AZA)的作用引起了皮肤学界的高度重视。国外研究颇多,在第十七届国际皮肤科学会上,对其作了专题报告。
期刊
蚊子叮咬引起的皮肤反应主要是蚊子吸血时唾液的作用.为了了解人类对蚊子叮咬的反应机理,本文用白纹伊蚊的唾液腺提取物(SGE)进行皮试并与其叮咬反应相比较.
期刊
无环鸟苷,能抑制人类疱疹病毒DNA聚合酶。严重感染时可口服或静脉给药。局部外用适应于复发性单纯疱疹。作者报告1例19岁女性患者,无特应性病史,两手掌指关节背面出现红斑、水肿和成簇的乳白色水疱,发作前2天患处有烧灼样感。局部应用5%无环鸟苷霜,每天5~6次,1周后病情加重,红斑、水肿蔓延至整个手背(以左手为著),且有许多散在易破的针头大小水疱,痒甚。
期刊
本文报告以人工合成的天然双糖(NDO)和天然三糖(NTO)为抗原对美拉尼西亚麻风家庭内接触者用ELISA检测其血液中抗酚糖脂-I(PGL-I)抗体的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