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零分作文

来源 :中学生百科·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o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零分背景]
  作文课老师给出作文题目《寻找》,题材、内容、形式都没有任何具体说明,我就以MJ的寻找为主题写了。因为喜欢他的歌、他的舞、他的激情,所以自认为写得很真诚,得心应手。在期待中等来了结果,居然是零分,老师说我偷换题目。
   [零分原作]
  迈克尔·杰克逊宣布将在2009年7月举行自己的最后一次个人巡演之后,歌迷们以四小时抢空门票的行动表达了对天王最后一次登台的热切期待。可谁也不曾想到,杰克逊会将自己的终结演出提前到了6月25日——这天,迈克尔·杰克逊,一个名字总与“伟大”和“疯癫”挂钩的人因心脏骤停在LA病逝。
   杰克逊走了,留给人们说不尽的话题。对他的评价,有赞,有毁。他的一生,有着最大的辉煌,也有最深的伤痛。他的人生路,其实是一条寻找之路。
   他寻找,寻找最梦幻的舞步,寻找最动听的歌声,寻找音乐的真谛,寻找舞蹈的精灵。他找到了,在流行乐坛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无数人为他倾倒,世界为之震撼。他是流行音乐界当之无愧的天王!他舞台上的人生,是耀眼而绚烂的!
   他寻找,寻找世间最可贵的亲情,寻找最纯洁的童真,寻找最单纯的快乐。这也许是源于自己特殊的童年经历,也许是因为对复杂成人世界的失望。然而,他寻找到了什么?是难以愈合的创伤,是更大的痛苦。
  为了这一切,他花巨资建造大型游乐园“梦幻庄园”,并邀请大批本不可能享受童年快乐的贫困孩子来到庄园与他一同寻找快乐;为了这一切,他独立支持39个慈善机构,慈善捐款达3亿美元,甚至超过比尔·盖茨,居全球之首……而一切所换来的是诬蔑陷害、人们的不理解和世人异样的目光。尽管那些陷害他的人在杰克逊逝世后承认那是一则诬告,但那个远去的灵魂还能听见这一切吗?
  杰克逊走了,寻找真情寻找纯净的杰克逊走了。那些在家长唆使下讹诈他的孩童,已长大成人,他们在给杰克逊造成伤害的同时,也亵渎了真情,亵渎了天真无邪,连孩子都撒谎,都恩将仇报,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真情呢?尽管那始作俑者以死谢罪,但这世界真情何在?善良何在?良心何在?
  杰克逊走了,带给世界激情和欢乐的杰克逊走了,寻找简单寻找爱心的杰克逊走了。他的音乐伴我们几代人成长。尽管他有些个人的生活习惯与我们标准不符,但这毕竟是一个善良的灵魂,那些道学先生为什么容不下呢?在评判别人的时候,总是把自己放到道德法官的位置上,没有人用苛求别人的标准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有几个人有杰克逊那样的慷慨?有几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里有杰克逊那样的天赋那样的成就付出过那么多的努力?有几个人那么纯真那么真诚那么善待世界善待他人呢?
   杰克逊走了,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在天堂,杰克逊不必再为高额的债务而苦恼,不必再因流言蜚语而备受折磨,他依然可以用自己梦幻的舞步、深入人心的嗓音去感染每一个天使、每一个精灵,依然可以在另一个充满祥和的世界去续写这属于他的传奇。
   杰克逊走了,那人世间的真情呢?
   (说明:本文刊发时未做任何改动)
   [作者困惑]
   老师喜欢的那位同学的作文,据说是“天才的作文,你们是学不到的”。我平心静气地虔诚地听了很多次老师朗读,真的认为很一般,每次都似曾相识,就觉得是某本教写作文的书上见过(当然实际上可能不是,但那种调子和风格真的非常相似),那种无病呻吟的所谓婉约,那种空洞无物的所谓华丽,那种不知所云的所谓深刻,其实掩盖不了作者实际上的幼稚和肤浅。
   我还真不是嫉妒别人,真不是酸葡萄心理。我很多次虔诚地听犹如我虔诚地看那些作文书,但实在提不起兴趣。有时候真是特别无奈,虽然我知道无需在别人的欣赏中过日子,但这屡屡的打击还是让我郁闷,甚至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想想小学的时候我是多么的喜欢作文,多么的享受那写作的过程啊!
   我现在好像已经写不好也没信心写好作文了,真的是很不自信,每次看到题目都有一种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觉,总要去揣测老师的意图,写的时候总在怀疑自己,最后既没迎合到别人又完全失去了自己,写出的东西真是惨不忍睹。
  
  
   [百科评审]
  特邀评审:程相崧(山东省金乡第一中学语文教师,青年作家)
  评分:85分
  
  刘天奕同学的这篇作文选择了自己熟悉的歌星——迈克尔·杰克逊,重点写了他在艺术上的“寻找”和在心灵世界(亲情、童真、快乐等)的“寻找”。情感真诚而浓烈,材料翔实而独特,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文章之所以被评为零分,一方面可能因为迈克尔·杰克逊本身就是一个大家褒贬不一、具有一定争议性的人物。这样的选材,在一般的老师看来,往往不够稳妥中正。另外,文章后半部分对迈克尔·杰克逊所受不公待遇的追问和情感宣泄,也似乎冲淡了文章的主题(寻找)。建议修改的时候可以强化一下前半部分迈克尔·杰克逊的“寻找”,同时对后半部分抒发情感情绪的句子加强节制,使其不要显得游离于主题。当然,这些瑕疵并不足以影响这篇作文成为一篇中上乘之作。
  
  特邀评审:邓济舟(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语文教师,知名作文教学专家)
  评分:80分
  
  这篇文章其实还是有很多的闪光点,或者说作者其实是很有写作天赋的,当然老师从应试的角度将其判为零分也并不为过,我想这更多的是警醒,而非打击。因此,作者完全没有必要对此感到惆怅或者耿耿于怀。这篇文章写得很真诚,也很动情,相比那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确属难能可贵,本想扣住主题,但显得十分牵强,如果把思路调整一下,会是一篇好文章。如开头就应该提出杰克逊的人生路其实是一条寻找之路,接下来写他是如何寻找音乐的真谛,寻找舞蹈的精灵,寻找最纯洁的童真,最简单的快乐,结果怎样,最后可以谈谈他的寻找之路对我们有何启示。这样文章就不会有偏题之嫌。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社团名片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成立于1998年。社员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作品600余篇,2005年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拉力赛”冠军。社刊《岚光报》《文明湖》得到王蒙、曹文轩等上百名专家的肯定和扶持,并多次获全国优秀校刊校报评比一等奖。2009年,《中国教育报》以《把文学社办成学校的“乐土”》为题推介了岚光文学社的骄人成
期刊
我是一只小白狗,生活在一户不算富裕也算不上贫穷的人家。我的生活,无忧无虑。并且,我还爱上了邻家的那只母狗。  有一天,当我出去溜达后回来时,一切都变了。  那一天,我散步在无垠的田野上,满眼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正当我对未来无限畅想的时候,突然一个橘黄色的怪物出现在远处,并向我袭来。我赶紧躲开,闪到了油菜花里面。接着,发生了令人伤心欲绝的一幕:那个怪物,发出隆隆的响声,吐出黑黑的浓烟,席卷着我的家园
期刊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对他是没什么印象的。  不过这也不奇怪,除了从外婆手中变出来的各种美食之外,我对那段时间的人和事基本上都没什么记忆。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了我四岁那年第一眼看见被妈妈从江西千里迢迢带回的他时,轻蔑而冷淡地哼了一声,仅此而已。  从那以后,他便被安顿在我的隔壁,这样直愣愣地插入了我的生活。  刚开始时我并不对他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但对于孩子来说,诱惑永远是存在的:各式各样的糖果,手工或拙
期刊
这个故事发生存个平凡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叫B。空气是澄清而透明的,顶端飘浮着稠密的白云。在诸位读者的眼中,这个世界稍许有一些麦黄色,不过这个世界里的公民是断然不肯承认的。在加加林跑到外层空间之前,有谁相信地球看起来是蔚蓝的?  B世界的公民的寿命都极为短暂,所以他化除了吃喝拉撒之外鲜有时间接受教育,故而也没有必要总结历史。这些原因导致B世界的公民生来就有成熟的心智(没时间发育),并且一生下来就不得不
期刊
任冰清,90后,多愁善感又极富想象力的女生,觉得自己是一只猫,常说猫语,常把心事写在纸上,有时候会给妈妈看,有时候只留给自己,过了些时候,给妈妈看的那些差不多都发表在杂志上了,留给自己的往往被自己撕了,不存留。获得过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二等奖。个人博客也收获很多小小粉丝。除了写写,还喜欢画画,却总得不到大人的支持。最高兴的事就是可以用自己赚的稿费来买自己喜欢的漫画书。愿望是以后做个珠宝设计师,
期刊
倪协克,90后写手,浙江乐清市白象中学金鳌文学社社长,现为《中学生天地》特约作者,文章散见于《温州日报》《求学》等刊物,曾获2010年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闲下来时喜欢看星星、晒太阳,偶尔也听听钢琴。写作心得:只是想把自己脑袋里的那些东西表达在纸上和别人分享,而不是写高深的“阳春白雪”。    佛堂里的尘缘    在这个开满春花的佛堂里,一只欲寻春情的画眉鸟望见了一截小尼姑的睫毛。  她的睫毛
期刊
很冷的冬天,我合上记事本。  窗外,下起雨来了。  我想去很远的地方,非常想。    1    南方的早晨,太阳迟迟没有升起,大霜尚未退去,门口的水槽上,结了薄薄的一层冰。隔夜未洗的毛巾半浸泡在水里,便与积水一起冻住,硬邦邦的。这个冬天,时间成了瓦砾上的雪,白日里不断融化,到晚上被冻住。  吴弋摘下了手中满是油污的手套,看着大卡车开走。  小妮吵嚷着不肯吃饭,夏姨连哄带求地用汤匙一口一口地喂。  
期刊
当我还是一个胚芽,蜷缩在种子壳内的时候,我便知道,她喜欢紫茉莉。  她随身携带一个小盒子,见到结种的紫茉莉就收取种子。她说紫茉莉是最好养的花,只需浇水,便会准时在黄昏的余光中轻绽,吐出比茉莉花更幽雅神秘的清香。  我,是一颗黄色紫茉莉种子。在她小学快毕业的那个春天,被播种在泥土里。我很快生长起来,有着特别的翠色的茎。我很想留在家里,很想每天开花让她赞美,便努力地积攒能量,成为最健康的那一棵。那一天
期刊
小时候,我很认真地想过要当画家。我喜欢看着那些线条从我的笔下落到纸上,像活了一样微笑、跳跃。我喜欢把两种色彩混在一起,一种叫爸爸,一种叫妈妈,把混合出的新颜色叫孩子。每次背着墨绿色的画夹走在路上,我会很自豪地昂着头,在脑里勾勒一幅幅掠过的景物。  我画的小孩子,和当时的我一样灵动活泼,翘着小辫,咧着嘴开心地笑,穿着鲜艳的裙子。同学们看见我的画,就像看见了我的名字,几乎没有谁不认得。  有一天,我画
期刊
[壹]  跟很多灰头土脸的孩子一样  生活在没有自由的四角天空  过着口袋似的生活    窗外的阳光很好地透过来,斜斜地照在我身上,暖得似乎只剩下灵魂。我看着窗外,大片大片的绿原从我的视线中碾过。我茫然得有点不知所措,我真的要开始一个人孤单的远行了吗?呵,是的!  我看着车里的人们,他们的瞳孔泄露了迷惘与疲惫,或许这只是我的错觉。他们从我的身边来了又走,洒落了一串冷漠的表情。他们注定了要充当我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