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阐述了当前军队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并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军队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师素质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信息素养;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70-01
一、军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军队院校学历教育的学生主要由全国统招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从基层选拔的部队生组成,而部队生的组成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进行系统学习过的战士,另一种多为大学以上文化水平重新入伍的战士。这种组成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很大差距,很自然地就会产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在入学时,有些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已经有了一定的使用,而有些却从未接触过这些软件,甚至连计算机都没使用过几次。
(二)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与地方高校相比,军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统一管理。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地方大學不同,在这里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有限,这就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学生课上弄不懂的知识也从不主动解决。
(三)学生创新意识不够。计算机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打破以往对基础学科学习的方法,它需要学生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对于刚接触计算机学习的学生来说,思维的转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好多学生在学完程序设计课后都没能完全转变过来,完全是为了考试而做题,并没有真正理解程序的真谛,基础都还没打牢谈何创新。
二、军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军人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样式,高信息素养已是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以极其微小的代价获得极大的军事和政治效益,主要就是得益于战场上的信息优势。信息素养对军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计算机教学正是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军人计算思维的形成。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自计算思维的提出,近10年来高校计算机教学掀起了一场变革,否定了之前盛行的计算机教育“狭义工具论”的说法,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教育的终极目标。计算机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形成计算机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军校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方案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由于计算机学科内容更新换代快,在调查中发现有些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过于陈旧,教学设施落后保障不了正常的计算机教学,这就导致计算机网络课只是讲简单的软件操作,并没有涉及网络的核心内容。我们常说的信息素养,主要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息,共享信息社会提供的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计算机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教法和学法的不同,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具备了较好的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还没很好地建立起来,这就会产生两极分化。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办法:其一,分级教学对于学生基础相差悬殊的学科,由于受地域、文化程度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同一批入学的学生基础相差很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分级教学,基础好的班级增加教学内容和难度,强调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训练,适当进行创新性培养;基础差的班级进行基础内容的教学,突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分级教学的好处在于教学有了很强的针对性。这样做使学生在学习上不会掉队,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二,分组教学对于学生基础相差不大的学科,我们可以考虑将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都由数学基础好些的和相对落后些的学生组成,教师可以把上课的课件发给各个小组。在课下,他们可以对课件上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与教师沟通解决。分组教学的方法能够鼓励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自主解决问题,进而为计算思维的形成和创新学习打好基础。
(三)严格的考核机制。计算机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所以在平时的考核中,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即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方法。理论考核注重基础知识方面的检验,而实践考核注重学生动手及创新等综合能力。相信在严格的考核机制下,学生会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化战争需要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军队,而军队的主体是军人,军人成长的关键是不断学习和创新。在这里,我衷心希望我们所有军校计算机教师能够结合军校实际需要开展教学,能够为军校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蔡春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关 键 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信息素养;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70-01
一、军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军队院校学历教育的学生主要由全国统招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从基层选拔的部队生组成,而部队生的组成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进行系统学习过的战士,另一种多为大学以上文化水平重新入伍的战士。这种组成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很大差距,很自然地就会产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在入学时,有些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已经有了一定的使用,而有些却从未接触过这些软件,甚至连计算机都没使用过几次。
(二)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与地方高校相比,军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统一管理。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地方大學不同,在这里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有限,这就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学生课上弄不懂的知识也从不主动解决。
(三)学生创新意识不够。计算机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打破以往对基础学科学习的方法,它需要学生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对于刚接触计算机学习的学生来说,思维的转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好多学生在学完程序设计课后都没能完全转变过来,完全是为了考试而做题,并没有真正理解程序的真谛,基础都还没打牢谈何创新。
二、军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军人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样式,高信息素养已是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以极其微小的代价获得极大的军事和政治效益,主要就是得益于战场上的信息优势。信息素养对军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计算机教学正是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军人计算思维的形成。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自计算思维的提出,近10年来高校计算机教学掀起了一场变革,否定了之前盛行的计算机教育“狭义工具论”的说法,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教育的终极目标。计算机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形成计算机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军校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方案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由于计算机学科内容更新换代快,在调查中发现有些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过于陈旧,教学设施落后保障不了正常的计算机教学,这就导致计算机网络课只是讲简单的软件操作,并没有涉及网络的核心内容。我们常说的信息素养,主要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息,共享信息社会提供的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计算机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教法和学法的不同,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具备了较好的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还没很好地建立起来,这就会产生两极分化。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办法:其一,分级教学对于学生基础相差悬殊的学科,由于受地域、文化程度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同一批入学的学生基础相差很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分级教学,基础好的班级增加教学内容和难度,强调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训练,适当进行创新性培养;基础差的班级进行基础内容的教学,突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分级教学的好处在于教学有了很强的针对性。这样做使学生在学习上不会掉队,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二,分组教学对于学生基础相差不大的学科,我们可以考虑将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都由数学基础好些的和相对落后些的学生组成,教师可以把上课的课件发给各个小组。在课下,他们可以对课件上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与教师沟通解决。分组教学的方法能够鼓励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自主解决问题,进而为计算思维的形成和创新学习打好基础。
(三)严格的考核机制。计算机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所以在平时的考核中,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即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方法。理论考核注重基础知识方面的检验,而实践考核注重学生动手及创新等综合能力。相信在严格的考核机制下,学生会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化战争需要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军队,而军队的主体是军人,军人成长的关键是不断学习和创新。在这里,我衷心希望我们所有军校计算机教师能够结合军校实际需要开展教学,能够为军校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蔡春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