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青岛“夜经济”发展的逻辑理路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z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工复产后,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搞活“夜经济”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青岛兼具发展“夜经济”的“硬件”和“软件”,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夜经济”已经成为青岛的一张新名片。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青岛“夜经济”发展面临着“供给侧”压力增大、“需求侧”变化明显、国际参与减少等挑战。为推动青岛“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青岛市委、市政府要加强战略层面思考和谋划,树立新安全观,由政府承担主要“安全供给”责任,为青岛“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坚持以人为本,基于主体诉求变化推进多元共治,塑造青岛“夜经济”治理新格
其他文献
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从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技术发展、投融资体系、人员因素及生态环境6个维度,界定了23个制约“新基建”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定量方法对各因素间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市场准入条件、城市化水平、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战略机遇、技术创新能力、政策引导等因素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新基建”的发展,其中市场准入条件是影响“新基建”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为了加快“新基建”的发展,政府应加强政策的引导,为企业制定合适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依托金融与技术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