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朱清时

来源 :京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朱清时并不是只会躲在实验室做实验的人,科学家的标签,贴上的是一个颇具人文气息的人,朱清时自小喜欢诗歌,柳宗元的《江雪》,是他最喜欢的一首。
  这也许说明,在他的内心,一直有着孤身探索某种人生境界的情结。
  这种情结,在过去,成就了他中国科技大学“个性校长”的名声,在将来的南方科大,也许他还要成就一个更大的名声。南方科大和朱清时一样,都是有点特立独行的味道。
  朱清时1946年2月生于四川成都,1963年9月考入中国科技大学,1991年年仅45岁之时就已当选为院士。到此时此刻,朱清时对于自己,内心里已经感到非常满足——该得的,想得的,都得到了。可以说,45岁之后的朱清时,已经基本上脱离了普通人对名利孜孜以求的趣味。
  然而,马太效应总在主导着这个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安排总是一步一步让朱清时承担更大的责任与更大的使命。1998年,朱清时当选为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2008年9月,年过花甲的他又接过了筹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聘书。
  在中国科技大学担当校长的十年,是朱清时成就“个性校长”的十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扩招成风,评比成风。然而,朱清时主政之时,中国科技大学一直只保持着约1860名学生这样的规模。中国科技大学不盲目扩招,不修建豪华校舍,不建设新园区,不允许教授经商。
  朱清时一直坚守着这样的原则,中国科技大学不是经商搞产业的场所,而是要为中国培养科学技术尖端人才,所以学校的使命,是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而不是扩大学生的人数。
  对于教育产业化,朱清时认为,学校要让老师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坐下来,看书,想问题,教学生。学校办产业太短视了,急功近利,做学问要板凳坐得十年冷,老师们都办产业去了,谁还有心思搞学术呢?
  对于扩招,朱清时说,学生突然多了,老师的压力就会大,作业、课堂辅导必然变多,老师必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应付这些事情。结果,老师坐下来看书想问题的时间就少了,内涵提高的可能性就小了。在一个大学,宿舍、图书馆、食堂这些硬实力可以花钱买得来,但是扩招以后,学校会消耗太多的软实力,也就是老师的水平、经验与精力,这些是靠花钱挣不来的。
  至于建设新校区,新校区一般只能建设在城市的边沿地带,老师们上下班要花多少时间啊?时间也是成本啊!
  对于官方的评审,朱清时一直有“原生态迎评”的硬气作风。就是说,教育主管部门来人对学校各项指标进行评审时,中国科技大学绝对不搞清水净地、黄土铺道这样的表面文章。朱清时认为学校、尤其是大学,应该是社会的净化器,应该严守高尚的道德标准。一个社会要有希望,就一定要有净土,如果连学校与寺庙这样的地方,都不再能称之为净土,那这个社会的风气就无可挽救了。所以,学校不能造假,要严守诚信无欺的底限。
  总之,朱清时认为学校应该“安静下来看书,想问题,而不是开会,评审,做人际交往,赶通勤班车。他卸任中国科技大学之时做演讲,说最希望的是中国科技大学传承下来这样的核心价值观:不跟风,不盲从,按科学规律办事。“如果失去这个价值观,中国科技大学将失去价值!”
  朱清时所坚守的这些东西,也一度被不少人批评,朱清时本人也被不少人看成是迂腐的书呆子。但是,坚守最有价值的东西,最终将会被证明是正确的,在中国大学生质量大面积下滑、学校学风败坏现象并不鲜见的这十来年里,中国科技大学显得一枝独秀——它很小,但是很强。
  其实,朱清时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深刻地了解,理想与现实,往往会有多大的差距。他说自己,中学时代崇拜牛顿与爱因斯坦,想改造世界;上大学后,知道改造世界太渺茫,转而只想做一个科学大师,能有助于改造这个国家;而工作以后,很多的事情与问题都让他失望;直到当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时,他已经只想改变这个学校了。然而,就是这个范围的改变,其实也都是部分的,他有很多的想法都难以实现。
  很多的时候,他开始只想改变自己了,他要求自己“科普知识丰富、能力强、富于同情心”,他认为只有把自己的修养与性格改造好了,他才能团结人,带领大家,把学校的事情搞得更好。
  在这个意义上,朱清时又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因为他总要求自己在外人面前表现出宽容与微笑,所以,他几乎无法拒绝记者当面提出的采访要求,他总是很配合,很乐意和开心的样子。
  这么看来,外人眼中的“个性”朱清时,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躲在象牙塔里的人,只不过,他在实践中放弃一部分理想的同时,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在坚持着核心的价值而已。这种精神,最终也获得了普遍的赞誉。最有说服力的事情之一,就是2009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遴选委员会”投出全票,让朱清时在众多的候选人中得以完全胜出。
  当深圳方面找人游说朱清时之时,他也曾有过犹豫。毕竟,他已年过花甲,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的一世英名,会不会毁在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创上呢?一份荣耀往往也可能是一份沉重的负担。不过最终,他还是答应出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说,人的伟大,在于有思想,有理想。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困难再大,成败不虑,不要犹豫退却,而是要进取,要坚守。
其他文献
假做真时真亦假,实为虚时虚还实,马云挥泪斩落大将卫哲,真的仅仅是捍卫企业价值观这么简单吗?    引咎辞职!  这是一个并不令人轻松愉快的说法,对于有中国电子商务第一品牌之称的阿里巴巴,对于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兼总裁卫哲,这都意味着严重的危机或者严重的过错,否则,阿里巴巴创始人、总裁马云再有铁腕,也不会针对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决然做出如此不合常理之举。  所以,当马云说是为了“坚决捍卫企业价值
期刊
一、2004年工程机械进出口情况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WTO的后过渡期,国内履行诺言的压力增大,关税的继续下调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据海关统计,2004年工程机械进出口金额累计达到5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19%,其基本特征是进口保持平稳,出口实现高速增长。2004年1至12月,累计进口工程机械36.43亿美元,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
期刊
1910年10月19日,两名工人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他们来自百里外的俄国大乌拉尔,半个月前,两人所在的工棚内,7名中国工人暴毙,俄国人急忙焚烧了工棚和工人的衣服行李,并将工棚内的中国人赶回中国境内。  6天后,这两名工人在满洲里寓居暴亡,同院两名房客也相继死亡。一天之内,四人离奇死亡,但症状相同,都是发烧、咳嗽、吐血,死后周身发紫。  边陲小城的4人死亡病例,并未引起更多的关注。当
期刊
太子奶到底花落谁家,或将在3月份揭晓。但关于太子奶的拯救与争夺却是一个曲折复杂的传奇故事。    “三月份重组结果必须下来!”2月19日,太子奶集团破产重组管理人、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陈建宏在电话那头对记者说。他还重申了“价高者得”的原则。  1月18日,管理人在株洲太子奶栗雨工业园办公楼内召开了针对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株洲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南太子奶集团供销有限公司三家
期刊
利比亚政局动荡已导致300人死亡,领导人卡扎菲将示威者斥为“老鼠”,“受雇者”,认为他们想复制埃及和突尼斯事件,是在“为魔鬼效命,而不是利比亚”。    利比亚发生的一切,正放大全世界的瞳孔。  受埃及和突尼斯动荡影响,利比亚政局岌岌可危。反对派将2月17日定为“愤怒日”,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此后的暴力对抗不断升级,反政府浪潮蔓延至首都的黎波里。班加西的形势也急剧恶化,大批
期刊
10月19日,本年度最受工程机械行业瞩目的盛会——第八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BICES)在北京经开汇展中心盛装开幕。来自世界53个国家的742家企业,在10万平米的室内外展台上,以类似汽车展的展示风格与理念,精心筹备和推出了“和平建设未来,携手掘进明天”的经典之作,歌舞、音乐、抽奖、演示此起彼伏,不仅让观众饱揽了形形色色精致而彰显差异的新产品、新概念,更强烈地感受到行业发展正处于“井喷”之后回归理
期刊
32岁的傅明供职于国内一家著名的杀毒软件公司。他长相平平,说话拘谨,一副标准的计算机程序员形象。只有聊起黑客时,才会挂起一抹不屑的微笑,属于高手的微笑。  他曾是一名叱咤风云的计算机黑客,参加过数次所谓的“爱国大战”。他曾身处一个神秘的江湖,属于黑客的江湖。那里不乏刀光剑影,那里不乏年少轻狂,那里曾激扬着理想和冲动,也泛起过贪婪与龌龊。  只是,那个江湖已然远去。  聊起被媒体称为“顶尖黑客”徐放
期刊
安全、治堵、压房价,怀揣着美好动机的调控政策,却因将本地人和外地人区别对待,陷入巨大的争论漩涡。    近一段时间,北京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  从安全考量,清退地下室;为治理“首堵”,购车摇号限购;欲遏制房价飙升,“史上最严厉”房产限购令诞生。  但是,安全、治堵、压房价,这些怀揣着美好出发点的调控政策,却因将本地人和外地人区别对待,陷入巨大的争论漩涡。  被遗忘的户籍鸿沟再现——购车:非京籍外地
期刊
“官僚”这个字在现代中文中常常带有负面意义,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在《辞海》这样的权威工具书中居然没有“官僚”这个词条,只有“官僚主义”,“官僚政治”和“官僚资本”。可能是因为当年有人把bureaucracy这个英语单词译成了中文“官僚主义”的缘故,还赶上“官僚主义”正是官僚特有的习气之一,于是高高在上,闭门造车,不懂装懂,瞎指挥等等这些官僚主义的特征反过来成了官僚的特征,弄的现代汉语不得不在谈到a
期刊
2007年,意气风发的比利时收藏家盖伊·尤伦斯(Guy Ullens)表示要做中国艺术家的“文化保护人”,就在那一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刚刚在798落成,尤伦斯正做着在中国打造一个国际性当代艺术机构的美梦,并计划长期在这里发展下去。那个时候,把他形容成美第奇似乎并不为过。  然而,今年2月12日,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尤伦斯却突然表示要将UCCA转交长期合作伙伴管理,同时卸任馆长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