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步行-健身跑等二则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_Dru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过中年(40岁)以后,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心,肺、神经、肌肉等方面的功能下降,使中老年人对一些快速、激烈、负重、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感到力不从心,运动兴趣也为之大减,加上某些脑力劳动者的长期伏案工作,于是运动不足在中老年人中就显得非常普遍且较为严重。
  苏联著名运动医学专家莫特良斯卡娅教授经过多年实践观察后认为,健身步行一健身跑是一项有益于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鉴于一些中老年人因体力和健康情况限制而不能随时跑步,教授还研究制定了分阶段的锻炼法,即共分为健身步行,走跑交替以及一般健身豫,提高健身跑四个阶段。这四个锻炼阶段,由于方法和训练量不同,锻炼后的效果也不同。锻炼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按阶段训练,也可只选择某一阶段进行锻炼。锻炼时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 如果锻炼时出现胸区疼痛、呼吸困难、头昏眼花、心律反常,或锻炼后出现疲劳长期不消,食欲下降,睡眠变差、萎靡不振等现象时,必须停止锻炼。
  2 不宜在空气湿度大、气温低(零下20度)的情况下进行锻炼。宜选择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的场所;并注意衣着宽松、鞋履轻便。跑步时要用鼻子呼吸,注意呼吸均匀,协调,如果感到气急,要减慢速度。
  3 早晨锻炼者可安排在空腹或少餐后进行,晚上应选在餐后1~1.5小时或睡前1~2小时进行。
  4 妇女在月经期无经痛的情况下,可照常进行锻炼。患有妇科疾患者,需征求医生意见后方能进行锻炼。
  
  健身步行
  
  步行运动的特点是易学易行,便于持恒。是脑力劳动者,动作迟钝、体质孱弱、平时又缺乏锻炼习惯的中老年人和肥胖者的一种合适的锻炼手段。它有可靠的安全感,不会象跑步那样有可能引起下肢软组织损伤。它能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下肢肌力及韧带的张力与弹性,促进下肢的活动能力。它和健身跑具有同样的运动功效,只是负荷量有不同的区分。
  健身步行分两种练习方式:1 一般步行;第1~2周,步速60~65步/分,步行30~40分钟,第8~4周,步速65~75步/分,步行35~45分钟,第5~6周,步速75~90步/分,步行45~50分钟。2,快速步行,第1~2周,步距2000米,步行25分钟;第8~4周,步距2800米,步行30分钟,第5~6周,步距3600米,步行35分钟;第7~8周,步距4200米,步行40分钟。酌情选择。
  练习可以每天进行,40岁以上每周练习8~4次。经过8~5个月的持续锻炼后,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舒畅,感到练习轻松,甚至想走得更快、更远些时,可转入第二阶段走跑交替练习。   走跑交替
  
  健身锻炼的第二阶段是在快速健身步行基础上,递增运动量的练习方式。走一段、跑一段。它既是增强心肺功能的全身性需氧运动,又是一项灵活掌握运动量、容易为中老年人接受的锻炼方法。
  它采用快速步行一慢跑一快速步行一慢跑,如此交替进行的形式。并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制定出了各种跑距和练习时数,其运动量按照循序渐进的比例递增(见表1)。练习次数每周不少于5次,40岁以上每周3~4次。据测定,三个不同年龄组经过三组不同的锻炼后,其身体机能都反映出跑距增大、脉搏缓慢有力、肺活量增加等明显效果。
  
  健身跑
  
  健身跑(即健身锻炼的第三、四阶段)是中老年人健身锻炼的最高阶段,分为一般和提高健身跑。其区别在于跑的周次、跑距和练习时数的递增。特点是采用长时间、慢速度、远距离的有氧锻炼方法。根据医学测定,坚持健身跑的老年人的最大摄氧量比一般少运动的老人大20~25%。健身跑还有改善心理状态,稳定情绪的作用,可以给中老年人带来愉快的心情和增添生活的情趣。
  然而,如果健身跑方法不当,练习强度和运动量过大,跑前未体检或经医师指导监督,会有发生损害或意外的可能,但这并不是健身跑本身必然导致的危害。所以,必须尽量参照根据不同性别、年龄所拟定的健身跑的跑距和练习时数(见表2),严格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锻炼。每周可安排练习3~4次,以隔天一次为宜。
  健身跑的方式采用先快速步行,快步之前要先有轻快的走步练习,再从走跑交替中转入健身跑。注意全身应尽量放松,上体稍向前倾,两臂微屈。步幅不宜过大(约1~2脚掌),学会全脚掌着地,步伐轻松而有弹性。
  跑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跑后,要做8~5分钟的放松走或深呼吸运动。
  准备活动练习(见图);
  1 两臂向前、后环绕,各重复10~20次。
  2 右臂向左上侧屈,左臂后引,两侧各重复6~10次。
  3 上体前屈,重复10~20次。
  4 深蹲下(起踵),重复10~20次。
  5 左腿前后振摆,两腿各重复15~20次。
  6 两脚轮流起踵(两手扶握术棍),重复15~20次。
  7 躁关节环绕,左右各重复15~20次。
  
  骑自行车的保健
  德 鸿
  
  关于骑自行车,这里姑且不谈作为专门锻炼的自行车运动,即便是平时的上、下班骑车,对于人体的健康也有稗益,因为骑车可加速血液循环,使腿部肌肉发达、大脑反应敏捷。但骑车时必须重视骑车的保健,才能更有利健康和确保安全。这里,不妨列举一些有关的事项;
  1 自行车的车垫高低要适中。太高,必须踮起脚尖踩,十分费劲;太低,人坐在上边有下缩的感觉,而且要弯起髋、膝踩,也很费力。车垫的高度应该略低于骑车者的腰部水平。
  2 车胎充气要适度,以充气后用大拇指用力揿压稍见下陷为宜。充气太足,骑车时弹性偏大,驾驭时需格外小心;充气不足,踩踏就要化力气,而且车胎也容易损坏。
  3 自行车装货时,要保持车身的平衡,不要装载在车架的一边,这样骑车时车身会歪斜,人的身子势必要向装货对侧偏斜,时间一久,腰部会酸痛。当然,自行车装货也不宜太重,一般不宜超过自己体重的重量,否则踩踏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累得气喘吁吁。
  4 骑车时的姿势要自然大方,不要挺胸凸肚,也不要弯腰屈背。殊不知,不正确的骑车姿势会诱发腰背酸痛,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身子稍向前倾、头也稍向前俯,两眼正视前方。
  5 骑车速度不宜太快。作为上、下班经常性骑车,路程最好按中等速度计算,在30~45分钟之内。路程太远,骑车上班后马上工作,下班后马上接着骑车,对健康不和,万一路程较远,上班到达目的地后应留一点休息时间,下班也最好稍微小憩后再骑。
  6 在车辆拥挤、行人熙熙攘攘的马路上骑车,思想须集中,久而久之,由于大脑“司令部”经常受到这种紧张兴奋的刺激,容易使某些易发高血压素质的人发生高血压。所以有高血压倾向的人或高血压患者,骑车更不能匆忙急躁,骑车后最好闭目养神一会儿,让大脑得以养息。
  7 有慢性泪囊炎、沙限等疾病的人骑车时容易迎风流泪,不妨戴一付防风眼镜。
  8 长距离骑车,或者车垫前部较高,坐上后,车垫会较长时间或较厉害地顶着会阴部,刺激与压迫尿道,引起尿道、前列腺,阴囊等充血,特别路面不平,颠簸厉害时格外显著,会引起排尿不畅、排尿疼痛或血尿。应该设法选用软垫,并使车垫前部略为低些。
  9 长时间骑车,每骑满45~60分钟宜下车休息一会。按骑自行车运动的健康青年人的锻炼标准,是在12~15分钟内,骑车作等速行驶,运动量必须使脉搏次数比静止时快上一倍。而一般中老年人和体弱者,就应该根据自己的体力,调节骑程与速度,绝对不能盲目逞能,也没有必要达到上述标准。
  10 骑车也要做准备活动。上车前先弯腰屈腿地活动几下,上车后开始不要骑得太快,以后再逐渐加速,让下肢肌肉有一个逐步适应的阶段。倘若一上车便猛踏猛踩,很容易发生腿部肌肉扭伤或抽筋。
  11 长期骑车的人,下肢肌肉锻炼十分出色,但上半身的活动相应较少,因此还得经常做些上肢和胸背部运动,让身体各部分都能健壮起来。
  12 当身子有病,特别是血压增高,头晕目眩时,不要勉强骑车,以防发生意外,妊娠后几个月,或者有流产史孕妇,头三个月也不宜骑车。精神状态不正常的人,不能骑车。
  13 必须定期检修自行车,及时发现故障与隐患,防止发生骑车事故。
  总之,骑车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自行车条件、身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多年骑车的经验,摸索出一套良好的骑车保健方法,让自行车更好地为工作、生活和健康服务。
其他文献
食物营养是人体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人到老年,脾胃消化功能减弱,气血早感不足,若不重视饮食,定会加速衰老。因此,老人不可单纯依赖药补求长寿,需知;“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才是最重要的“补品”。  老年饮食要注意“三要”,即精、兼、少。所谓精,是指食物精细、新鲜营养、软硬适度、清淡可口。所谓兼,是说合理膳食、三餐多样、荤素兼有、米麦搭配。所谓少,应当早餐要吃好、午餐七分饱、中间加果点、晚餐更宜少
身染小疾,使用家庭自备的药物,既方便又及时。但如果对药物说明书注意事项栏内的“慎用”、“忌用”、“禁用”等语的含意理解掌握不准确,便会耽误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甚至旧疾未去,反使身体又受药物毒性作用的损害。  “慎、忌、禁”三者之间虽只一字之差,概念上却截然不同。  “慎用”,有谨慎小心之意。在“慎用”之列的药物,使用时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应及时停药。“慎用”不是不能使用。一般药物慎用的对
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怎样搞好农村住宅环境布置,改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是关系到农民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  一、合理布置院落,做到人畜分隔。农村院落与城市庭院不同,它既要为生活服务,又要为生产服务。布置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南院式、北院式,内天井式、前庭后院式、侧院式几种。  1,南院式布置具有布置集中、朝向好的特点,适合于严寒地区。也利于常年积肥,消灭寄生虫和病原菌。  2,北院式布置  生
最近,一位朋友悲痛地向我诉说了一起误服农药造成中毒死亡的事故:他母亲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常常离不开止咳糖浆之类的药物。这天正巧赶上气管炎发作,便仍跟往常一样,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瓶“止峻糖浆”就喝。虽然觉得味道有些异常,但瓶笺完好,再说“良药苦口”乃古人所训,所以还是勉强喝了几口。吃完不久,病人诉说心里难受。=小时后,突然发现病人已面色青紫,神志不清,虽立即送医院抢救,终因失去时机而不幸死亡。事后发现
[摘 要]目前,在校中小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教师应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到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过重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关键词]中小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过重;形成成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你生了病,要到医院看病,其先决条件就是要同医生建立一种联系。作为病人角色的你与医生所建立起来的联系就是一种医患关系。任何医疗活动的顺利、圆满完成,都建立在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基础上。医患关系可分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部分,即“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和“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  在病人求医与医生诊治过程中,病人与医生在社会、伦理、心理方’面的关系,为医患关系非技术
细菌,是微生物王国里的一个种族。它的种类很多,大小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总的来说,它们的个子都极小极小,平均长度只有一微米(一厘米的万分之一)左右。它们的形状,基本上可分成三种:形圆如球的球菌;体如杆状的杆菌,还有呈弧形的弧菌。每天我们的身体都受到亿万个细菌的侵袭,无数的细菌随着吃进的食物、吸入的空气、皮肤裂口等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加上细菌的繁殖能力十分惊人,所以在每个健康人的身上,不论在皮肤上,还是在
几乎人人都可能有早搏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你会感觉到心口有一种突如其来的心慌不适感,或心脏突然撞击胸前的感觉、心跳突然停顿的感觉,或者好象是乘电梯突然下降的感觉。摸一下自己的脉搏,也可能察觉有心跳停一次的现象。与此同时,还可能出现头昏、恶心等不适。如果用听诊器检查,则可听到出现一次提前的心跳,随后又有一个间歇。这种现象就是早搏(即过早搏动的简称,又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  其实,人的一生中,
[摘 要]作为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首先要从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其次沟通的对象要以学生为主,家长与社会为辅,最后要注意沟通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的有效性,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沟通;沟通方式;沟通对象;爱心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19)21-0087-02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