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与汉、蓉、宁、青、锡的经济比较研究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4444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杭州经济总量被成都、武汉超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从第八掉到第十。通过杭州与武汉、成都、南京、青岛、无锡等GDP “前二后三”城市在经济发展情况方面的比较研究,能更好地寻找差距、找准优势,为杭州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比总量,有压力
  2014年,杭州实现生产总值9201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10位,而前面9个城市均已跨入“万亿城市”俱乐部,紧随杭州之后的是南京、青岛和无锡。
  在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等六城市中,杭州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相比前两位的武汉和成都,杭州经济总量由2012年落后202亿元、382亿元,2013年落后707亿元和765亿元,扩大到2014年落后868亿元和856亿元,标兵渐行渐远;相比后三位,南京分别在2013年、2014年超越青岛、无锡,与杭州的差距由2010年的936亿元缩小到2014年的380亿元,追赶之势非常强劲,青岛、无锡与杭州的差距也仅509亿元、996亿元(表1)。
  从增幅看,杭州发展速度也明显落后于兄弟城市。从2010-2014年5年平均增速来看,杭州仅9.5%,而武汉、成都均在12%以上,南京、青岛、无锡也均在10.4%以上。2010-2013年间,杭州GDP增幅均处六城市末位,2014年杭州增幅也分别落后武汉、成都、南京3、0.7、1.9个百分点。杭州在2012年就跌破两位数,南京至今仍保持在10%以上(表2)。
  比趋势,有信心
  从总量上看,杭州想要争先进位的形势比较严峻,但从近年尤其是2014年的发展趋势上看,我们有理由保持积极心态。
  ●经济增长换挡而不失速
  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可谓内忧外患,所有城市经济增速均有下降。2010-2014年,杭州GDP增速共下降3.8个百分点,波幅相对较小,且2014年增速较2013年逆势提升了0.2个百分点,实现稳中有进、“换挡而不失速”。而南京增速逐年下降,成都、青岛、无锡分别下降了6.1、4.9、4.9个百分点,波幅较大;成都2014年跌破了9%,仅比杭州高0.7个百分点,青岛、无锡也失去了领先优势。武汉增势较为强劲,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5年下降3.5个百分点,且2014年增速较2013年提升1.2个百分点。
  从2014年分季度来看,杭州、成都、青岛均呈现逐季稳步上行的良好态势,但成都全年增速领先优势大大缩小,青岛全年增速低于杭州0.2个百分点,而武汉、南京、无锡季度走势均有上下波动(表3)。
  ●三大需求企稳回升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逆势回升。2012年以前,杭州固定资产投资位居六城市末位,2012年超过无锡,居第五,与南京、青岛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2014年,杭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仅低于武汉0.5个百分点,增幅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而其它城市均有下降,成都、南京下降8个百分点以上,武汉、青岛、无锡也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表4)。
  网络消费引领传统消费增长。通过比较历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发现,六城市的规模、增幅差距并不悬殊。六城市中,只有杭州开展了汽车限牌,也就是因为限牌,2014年杭州消费增幅骤降,总量也退到第四,但扣除汽车类零售额,杭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与其它城市相差无几(表5)。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新型消费模式引领消费增长,2014年杭州实现网络零售额2088亿元、居民网络消费总额900亿元,均增长35%以上,比其它城市规模高、增长快。
  ●出口稳居六城市首位
  三大需求中,杭州在出口方面是最有优势的。2011年以前,杭州出口规模落后于无锡,2012年与无锡持平,2013年以来就稳居六城市首位。2014年,杭州出口规模是武汉的3.6倍,南京、成都的1.5倍,青岛、无锡的1.1倍,增幅仅次于武汉,且比成都、南京的增幅高出3.5个百分点以上(表6)。
  与杭州总量最近的追兵城市南京比较,2010-2014年五年平均增幅,杭州与南京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7.6%和15.6%,杭州高于南京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5.1%和15.6%,杭州低于南京0.5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2.6%和12.1%,杭州高于南京0.5个百分点。因此,相比南京,杭州在三大需求增长上更有优势。
  比效益,有优势
  从三大收入效益指标比较来看,杭州经济总体发展质效明显优于五个兄弟城市。具体看来:
  地方财力。2014年,杭州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7亿元,六城市中仅次于武汉,分别比成都、南京、青岛高2亿元、124亿元、1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1.2%,六城市中最高,比武汉、成都分别高出0.3、1.0个百分点。地方财力充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
  企业利润。2014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到876.28亿元,为六城市中最高,分别是武汉、成都、南京的1.8倍、1.4倍、1.2倍。企业经营效益好,有利于保持就业稳定、促进资本形成和再投资。
  居民收入。“藏富于民”是杭州乃至浙江经济发展的核心经验之一。2014年,杭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6万元,为六城市中最高,分别是武汉、成都的1.3倍、1.4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万元,分别是武汉、成都、南京的1.5倍、1.6倍、1.3倍。杭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89:1,而武汉、成都、南京、青岛都在2:1以上。收入高,储蓄存款也多。2014年,杭州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6767.20亿元,仅次于成都,分别是武汉、南京、青岛的1.2倍、1.3倍、1.5倍。
  比潜力,有后劲
  从总量上看,杭州倍感压力,但从国家战略机遇、大事件效应、信息经济、民营经济等蕴藏的发展潜力与后劲上看,杭州更胜一筹。
  国家战略落定杭州。这两年,武汉抓住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抓住天府新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国家战略机遇,纷纷赶超杭州。可喜的是,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然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望在年内获批,杭州将同时拥有两大国家战略,无疑将为杭州新一轮的跨越发展和争先进位插上两翼。
  大事件推动效应。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等等,这些“大事件”效应相互叠加,势必对杭州的城市建设、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投资兴业、对外开放等多个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幅提升杭州的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信息经济先行一步。杭州将信息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2014年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1668.64亿元,增长18.3%,高于GDP10.1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18.1%,发展蒸蒸日上。“六中心”产业中的电子商务产业,更是年均增长30%以上。杭州是全国电子商务之都,电子商务产业引领全国、辐射全球,涌现了阿里巴巴、淘宝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设立了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子商务国家级试验区。杭州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信息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其它产业抢抓新产业革命及“互联网+”时代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平台支撑。
  民营经济迸发活力。杭州民营经济贡献的增加值占到59.8%,比武汉、成都、南京高10个百分点以上,比青岛高5个百分点以上。根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杭州有50家企业上榜,连续12次蝉联全国城市首位,比武汉、成都、南京、青岛的总和还要多。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这样的民营经济大市,将借政策东风,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发展活力。
  综上看来,杭州面临标兵城市(武汉、成都)渐远、追兵城市(南京、青岛)渐近的双重压力,形势严峻,但从发展趋势、发展效益、发展潜力等方面来看,杭州更有优势、更有支撑。因此,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把握新常态,发挥比较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实现引领和率先发展,杭州应有充分自信。
  (作者单位:杭州市信息中心)
其他文献
【正】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应当怎样建立才合乎科学性?数十年来,中外经济学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若干本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和专著。但由于
<正>~~
期刊
【正】 来自欧美大陆的挑战如前所述,英国古典学派及其后继者的研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财富为考察的主要对象;二是用演绎方法来探究致富的规律。然而,就在古典经济学在
【正】 理查德&#183;卡恩(Richard F.Kahn,1905——)是一位饶有兴趣的英国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一生的著述不多,除了1973年出版一本《就业和经济增长论文集》(Selected E
【正】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搞活以及发展外向型经济都十分有利。上海地处沿海,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又有技术上的优势和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我们
【正】 上无六厂是60年代初在纺织厂的基础上组建的,以生产无极性电容器及厚膜电路为主的大中型电子元件骨干企业。占地面积38934平方米,拥有职工2011人(其中各种专业技术人
【正】 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对全民所有制改革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一些同志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工资改革、价格改革等都与所有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应该把所有
【正】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在当前有哪些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正】 企业的经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任何企业要能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要讲究经营之道。商品生产的实践,使我逐步认识到,从新、从优、从廉就是讲究经营之道的
【正】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这几年城乡改革的新经验,系统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