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受者发生移植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69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发生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1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TDM,分为PTDM组(247例)和非PTDM组(284例).收集我院2016—2020年接受肾移植患者相关临床信息,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2组间PTDM风险因素差异水平;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到多因素分析;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风险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糖尿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BMI)、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类型、术前餐后2 h血糖是肾移植受者发生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联合糖尿病家族史、BMI、CNI类型、术前餐后2 h血糖危险因素,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PTDM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919(0.859~0.98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50、0.833,截断值为0.683(P<0.05).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BMI、CNI类型、术前餐后2 h血糖是经过肾移植手术患者发生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糖尿病家族史、BMI、CNI类型、术前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可以提高PTDM的预测效能.
其他文献
病毒聚合酶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合成病毒自身遗传物质的蛋白质,因其相对保守而成为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不同病毒聚合酶的结构和功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针对某一种病毒聚合酶设计的抑制剂往往对其他病毒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文作者精选了近年以聚合酶为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的经典案例,介绍了不同病毒聚合酶的结构和功能,并从药物化学的角度综述了多种病毒聚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山西省社会办医发展现状,找出社会办医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 及措施,探索山西省政府支持下的社会办医医疗机构临床专科建设机制,促进山西省社会办医规范发展,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和学习相关政策,了解国内外社会办医发展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对山西省社会办医发展现状、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建议.结果 山西省社会办医总体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且临床专科特色明显的特点,但存在医疗机构规模小、公信力不高、管理方式滞后、医护人员学历水平总体
目的 本实验开发了多种人参总皂苷糖果制剂,为人参功能性产品市场增加新品种.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人参总皂苷糖果制剂质量检测标准.确定了压制糖果、硬糖和软糖的处方与制备工艺.以外观、硬度、干燥失重等作为考察指标,对人参总皂苷糖果制剂相关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人参总皂苷在235 nm处有最大吸收,浓度在0.0244~0.1920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制备的不同种类糖果制剂外观、硬度、干燥失重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人参总皂苷糖果制剂丰富了现有市场剂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