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乐音运动形式之审美特征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旋律性强的“乐音的运动形式”、能充分发挥乐器性能的“乐音的运动形式”、起着“伴奏”作用的“乐音的运动形式”来具体阐述钢琴作品乐音运动形式之审美特征,从而充分体现钢琴演奏丰富而宝贵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钢琴 作品 乐音 运动形式 审美 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德国著名音乐学家爱德华·汉斯利克(1825-1904)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曾旗帜鲜明地提出:“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尽管这一论点,在当时就遭到同行的质疑,却为我们提供了该从何入手去“窥探”音乐语汇“奥秘”的最佳途径。
  他的这句名言首先告诉人们,音乐创作中所使用的语汇,是由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的两大基本元素组成的,即乐音和节奏,作曲家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语汇形式,将他们所要表现的内容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因此,不妨将“乐音的运动形式”理解为是可以构成音乐作品的一种基本“句式”,正如同学们在英语课上所学的不同种类的句型一样。尽管,由乐音和节奏“组织”而成的“句式”,不具有语言句子那样明确的“涵义”,但是,正因为它具有“运动”(注意:决非静止的排列)这样一个本质特性,因此,能够使我们演奏出来的钢琴音响,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具有美感的运动形态,也正因为富有了“运动形态”这一表现特性,“形式”便具有了内容。
  所谓“美感的运动形态”,指的是通过钢琴家的演绎,钢琴的音响会以如下的面貌呈现出来:或婉转悦耳、舒展悠扬,或生动活泼、精巧玲珑,或生龙活虎、神采奕奕,或诙谐幽默、滑稽可爱,或端庄典雅、华丽高贵,或妖娆妩媚、娇艳动人,或兴高采烈、欣喜若狂,或高亢嘹亮、激越跌宕,或庄严肃穆、神秘莫测,或低沉徘徊、凄凉悲怆,或哀怨伤感、缠绵悱恻……这些极富感染力的运动形态,大家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都是能够体验到的。
  钢琴音响之所以会呈现出如此动人的美感,毫无疑问,要有两个先决条件:
  首先是,作曲家创作出的“乐音的运动形式”,承载着内涵丰富的“信息”,即黑格尔所说的那些特殊的感情和情绪;然后是,钢琴家在吃透了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再赋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做出了相应的“艺术加工”,以便在演奏中能更充分、更生动地将作品的美感与内蕴的“信息”表现出来,使听众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能产生情感的共鸣。
  也正由于音乐的表达,比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更具有美感的魅力,能更深入地滋润人们的心田,抚慰心灵的创伤,因而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语言——“心
  灵语言”。这种表达内在心灵感受的“语言”,与生活用语是截然不同的。人类的语言表达是朝着简单、明了的概念化方向发展;而音乐作为一种心灵的语言,恰恰是需要将概念转换成“持续的具体化过程”。
  一 旋律性强的“乐音的运动形式”
  这类最容易被人们理解的形式,在中国被称为曲调。笔者之所以不肯“入乡随俗”,是因为只要一说到曲调,大家立刻便想到了是与诗词结合在一起表情达意的歌曲。这也难怪,现在的人只要踏进幼儿园,最先学习的音乐就是唱歌,步入小学、中学以后,音乐课还是以唱为主,生活中充斥耳朵的多半也是歌曲,由此,曲调在无形之中就成了歌曲曲调的专有名词。
  这样一来,当人们在听器乐曲或练琴的时候,一旦找不到心目中的这种曲调,立刻就会像迷失方向似地听不明白,或者面对乐谱而不知所措。自然,也就更难以理解除此之外的其他“乐音的运动形式”了。但问题就在于,钢琴作品中的曲调并非仅此一种,如富于舞蹈性的“乐音的运动形式”,由于舞曲音乐通常用于为舞蹈助兴,因此,无论是用手风琴还是小型乐队进行伴奏,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以乐器演奏为主。既然,一个是为了唱歌,一个是为了跳舞,那就可想而知,歌曲曲调与舞曲曲调肯定就会有所不同。
  为了对音乐中的“曲调”这一重要语汇形式的认识,能从理论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必要看一下《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中所作的注释:“由于声乐和器乐体裁各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表现在曲调形态上也有所不同。声乐曲调与人的条件和语言习惯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声乐曲调的音域比较窄,如歌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器乐曲调与具体乐器的性能特点有直接关系,随乐器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来说,它比声乐曲调的音域较宽,曲调进行中可有较多较大的音程跳进,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幅度也较大,富于节奏性和技巧性。”
  因此,笔者将这种“乐音的运动形式”,再细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运用人体自身的发声器官进行演唱的曲调。由于,受到生理条件和语言习惯的制约,因而造成歌曲曲调的音域比较窄。但是,由于歌曲更擅长表达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情感,在它的“形式”中必须强调歌词的意蕴,突显语言音韵的美感,这就弥补了音域窄的缺憾而具有了“如歌”的优点。若是与舞曲的曲调相比较的话,“如歌”的曲调更富有内在的诗意和情怀。也正是具有了这种美感,歌曲曲调便显得更加沁人肺腑、令人陶醉而难以忘怀。
  因此,采用人们熟悉的歌曲曲调来“借题发挥”,成为不少作曲家的创作手段之一。如格林卡的《夜莺》、汪立三的《蓝花花》等。但从大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曲家更喜欢自己“动手”创作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如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肖邦的《夜曲》等。由于这样的作品只有“曲调”而无歌词,尽管大家都会鉴别与欣赏,但如何能透彻地领会作曲家的表达意图,就需要更深入地了解“音语”。
  另一类是,使用发声乐器为舞蹈助兴的曲调。尽管也会受到乐器本身性能的制约,但是,为了能表现出每一种舞蹈独具的人体动态特征,在舞曲曲调的“形式”中,必须强调每一种舞蹈本身的节奏特点;又为了能活跃气氛,需要充分发挥乐器的表现性能,使这类曲调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和感召力,让人听到后会受其感染而身不由己地手舞足蹈或“蠢蠢欲动”。这种不可抗拒的感召力,正是舞蹈音乐的独特魅力之所在。也正因为这种曲调的音程跨度大、节奏性强,相对于“如歌”的曲调,自然就显得不容易“琅琅上口”。不过,也有一些深受大众喜爱的舞曲曲调,通过学习也还是能“哼唱”得出来,如《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等。   二 更能充分发挥乐器性能的“乐音的运动形式”
  随着器乐演奏越来越赢得人们的喜爱,逐渐从为唱歌、舞蹈的伴奏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独立的各种体裁样式时,除了“能歌善舞”以外,又“派生”出了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的器乐性“乐音的运动形式”。由于这类“形式”更能发挥乐器的演奏技巧,例如,练习曲中广泛运用的音阶、琶音,古典作品中一些“非歌非舞”的“句式”。正因为跟熟悉的“曲调”完全不一样,同学们就把它当成了“手指练习”,无形之中,却把作曲家赋予它们的音乐涵义完全给扔掉了。
  既然,这类“形式”的创作与乐器的性能有关,这就意味着在学习钢琴时,还需要熟悉钢琴具有哪些突出的性能特点。赵晓生先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一书的“绪论”中,这样写道:首先,钢琴是唯一的一件可与整个交响乐团相比拟、相对应、相抗衡的独奏乐器。其次,钢琴的音域囊括了交响乐团由最低音区到最高音区的全部音域;钢琴(音乐会用九英尺大三角琴)可以发出类似交响乐队合奏时的雄浑、嘹亮、光辉、铿锵的音响;钢琴上能同时奏出十余音的和弦以及四、五声部的复调。钢琴的种种特点,决定了它在乐器中的特殊地位。难怪,钢琴向来被世人赞誉为“音乐王冠上的明珠”。
  既然,钢琴是一件“乐器之王”,必定会受到历代作曲家的宠爱。当他们在创作钢琴作品时,不但会充分表现乐器性能的特点,更主要的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特殊感情和情绪,因此,无论是独奏曲、协奏曲、双钢琴曲还是重奏曲,其数量浩如烟海。也就可想而知,在钢琴乐谱上能见到的“乐音的运动形式”五花八门。不仅有“如歌”“如舞”的曲调,还能有模仿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独奏的旋律性“乐音的运动形式”;在创作手法上,既能将上述旋律作为主题,完整地在一个声部中进行“独唱”或“独奏”,也能在多个声部中轮唱般地交替出现,又能从中抽取某一句、某一小“截”作为“动机”而发展成为新的段落,更能充分发挥钢琴性能的音阶、琶音、双音、颤音结构成“曲调”。
  像这些既承载着作曲家内心情感的“信息”,却似曲调又非曲调的“乐音的运动形式”,肯定不能当作专门用来训练手指功夫的技术性音型吧?因此,指导学生认识作品中这种“曲调”的独特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与其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还不如转换一下观念。首先,将作曲家大量运用的音阶、半音阶、琶音、和弦、八度、双音、颤音,以及让手指“来回绕”的各种回旋式音型等,统统看成是器乐作品中最常用的、被赋予了特定涵义的音乐“词汇”。其实,由这些“词汇”结构而成的、作横向进行的“乐音的运动形式”,原本就是西方器乐曲中别具一格的旋律。千万别以为这样的器乐性旋律难以歌唱,既然如歌、如舞的曲调,早已被作曲家用到了器乐曲的创作中,那么,器乐曲中的旋律形式,同样也会被他们运用到声乐作品的创作中,以便更充分地表达心中抑制不住的特殊感情和情绪。在巴赫的大型声乐作品中,并不难找到类似这样的具有特殊表现力的旋律。正是在创作中形成的这种“互动”,极大地促进了西方音乐语汇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然后,再从“运动”的角度对这样的旋律进行感性的体验,从中会发现它们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运动形态。由于是用在钢琴上进行演奏,发声音域不会像其他乐器那样受到限制,更不会像歌唱那样还要受到语言的制约,这就具有了能让手指在键盘上“自由飞翔”、与管弦乐队相媲美的优越条件。
  三 起着“伴奏”作用的“乐音的运动形式”
  这种“形式”,通常被我们称为伴奏音型,由于显得富有节奏性和技巧性,因而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其内在涵义。但是,只要将它们看作是具有美感的运动形态的“音语动词”,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它们所体现的动态形象,居然是那样鲜活而清晰。
  如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作品599》No.14中的伴奏音型。如果,刻板地按音符的时值长短反复地进行弹奏,这种打初学起便当作基本功训练的分解和弦音型,别提有多枯燥,就是听久了也让会让人感到心烦。可这样的伴奏音型偏偏是古典时期作曲家的最爱,经常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为了体验它的“动词含义”,建议大家将音型中两个变化着的低音,当作旋律音而突出些,并且一边弹奏一边用身体随着旋律反复运动,这时就会体验到一种前后或左右晃动的感觉,当你再进一步将自己想象成生活在18世纪人,就会惊讶地发现,这种晃动与坐在马车上的感觉非常相似,因为在以马车当交通工具的历史年代,有人“开发”出一个感觉如此贴切的“动词”。
  有了“一”,便能“举一反三”。作曲家只要在速度上做些变化,就能分别表现出坐在马车上,或闲逛、或匆忙赶路时的各种心情。因此,当大家在练其他作品时又遇到这种伴奏音型时,不妨将自己想象成坐在马车的人们,只要边摇晃边“哼“曲调,便会找到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绪。
  正因为能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其伴奏作用的“乐音的运动形式”,同样具有让人可以感觉得到的审美意味。
  参考文献:
  [1] 张前、王次:《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2]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3] 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1999年版。
  [5] 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
  作者简介:李鸿姝,女,1981—,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积极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张鸣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剑阁县财政局始终把支持卫生事业发展作为财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以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初级卫生保健为目标.深入进
美国马里兰州汉诺市作物遗传国际公司已研制出了一种称为“InCide”的有“疫苗”作用的生物杀虫剂,用于防治玉米螟。这种“疫苗”是这样制造和使用的:首先 Hannover, Maryl
1.整个情报宜短不能长,要直接进入情节,言简意明地写完本意。 2.内容要突出重点,不要在一期情报内写多种病虫,对于能兼治又不能达到防治指标者,不必赘述。 3.时间跨幅不要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为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实施的分税制,今年已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运行。这次财税体制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规范
苏州市70年代以前,水稻大田杂草以禾本科、莎草科杂草为主。大面积推广使用除草醚以后,稻田草相发生了变化,局部地区阔叶草已上升为主要杂草。为寻求解决单、双子叶混生田块
1 测报模型 y=-0.92+8.77x(d=0.90) y——9月中旬夹捕率(%) x——4月中旬夹捕率(%) d——决定系数 夹捕率——同块地置木板夹,连续捕三天,捕获鼠占总夹夜次数的比率。2 对河北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歌唱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而情感的表现又是基于对歌词的理解,对肢体、语言的运用、个人的体验等。本文从歌唱的语言等探讨情感表现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The essence of sin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