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移植肾病与整合素连接激酶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移植肾病(cAN)已成为移植肾远期失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CAN多发生于肾移植数月后,其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研究已广泛展开.本文就CAN发病机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有利于更好理解本病发病机制以及开展临床CAN防治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机动车尾气对动物、动物后代的生殖毒性及人群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人类对机动车尾气生殖毒性的保护性研究等方面,就机动车尾气对雄性生殖毒性的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对机动车尾气的生殖毒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painful bladder syndrome,IC/pBs)与OAB病(overactive bladder,OAB)在症状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其临床特点都主要以尿频、尿急、膀胱区胀痛为主要症状。且二种疾病在临床上均为排他性诊断,临床医师易将IC误诊为OAB病或者尿路感染等疾病,延误了IC的治疗,而且近年来,IC和OAB
期刊
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的最终结果 ,延缓和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是防治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本文就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防治作一综述。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1)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年有升高趋势.寻找能早期诊断和预测AKI的生物学标志物是目前的关键任务.本文就几种较新颖的反映急性肾损伤的生物学标志作一综述。
期刊
肾细胞癌起病隐匿,约20%~3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局限性肾癌行根治术后亦有30%~40%会发生转移.对转移性肾癌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随着肿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继有索拉非尼、舒尼替尼、Bevacizumab和Temsirolimus等分子靶向药物应用I临床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临床试验结果 、不良反应以及在非透明细胞癌中的应用等方面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当PSA〉10ng/ml时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ng/ml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120例患者中前列腺癌患者4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44例,前列腺炎患者9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患者19例,前列腺梗死患者3例。有38例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发热16例;败血症5例;无血精、前列腺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SA〉10n
期刊
肾损伤分子-I(Kidneyinjury molecule-1,KIM-1)是多种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早期特异和敏感的标志物,近期研究表明,对肾组织及尿液中KIM-1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AKI,其应用价值优于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此外,KIM-1还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修复、转分化及肾间质的纤维化过程.本文对近期KIM-1的研究作一综述。
本文综述了水飞蓟宾对膀胱移行上皮细胞(TCC)的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探讨了该领域尚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在治疗膀胱癌方面的发展前景。
JHDM2A是一种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酶,可特异性催化甲基化H3K9脱甲基,发挥表观遗传学效应,在雄性生殖细胞和于细胞的分化方面有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