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克隆"与永生不朽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xia_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在孜孜求生的过程里,也不断地追求避死,乃至于渴望永生不朽.古老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等世界各大文明系统都有着不同的企望永生不死的观念和一些实际的操作.从生死哲学的角度来看,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追求的永生,都要通过"死"这一桥梁,唯有中国道教求取的是此"生"此"身"的不朽.这一点与现代"克隆"技术所可能提供的超越死亡之路有相吻合的地方.某种程度的"不死之人"终于要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实现,这确实是21世纪和未来的年代里最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中专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 ,为中专生的心理保健提供依据。2方法 应用美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 ( CES-D)对某市卫生学校的 110名中专生进行了调查。 3结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前提是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转变。科学理解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转变 ,就必须从哲学观念、科学观念和实践观念三方面入手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一种语言通过接触和模仿,引进另一种语言的某些成分是自然现象.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英汉语言的混合.对此,我们应以实是求事的科学态度加以研
社会历史哲学即是对社会历史进行总的思考的哲学。对于社会历史哲学的概念 ,不同历史时期 ,学术界分别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并对此进行了不同的理解和阐述 Social philosophy
采用“Y-G人格测验量表”,对山东省532名师范生和434名非师范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师范学生的人格特点从总体上来看,积极的人格特征多于消极的人格特征,但也存在着
空心人与守望者这两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单向度人格,是当代青年中出现主体性失却现象的主要标志。德育要承担起对虚无庸俗的空心人与拒绝现实以保持所谓精神纯正的守望者的责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再次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以这一指示为指针,在概括总结理论界关于这一问题
本研究采用马丁斯 ( R.Martens)研制的由认知焦虑、身体紧张、自信 3个因子构成的竞技状态焦虑 ( CSAI— 2 )量表 ,测试了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 ,CSAI
贯彻利益原则是充分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的根本途径。在当代实行市场经济则是贯彻利益原则的最好形式。不能用旧的道德眼光去评价市场经济 ,否则 ,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实践推理的形式问题是实践逻辑的基本问题.实践话语决策论是讨论实践(行动)决策步骤演算及预见的结果问题,决策论又分为决定论和对策论.决定论讨论情况确定、情况完全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