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9日贵州威宁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研究

来源 :贵州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ong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10月9日至10日,在贵州省威宁县石门乡发生了2次破坏性地震。在石门乡猴子岩(女姑村)一带,地震造成了滑坡、崩塌、地裂缝和断层等次生地质灾害现象。该处形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位于震中附近,受地震波影响大;多条断层和多组节理切割岩体,破碎的岩体在震动作用下易滑塌;岩层为软硬相间的结构,易形成发生滑坡和崩塌的地貌;陡崖和陡坡容易形成崩塌和滑坡。
其他文献
【正】 (一)阅读《文物》1964年第3期,首先看到图版壹的金人张某《文姬归汉图》,吉林省博物馆藏。接下去又看到图版叁的宋宫素然《明妃出塞图》,选自日本1931年出版的《宋元
文中对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界定,阐明了汶川地震次生灾害很严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坡面地质灾害和堰塞湖威胁为主,并归纳了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即震区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