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技巧与音乐感觉的运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q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进行深入解读,充分体现中国民族调式和西方大小调式相融合的特殊手法所产生的特殊效果,让更多的人了解二胡新作品的巧妙应用与新兴转型。
  【关键词】江河云梦;演奏技巧;音乐感觉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江河云梦》的作者梁云江1961年出生于河北,他从小就对民间乐曲表现出极大的兴致,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了此曲《江河云梦》,荣获四川省第六届“蓉城之秋”音乐会作曲比赛一等奖。1990年,宋飞教授对此首曲子进行了演唱,并且录制了唱片,本文以《江河云梦》为例,浅谈二胡演奏技巧与音乐感觉的运用。
  一、《江河云梦》的独特艺术形式
  二胡曲目的创作是二胡艺术繁荣发展的动力和体现,二胡艺术几经辗转,在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发展下,成为了我国民族器乐的主要代表形式之一。
  (一)抒发自然情怀为主
  《江河云梦》以抒发自然情怀为主,它的灵感来源于作者在山巅看着云海,如梦如幻,峰峦叠翠的景色,心怀激情,作为一个专业作曲人脑中乍现灵感,后来就有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采用了与传统不一样的写作手法,可以说是近代以来,胡演奏的作品中美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不可多得的作品。
  (二)曲调的多变性
  《江河云梦》中表现了乐曲中调式调性的多变性,它的演奏方式和传统的把位、指法不一样,交替使用跳顿弓和砍弓,把大小琶音进行特殊的组合,其和弦的改变和节奏型技巧丰富运用,突破了传统二胡演奏的组织形式,呈出来的乐曲让人耳目一新,用二胡进行的创作模式也成为经典,给后来的新式二胡了很大的启发。要说这首曲给予我的灵魂一击,恐怕要数它的雄浑壮丽了,实在震撼人心。傾听者仿若身临其境,随着曲子的韵律线条飞跃于浩瀚无垠的云海山峦之间,大自然的震撼是任何乐曲都难以比拟的,恣意潇洒的大好人生的画面了然于胸。这首曲子分为四个部分,曲前奏、主题一主题二以及尾声构成,整个曲调上用了西式曲调和中国民族曲调相互融合的精致手法。
  二、《江河云梦》演奏技巧
  (一)悠扬绵长入人心境
  第一主题淡然而悠扬,音乐旋律丝丝撩人心弦,细腻平滑,远近交替,将断不断缠绵不绝。主题分为两句,在a调上展开演奏,后一句则采用了相对变化的手法,乐句的句尾则是在两个8度上的同音反复回声,给人一种浩荡的气势,使聆听者能够置身其中,有极强烈的空间感受,旋律随风飘扬。第二句语气则比之前较重,揉弦和支撑点也相对要重一些,但是演唱的时候还要注意应与音之间的无缝对接,否则上气不接下气,曲子奄奄一息。此后主题的发展则是以强切分音演奏出来的,连续的分解、弦下音、下行音阶和上行琶音组成,演奏的速度一般是由慢到快,再由快至慢,训练起来难度系数较高。所以,练习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指序规律和惯性规律,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之上提高演奏技巧。
  (二)在无限畅想中释放自我
  第二个主题是在无限畅想中释放自我,进入前4个小节是由5/8拍起奏,之后二胡缓缓起拍,逐渐增强,开始时以弱入境,为观众营造出很不一样的氛围。与此相同的节奏只出现在第251小节,但是这与之前是相反的,它是以正拍起奏,是次强拍,是以强烈出场,柔和收场,这里的演奏需要击弓进行演奏,后半部分用短弓进行演奏,所以,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达到一种极致放松的状态,换弓换弦尽可能使用技巧性的动作进行弹奏,使用最少的力气,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谓之事半功倍。到了后面的小节,一部插是由一系列相同节奏型、相同音型的模仿主题弹奏引人倾听的,所以在演奏的时候要有明显的线条感,如袅袅炊烟摇摆而生,如缠缠绵绵却不曾放开,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领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二胡主旋与和声织体构成音乐节奏强烈而歌声悠扬婉转的形式,后边紧接着的演奏阶段的分解和弦琶音给人一种春意盎然、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如同看到桃花美景,眼前的景象如仙境一般,令人神往,也表达了作者当时浩瀚无垠的心胸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三)打破传统音乐规律
  随着近年来二胡技巧的飞速发展,各种不同的技巧历久弥新而又有巧妙的改变,从而表现出风格迥异的音乐表现效果。从第194小节开始,协奏曲的节奏变得十分有力,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坚信的力量,这也是创作者使用二胡技巧中的跳顿弓弹奏的方式,将跳弓和顿弓有机结合,从而使协奏曲的声音既不像顿弓那样铿锵有力,也不像跳弓那样轻快灵活,两种声音混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具有弹性、又有震撼的绝妙声音。在协奏曲的中段结尾,作者打破了传统职位的规律,使用相同节奏和音型,音乐,不断的一步一步推进,拓展了技术运用和发展的空间,后面的慢板如同一个小波浪一个小波浪的循序渐进,逐渐恢复平静,犹如大海退潮一般,使人浮想联翩,回首往事,如白驹过隙,过眼云烟。
  三、音乐感觉的运用
  (一)前奏:恢宏开头音乐高调
  乐曲前奏雄浑壮丽,自信饱满,曲调稍显自由,阐述了以下三个部分。协奏曲的第一部分,是由全体乐队恢宏大气的气势下在b调上引出二胡独奏,二胡独奏的过程铿锵有力,亦不失婉转的弹性演奏。紧接着十六分音符的级进上行在演奏时也放慢了节奏,最终缓缓像是用尽了所有力气降至小字2组f。后面协奏曲的乐曲在不同曲调和节奏上反复模仿,使音乐就像阶梯一样逐级推进,将观众情绪不断带入,逐渐了解所看到的景象,那种油然而生看透人生的酣畅淋漓。后面第三句则是在模仿第二句的节奏逐渐推进,进而达到高潮,小字三组e后反而进行了两个8度的向下跳进,就如大波浪一样急转直下,有惊涛拍岸之势,忽而由高潮变得平静,引出了下一段心静如水的主题。
  (二)尾声:意气风发抵高潮
  乐曲的尾声使用的演奏方法极其简单,主要用两小节来进行弹奏,感情强烈又不难以结束,协奏曲用相同的节奏和音型不断推进整体感觉,给人一种激昂奋进、勇往直前的感觉。从整体的音乐感觉来看,二胡主旋律的变化和各种乐器的伴奏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意气风发的气势,这种“大用外腓”的景象具有真体内充,有了中心。比较形象地表现出一个雄浑而让人享受的境界是由一团运行十足的元气支撑起来的。有了中心,自然包罗万象,恢宏大气。
  总之,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作者通过壮美的山河缭绕的云雾的美景描写,从而对祖国壮丽山河表达赞美之情,纵观全曲,二胡的节奏相互呼应,勇往直前,具有不断的推动作用。二胡作为中国传统的乐器,在演奏中需要熟悉的技巧,需要注入音乐感情,运用音乐的感觉更加完美地表达歌曲。
  参考文献
  [1]越寒阳.20世纪束二胡音乐及其演奏搜巧的新发展[M].北京:北京音乐出版社,1999.
  [2]朱新华.二前音乐艺术的传统与发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杜,2002.
  作者简介:汤博(1989—),女,本科,甘肃省歌舞剧院,四级演奏员,研究方向:二胡演奏。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前学术界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发展认同感问题的发展问题比较关注,从专业发展角度来看,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数量非常庞大,相较于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而言,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于职业院校音乐专业学生进行研究,帮助塑造正确的专业观,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职业院校音乐专业学生专业
期刊
【摘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理念和教学思想体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学案导学单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一种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大变革,是真正解放课堂的一次重要尝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面临的若干问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也备受关注,律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小学音乐教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音乐老师要认识到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将律动和音乐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下面,本文对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几点阐述。  【关键词】律动;小学音乐;
期刊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开展文化探析是在开展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对文化根源的理解,激发想象力、培育审美能力、学会享受音乐并应用于生活。本文以《踏雪寻梅》教学为例,通过主体与客体融合、感性与理性融合、发现与运用融合,实现了从音乐教学中探析中国古典文化的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音乐教学;实践;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在音乐教学中开展
期刊
【摘要】在我国音乐教学环境中,室内乐重奏在音乐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然而我国在室内乐教学上刚刚起步,学生对室内乐知识的匮乏以及在音乐演奏方面根深蒂固的独奏思想都影响着实际演奏时的状态。本文笔者将以自身寥寥5年的重奏经验,以木管五重奏为例,向广大音乐人分享所得。  【关键词】室内乐;木管五重奏;音乐思维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富有贵族气质的音乐
期刊
【摘要】每每谈及美声,许多人都觉得这种声乐唱法离自己太远,遥不可及,欣赏美声并不能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更不能让人身心愉悦。大众对美声的了解程度恐怕还停留在《我爱你中国》和《我的太阳》,稍微了解多点也一般不超出《饮酒歌》《女人善变》和《今夜无人入睡》这几个耳熟能详的唱段。这也许就是当下美声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然而,真的只能这样吗?美声唱法真的就定格在“高雅艺术”的层面,无法走进大众生活,不能给国人带来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结合了优美的人声和旋律,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本文以作品《长相知》《枫桥夜泊》为例,通过文献研究、作品乐谱分析、演唱实践等方
期刊
【提要】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享有盛誉的法国作曲家,他努力突破传统,追求独创性,构建了一前所未有的音乐风格,为人们展现出一个美妙动人的音乐意象世界。本文旨在通过欣赏德彪西的《雨中花园》剖析其印象主义风格与魅力。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雨中花园;个人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德彪西简介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
期刊
【摘要】靖江地处长江之滨,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灵山秀水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打豆号子”“靖江盆景”“孤山泥塑”“荡湖船”“腰鼓”“竹编”“讲经”……它们是靖江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和艺术价值。而靖江民歌《荡湖船》更是以它独特的地域特色:朗朗上口的地方方言,旋律优美的曲调,形式丰富的表现手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靖江街头巷尾广为流传。  【关键词】浅
期刊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很多人缺乏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我国更多的人了解一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孟连傣族的“马鹿舞”为例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孟连傣族;马鹿舞;保护;传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