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公共性与风险社会时代的秩序建构——兼论中国缘何能出色应对“新冠疫情”危机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cod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并不只是一种促进进步的“善”,同时也是一种解构秩序的“恶”,现代性的连续扩张和具有矛盾性的内部自我断裂带来了一个风险社会时代.在风险社会时代,如何建构良性的秩序是一个居于核心层面需要予以关注的重要论题.面对现代性的“恶”,风险社会时代的秩序建构需要突出公共性的价值.这是因为公共性所蕴含的自由克制和责任共担的精神可以反思性地调节现代性,从而能够抵御现代性的“恶”.“新冠疫情”是一场典型的风险社会时代的全球性危机,中国之所以能够出色应对这样一场全球性危机,重要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基于公共性的有效行动干预.
其他文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是继承并创新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民族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道路选择,民族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基本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建构包容性更强、更具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生育政策逐步放开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中国生育率?降低女性抚育成本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Logit模型探究了家庭内部夫妻双方分工对家庭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在考虑了中国祖辈与核心家庭互动较多的情况下,本文揭示出丈夫参与育儿通过降低女性面临的抚育成本,可以显著提高家庭生育二孩的概率,且这一影响对高学历女性、有工作女性和城市女性更为明显.因此,为提高生育率,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进一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同时,应当顺应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发
社会表征是集体成员共享的观念、意向和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指称由社会沟通形成的"共同意识"."多元一体"演化过程的"民族存在""价值共生",凝聚过程的"文化存在""命运交融",发展过程的"认同存在",构成了中华民族存在的共同体表征;"中华民族认同"和"伟大祖国认同"的身份归属、"中华文化认同"的价值凝聚、"中国共产党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利益共享,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锚定的社会表征;符号互动的拟人化展演、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感共通、共有精神家园的共意建设、生活情境的类比勾连、发挥新媒体的传
地商是指清代蒙旗土地的垄断经营者.清代察绥地区地商出现较早,由于土地权属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地商经营、组织方式也有所不同.清代察绥地区地商始终处于与地方官僚、蒙古王公、传教士等势力的利益博弈中.清末放垦时期,由于国家权力的刚性介入,地商活动由少数口内民人获利的手段渐次演变为绅商集团谋取特殊利益的门径.清代察绥地区地商群体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蒙古地区社会阶层重组和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
虚拟货币具有功能角色类货币化、价值支撑共识化、发行交易去中心化、高度匿名化等特征,目前,各国对于认定明确区别于虚拟财产形式的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的态度尚存在差异.我国司法实践对虚拟货币的合法性、法律属性、相关民事行为效力等方面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从同案不同判的现状看,否定虚拟货币交易相关民事行为或法律关系的效力,并非实现个案公平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佳路径,反而可能会诱导通过诉讼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发生.因此,如何顺应财产权客体的扩张趋势,搁置虚拟货币作为财产权客体的"物债"之争,承认虚拟货币的虚拟财产属性,规范
个体自由与共同体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对历史矛盾,也是贯穿传统到现代治理技艺的实践主旨.传统社会的个体自然地"契合"于共同体秩序的价值优先性,而近代社会在将个人的主体性确立为共同体基础性原则的同时,也致使个体的理性选择与共同体的普遍意志走向分裂.滥觞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结构性矛盾,工具理性的泛滥与规训权力的监视使自由个性与公共秩序在反现代性话语中得以重构.尽管新自由主义治理术试图在有序的公共生活中最大程度地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但实现个体与共同体的价值和解却并不是其终极旨归.反观马克思基于推翻资本主义旧制
对由"文明的冲突"引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阻滞,"文明交流互鉴"是有效的化解之道.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仍存在多元困境,需要进行视域拓展并予以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认同在本质层面属于文化认同.在文明史观双向视域下,一方面基于横向视域增进各文明之间的文化理解,"文明交流互鉴"是有效的推进方案但需要进一步深化设计,另一方面基于纵向视域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文化共识,充分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经历了从"潜在"变为"现实"的历史演进;一方面遵循"难度分级",坚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最根本、最关键的特征,任何一个领域工作的开展其根本和关键都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党的前途命运还是国家的前途命运,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共产
自我的实在性及其同一性由于无我论的冲击和碎片化的发现而陷入了深刻的危机.随着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介入,本领域尽管不断上演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变奏,但认识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涌现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理论形态,如最低限度自我论、珍珠串自我论,等等.社会自我论也是为拯救自我同一性的危机而诞生的极有个性的理论.它反对传统的把人看作个体、只关注其心理生活而忽视社会维度的研究方法,反对从心理能力的角度定义自我,强调自我对社会的依赖性,强调心理学与社会学在自我研究中的携手.认为如果说人身上有自我的话,那么它
勃海李氏乃北朝名门望族之一,其阀阅门第的形成对了解北方士族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北朝士族普遍是行政评选的结果,政治属性与生俱来,只有抓住累世仕宦这一核心要素,才能准确把握其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勃海李氏在北朝阀阅序列中是逊于全国性四海大姓的地方州郡著姓.李氏分房活动,应对危机缺乏集中统筹,诡谲的政治局势使诸房发生分化,稳健的李璧支系乘势崛起,成为本族的总代表,反映出士族内部的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