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建模分析

来源 :机械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日常生活助力功能,文中设计了轻型柔性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下肢关节采用了主动驱动与被动储能元件相结合,膝关节设置驱动模块,髋和踝关节采用被动储能元件,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人机绑缚装置,并对被动关节进行了节能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与助力功能的有效性。使用D-H方法建立了外骨骼机器人下肢运动学模型,以Opensim内的正常行走的关节角步态数据作为输入进行了正逆运动学的求解分析。建立外骨骼机器人的三维模型,添加行走时与地面的约束,进行物理模型的运动学仿真,结果证明了外骨骼机器人运动分析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模式血细胞变化规律及放疗过程中血细胞变化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07-05-2022-08-15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208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特征资料和不同治疗模式下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计算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使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中性粒细胞计
期刊
人体下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恢复下肢运动能力的辅助设备,在康复领域和临床应用上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内外在该领域均有较大的发展,本研究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梳理,对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机构研究为重点,从自由度,工作空间,奇异性,步态模拟,运动学仿真及人机交互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辨识,结果表明,国内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重点在机构构型的设计与优化,国外的研究重点则
期刊
良好的下肢步态感知性能有助于提升助力型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效果。本文以足底压力分布为研究对象,基于足底生物力学分析搭建一种可穿戴式足底压力分布采集装置,分别采集平地行走、平地慢跑和坡路行走3个步态的足底压力数据,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的地面反作用力预测模型获取整体足压,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体足压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算法进行下肢步态识别的方法,并与支持向量机(SVM)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
期刊
文化语用实践有助于提升国际传播的效度与信度。第一,就文化语用实践逻辑而言,紧密围绕文化合理性、合适性和有效性是助力国际传播规避“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基本前提。第二,就文化语用实践路径来看,以文化指示和文化行为为主要抓手,有利于国际传播实现从“话里”到“化外”的整体超越。第三,就文化语用实践自觉来说,在语言使用维度对接文化大循环背景下的不同类型文化信息表达,有助于国际传播完成从
期刊
光伏玻璃透光率是影响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光伏玻璃表面覆功能膜不仅可以提高光透过率,还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在太阳能电池使用过程中由于表面积尘造成的透光率损失。介绍了3种玻璃表面功能膜(增透膜、防尘膜、自清洁膜)的作用原理,归纳了近年来实验室与工业研究中功能膜设计与制备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各类膜层结构、成分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现有制膜技术中常见的问题、膜层设计与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期刊
报纸
目的·利用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与生化指标等临床易得检验指标,建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多因素判别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同时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判别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
期刊
套索传动机构因具有传动路径灵活、柔顺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传动系统,尤其是在机器人的仿生设计中经常将套索传动与人工肌肉相结合实现远距离柔顺驱动。然而套索传动系统中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因素,这对套索人工肌肉整体传递特性有较大影响。为探究套索人工肌肉传递特性的影响因素,基于Cloulomb摩擦模型及Lugre摩擦模型理论分别建立了传动系统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并搭建了试验台探究与验证其力/位移的传
期刊
中性粒细胞是固有免疫应答中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意识到中性粒细胞不仅参与了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修复,浸润肿瘤组织的中性粒细胞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特征发挥抗肿瘤或促肿瘤的作用。不同功能的中性粒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表型,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该文将从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谈起,对TME
期刊
<正>3月13日正式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未来产业"这一概念送上了风口。这份文件专设了"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章节,并明确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