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学的道德教育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道德教育是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然而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又是我国道德教育的薄弱一环。本文主要从农村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建议入手对农村中学德育建设做一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 农村中学 道德教育 德育网络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124-02
  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新现代,教育事业特别是道德教育得到了充分重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中也强调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国家“外部的统一任务”由政治来解决,“内部统一的任务”则由教育来解决。道德教育是一国教育的基础,是形成一国民族精神,甚至是存在竞争的各国之间科技实力相当时,最终获胜的关键所在。但当前农村中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教育实力,尤其是加强中学生德育水平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仅限于学校德育课范围,“知识本位主义”倾向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更加关注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追逐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逐渐出现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无序混乱状态。由于知识水平与固有观念的影响,以及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父母无暇顾及子女,使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把道德教育的重担压在学校教育上,中小学德育课内容成为了孩子接受的全部“道德教育”。然而在农村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出现或忽略德育教育或强化应试部分的德育内容。只为掌握知识而学习,严重忽视其德育功能造成“知识本位主义”倾向严重。
  (二)教师队伍落后,教育手段单一
  农村中学普遍存在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德育课教师以兼任为主,班主任老师工作繁忙、任务过重、力不从心,任课老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甚至是在教授中“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教师典型的“教书匠”的填鸭式,接受型教学方式,以说教为主,语言苍白无力,政治教学常缺乏真正的渗透性,仅仅只是学科知识与道德认知牵强的简单的叠加,对学生的触动作用极小。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现实农村中学的教师水平与教育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德育的要求。
  (三)不当的家庭德育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是对他们品质发展具有最初且重要影响的一环。现在农村父母为了改善生活忙于外出务工赚钱,多对留守子女无暇顾及或是放任不管。而留守老人知识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对隔辈子女过分溺爱,这都造成了家庭德育的缺失。同时,我国农村父母普遍文化水平偏低,许多家长本身存在不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当中学生发现父母品行不良时,自尊心受创,心理上产生消极阴影,一旦触及不良思想极易走上歧途;父母的错误榜样往往造成中学生的错误行为无法得到纠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会使中学生犯错时缺乏羞辱感和罪责感。不良的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教育的效果,更使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后患无穷。
  (四)不良社会风气及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通过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介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帮助中学生陶冶情操、扩宽知识这无可厚非,但对暴力、色情、吸毒等不健康社会侧面的大肆渲染及各种社会问题的滋长则易腐蚀心灵,消磨意志,为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德国社会学家施奈特先生说:“我们头脑中关于犯罪的图像是由大众传媒所决定的。”大众媒体对宣传信息选择的不负责任以及其无所不在的宣传渠道,容易将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中学生引上歧途,形成不良习气甚至失去道德。
  二、农村中学道德教育对策简析
  (一)树立正确德育观,整合德育教育向其他学科渗透
  树立正确德育观,坚持德育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校德育主体作用,真正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领会、掌握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道德教育并非仅是中学学校教育的责任,中学德育教育也并非仅是德育课的责任。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道德教育必须渗透到传授的各科知识之中,德育并没有学科边界,无论是在语文的古文学习中还是在历史课的事件介绍中,无不渗透着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都有利于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所以整合德育教育向其他学科渗透,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培养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道德实践者。
  (二)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方法创新
  德育教师是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和德育目标的践行者,德育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农村孩子的接触面相对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德育教师的示范作用更重。首先就要求我们的德育教师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农村中学德育教师必须把对德育地位与价值的重视放在首位,加强德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行专业素养培训,保持其良好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同时,提倡农村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依据科尔伯格道德推理发展理论,可以在道德教材中编入一些道德两难故事,既可以提高趣味请增加感染力,又能促进学生的道德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尝试设立“班级德育小组”,建立德育导师制度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德育教育效果最大化。
  (三)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推进农村中学道德教育
  有学者认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推动农村道德教育良好开展。这是一个链条上的三个中心环节。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德育课堂。马卡连柯说:“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村中学要以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协同并帮助家长逐步转变错误观念,改正家长的错误行为,净化其心灵,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使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学校可以通过与政府企业,大众媒介保持良好的联系,实现学生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农村学生寻找更多拓宽视野,了解社会的途径。利用大众媒体的社会舆论支持营造更加和谐的道德环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优秀的品德思想带来的自豪感与光荣感,促使他们自觉地提高思想品德,养成良好行为规范。
  (四)运用多种辅助手段构建农村中学德育网络体系
  二十一世纪的新农村,90后、00后中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使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更加复杂化,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要求运用多种辅助手段。在校内,建立一个从德育主管到德育导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德育小组、个别学生的纵向网络;在校外,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还可以建立以QQ、手机短信、飞信为载体的信息传递网络,利用QQ化解直接对话的尴尬、害羞等情绪,利用手机短信、飞信传递信息更直接,使沟通更加便利,问题更利于解决。如此运用多种辅助手段,形成三位一体的农村德育网络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黄黎明,卢勃.大众传媒视野中的德育.学校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8.
  [2]江新.当前中学德育现状及对策.内江科技,2010,4.
  [3]毛晋平.中学教育心理学.湖南省人民出版社,2007,231.
  [4]石青云,胡秀利.新形势下农村德育教育的探讨.教育科研,2010,5.
  [5]曹能秀.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274.
其他文献
于个人而言,阅读是灵魂与世界的对话;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阅读是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组成,是软实力。一座书香四溢的城市,是充满创造力和自由思想的,是令人尊敬的。  开卷有益,人人皆知这句格言,但事实上,近年来国人读书,特别是纸质书已经很难得。2011年我国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还有来自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
期刊
浙江杭州一对耄耋之龄的夫妇,从医疗岗位上退休后坚持义诊,空闲时还无偿为医学界翻译外国杂志,彰显了医者的妙手仁心。2014年,夫妻双双被评为杭州市道德模范,这两位老人就是
会计监督职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必须辅之必要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需要我们做具体细致的工作.
“这个世界上每天那么多人来来往往,常常以为自己生活的圈子就是整个世界,其实,很多人活着的方式,可能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CY故事”淘宝店  “虽然生活有时无法像诗一样美,但读诗却让我们心向美好。这是写给每个孩子读的诗,也送给一直单纯坚持梦想的你。”——“给孩子的诗”APP  “有时只是一首诗,我们就找回对世界的初恋。”——“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  任何时代,阅读优美的诗歌、动人的故事,总能触
期刊
当我偶然看到一位美国作家的文章时,我想起了你.rn文章《岂有此理》中的它,用一生来陪伴、爱护、效力于它的主人.我看到后心里波涛汹涌,我想起了你与我的生活.在美国,有人花
2008年3月1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胡锦涛主席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郑重提出要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
中国证监会4月29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并表示将根据上市公司股东的改革意向和保荐机构的推荐,协商确定少量试点公司。5月8日,三一重工、紫
期刊
最近听到一些中学老师的“吐槽”:学生们的数理化难题竟然要找语文老师来解答,而且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到了升学阶段,会突然出现理科成绩下降的情况。深究原因,是推行素质教育后,考试命题越来越综合,越来越与实际结合,题目也是越来越长,很多试题光题目要求就五六行,文科成绩不好的孩子表示,“连题都读不懂,别说解答了。”  这种情况很早就被教育学家关注了。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