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性血管瘤一例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汗性血管瘤是一种以小汗腺和薄壁血管增生为特征的皮肤错构瘤,典型临床表现为孤立单发的肤色至暗红色结节或斑块,可无症状,但常有疼痛和局部多汗.现报告1 例我们诊治的出汗性血管瘤.患者男,16岁.以右髋部暗红色斑块伴局部多汗、疼痛12年来我科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12年前发现右髋部儿掌大暗红色斑片,皮疹逐渐增大并伴局部多汗、疼痛.疼痛为阵发性、针扎样,疼痛较剧烈.局部多汗以天热、疼痛发作和局部挤压时尤为明显.既往体健,尚未发现其他遗传病及先天性疾病,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髋部见38 cm×22 cm暗红色境界清楚、周边稍隆起的不规则斑块,表面无糜烂渗出(图1),触之硬,局部皮温高,轻触痛.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向下延长,部分融合,真皮深层可见小汗腺数目增多,聚集成堆,周有簇状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区域血管和汗管混合存在(图2).诊断为出汗性血管瘤.未给予治疗.嘱患者定期随访,疼痛剧烈时可行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改良学生学习流程的同时,提升学习质量;而小组化的合作学习模式,则能够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提升其教学质量.介绍研学后教的相关概念,并基于此,对小
虽然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与脑动脉瘤破裂风险降低有关,但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就必须对阿司匹林的任何潜在治疗获益与增加出血量的理论风险进
供应室是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它不仅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它无菌物品,而且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危科室.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事,供应室必须做好消毒灭菌
CHCHD2蛋白是一种具有一对半胱氨酸-X9-半胱氨酸(CX9C)结构的小分子蛋白,主要位于线粒体的膜间隙,同时它也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调节线粒体代谢、合成呼吸链成分和调节细胞凋
目的 探讨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术对隐匿阴茎治疗的配合方法。方法 对109例隐匿阴茎患者采用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术,患者平均年龄17岁,(6~28岁)其中并发有包茎的患者89例,明显肥胖者20例。
我们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玫瑰糠疹共6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21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皮损均为先发母斑,后发子斑,损害为椭圆形或圆形淡红及黄褐色斑片,上覆细碎糠秕状鳞屑,其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向心性分布伴瘙痒,符合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1].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入
期刊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可塑性较强,一些行为习惯容易纠正,因此要在行为习惯和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强化,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Edu
目的 探讨恰当的护理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药物的副作用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38例患者顺利
患者男,29岁.全身反复起红斑、丘疹、结节伴瘙痒3年.于2013年6月1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皮肤起散在分布的粟粒至甲盖大小的丘疹、结节,自觉瘙痒,皮疹逐渐增多,累及大腿、双上肢、躯干,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湿疹,具体用药不详,皮损可部分消退,但停药之后易复发加重.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四肢丘疹、结节增多,瘙痒加重,影响睡眠,伴发热,体温38.5℃,曾多次至我院门诊
期刊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老年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15例RFA治疗的老年肝癌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做好手术准备和有针对性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做好疼痛护理、皮肤护理、发热护理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RFA术后1个月PLT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1例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左侧臀部淤斑